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艳

作品数:24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地黄
  • 5篇糖苷
  • 5篇毛蕊花糖苷
  • 4篇中黄
  • 3篇中药
  • 3篇梓醇
  • 3篇鲜地黄
  • 3篇历史沿革
  • 2篇学成
  • 2篇熟地
  • 2篇熟地黄
  • 2篇中药炮制
  • 2篇微波干燥
  • 2篇化学成分
  • 2篇古籍
  • 2篇古籍文献
  • 2篇阿胶
  • 1篇毒性
  • 1篇性状
  • 1篇延胡索

机构

  • 24篇河南中医药大...

作者

  • 24篇刘艳
  • 23篇张振凌
  • 17篇王胜超
  • 17篇李柯柯
  • 3篇韩宁宁
  • 2篇王瑞生
  • 2篇赵丹
  • 2篇黄亚森
  • 1篇李宁
  • 1篇芦锰
  • 1篇张颖
  • 1篇孟冉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草药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医学报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1篇201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炮制降低中药肝肾毒性
人们对"毒"的认识远至上古时代,认为药即为毒,毒性就是药物的疗效,可见当时人们对于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并不十分清楚;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毒"有了新的定义,即为药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而并非传统中药都是有毒的。有毒中...
于文娜张振凌李柯柯刘艳王胜超
关键词:中药炮制减毒肝肾毒性
胶类的研究概述
中药中的胶类一般指用动物的部位经过熬制后浓缩形成的固体膏.2015版中国药典所收载的胶类有: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鳖甲胶及鹿骨胶的标准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Ⅰ册.胶类药材在中药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其市场需求量大,但胶...
刘艳张振凌王胜超于文娜李柯柯
关键词:阿胶
炮制对消化系统作用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直接用于临床。中药所含化学成分是中药临床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由于天然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和不同的辅料炮制,对其化学成分产生质或量的变化,从而使其药理...
李柯柯张振凌于文娜刘艳王胜超
正交法优选龟甲胶原料龟甲的炮制提取工艺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优选制备龟甲胶过程中龟甲的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次数,提高龟甲胶中氨基酸含量。方法:以龟甲胶中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L-脯氨酸等氨基酸含量总和为指标,正交设计法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及煎煮次数对制备龟甲胶的影响。结果:龟甲通过蒸制去除腐肉后,不烫淬煎煮3次后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结论:建立龟甲胶中龟甲的炮制处理方法,确定煎煮次数,提高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L-脯氨酸4种氨基酸含量,稳定龟甲胶质量。
刘艳张振凌芦锰于文娜李清正
关键词:龟甲氨基酸正交
浅谈"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
中药炮制辅料作用理论是中药炮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辅料炮制不仅会影响中药的形色气味,对药性及临床应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明代陈嘉谟所著的《本草蒙荃》"制造资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
李柯柯张振凌于文娜刘艳王胜超
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历代沿革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依据古籍中"人中黄"的记载,列述其炮制方法,追溯"人中黄"之由来及炮制方法,为恢复和改善人中黄炮制方法,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历代古籍医书和本草著作中有关"人中黄"的载述,列述其炮制内容及方法。结果 "人中黄"是甘草末置于竹筒内,于粪坑中浸渍一段时间后的制成品。在古代本草中一般收载于"人部"药材中,据《中华本草》所述,可能形成于在唐宋时期,其相关炮制方法记载较早出现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元代之后的历代医家著作和医案中多记载有相关的应用或炮制方法,至清代人中黄的使用和炮制方法开始多样化,有所发展,但近现代相关人中黄的炮制方法研究已淡出临床。
王胜超张振凌刘艳李柯柯于文娜韩宁宁
关键词:中药炮制古籍文献历史沿革
干姜的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对干姜的历代炮制起源、发展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其传统炮制理论。查阅《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及有关文献,把其中有关干姜炮制方法的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中共有111 部古籍记载有干姜炮制方法,历代干...
李柯柯张振凌于文娜王胜超刘艳
关键词:干姜历史沿革
延胡索古代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W.T.Wang 干燥块茎,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取出,干燥.延胡索的药用最早记载于唐.陈藏器《本草拾遗》(公元 739 ...
于文娜张振凌李柯柯刘艳王胜超
关键词:延胡索历史沿革
中药人中黄药性功效考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梳理古籍中有关"人中黄"的记述,查阅其应用功效,为恢复和改善人中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查阅历代古籍医书及本草著作中有关"人中黄"的应用记载,载述总结其药性功效及应用。结果:"人中黄"是由甘草末置于竹筒内,于粪坑中浸渍一段时间后的制成品。有关详细炮制方法的记载,较早出现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其性寒凉,味甘、苦、咸,归心、胃经,主要具有解毒辟瘟、清热透疹的作用,古代医家多用于大头瘟、天行热、痘疹、白喉等。人中黄的临床应用经历了元明时期发展,到明清时期成熟的一个过程,清代留存有大量的临床医案记载,临床配伍十分的丰富,药性功效认识深刻,但是近现代以来人中黄的使用研究已淡出临床。
王胜超张振凌黄亚森李柯柯刘艳
关键词:古籍文献
酒炖炮制时间对熟地黄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比较不同酒炖炮制时间对熟地黄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毛蕊花糖苷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采用十分制法对熟地黄性状进行评分;采用精密色差仪测定熟地黄样品的相关色泽参数,并分析其与感官评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酒炖炮制时间的增加,毛蕊花糖苷含量呈下降趋势;5-羟甲基糠醛含量逐渐升高,但不同酒炖时间阶段的升高幅度有所不同,酒炖28 h后含量大幅增加;还原糖含量逐渐升高,在酒炖20 h后相对稳定;水溶性浸出物无明显变化;外观颜色逐渐加深,口感由苦转甜再转酸,且色泽参数L*值减小,与感官评价结果相一致。结论:综合各指标,优选出酒炖24 h为最佳炮制时间,用色度仪L*(亮度)参数代替感官评分中的色泽指标是可行的。该方法简便可靠,为熟地黄酒炖法炮制工艺提供参考。
赵丹张振凌韩宁宁李宁于文娜刘艳
关键词:熟地黄毛蕊花糖苷5-羟甲基糠醛外观性状浸出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