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妮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华绒螯蟹解毒代谢酶基因AHR和ARNT的克隆及初步分析
- P450酶的诱导激活在生物应对外界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物(POPs)时,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在脊椎动物中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P450家族酶的激活剂,在生物...
- 丁晴晴李丹妮李德鹏禹娜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多环芳烃AHRARNT
- Cd^(2+)对Cypridopsis vidua(介形纲)肠壁结构的毒性效应(英文)被引量:3
- 2017年
- Cypridiopsis vidua是少数能在重污染水体中生存的介形类之一.本文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Cd^(2+)对介形类C.vidua及其肠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4、48、72和96h时Cd^(2+)对C.vidua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5.00、2.01、0.46和0.14mg/L,安全浓度为0.014 mg/L.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于安全浓度上下分别设置了两个Cd^(2+)实验浓度对介形类进行攻毒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探讨在安全浓度附近,Cd^(2+)对C.vidua肠壁细胞的损伤情况,实验持续7 d.显微结果显示,在安全浓度以下时,C.vidua的胃肠道结构基本没有受到损伤,但超过安全浓度后,C.vidua的胃肠道结构损伤程度于96 h以内表现出了一定的时间和剂量效应,但至第7天时部分幸存下来的C.vidua其受损胃肠道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已无法恢复到最初的状态了;亚显微切片显示,肠壁细胞的膜结构、胞质、胞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随镉离子浓度的升高损伤明显加剧,其中细胞的膜结构损伤尤为严重.
- 陈仕梅李丹妮丁晴晴禹娜
- 关键词:介形类急性毒性
- 苯并芘(BaP)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肝胰腺的影响
- 中华绒螯蟹是中国河口地区的一种主要经济物种,BaP 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的有机污染物,目前关于BaP对中华绒螯蟹毒性效应的研究报导尚不多.本研究将中华绒螯蟹暴露于浓度分别为0.15μg/L 和0.45μg/L 的Ba...
- 丁晴晴王晓丹李丹妮李二超禹娜
- 关键词:能量代谢
- 持久性污染物菲在中华绒螯蟹体内蓄积及消除规律
- 菲是仅由三个苯环连接而成的一种典型多环芳烃,其结构中具有与毒性作用密切关系的"湾区"和"K区";同时菲还是水体环境中含量最丰富的多环芳烃之一,原因之一是其分子量较小,在水体中较其他PAHs有更高的溶解度(可达1280 μ...
- 蒋闰兰李丹妮丁晴晴禹娜
- 关键词:多环芳烃
- 菲对河蚬的急性毒性效应被引量:9
- 2015年
- 在实验条件下通过半静态实验方式,根据对数间距法设置了5个菲浓度梯度,分别为30.00、37.08、45.83、56.64和70.00 mg·L-1,以观察菲对河蚬(Corbicula fluminea)96 h内毒性致死效应。结果得到菲对河蚬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123.75、67.59、56.44、46.76 mg·L-1,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SC)为4.676 mg·L-1;当菲含量大于30.00 mg·L-1的条件下,河蚬死亡率与菲溶液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其中24、48、72、96 h河蚬死亡率与菲浓度之间的拟合度分别达0.869 1、0.926 3、0.936 1、0.974 7,其它各浓度组(70.00、56.64、45.83和30.08 mg·L-1)河蚬死亡率与暴露时间之间也是高度拟合,拟合度分别为0.949 1、0.950 3、0.952 8、0.806 5。根据有毒化学物质对生物毒性的评价标准可推断出菲对河蚬为高毒物质,但与已报道的其它物种比较,河蚬仍属对菲污染耐受性较强的物种;此外,本研究中所暴露的菲浓度超出了该污染物对河蚬的安全浓度(4.676 mg·L-1),最终导致河蚬个体水平上的死亡,且死亡率与高浓度菲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因此当突发水环境菲污染事故时可以选择河蚬这种广布物种作为有效的污染物指示物。
- 肖佰财蒋闰兰李丹妮禹娜杜震宇陈立侨
- 关键词:河蚬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