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6篇叶栅
  • 4篇扩压
  • 4篇扩压叶栅
  • 3篇旋涡
  • 3篇射流
  • 2篇旋涡发生器
  • 2篇涡轮
  • 2篇蜂窝
  • 1篇旋涡结构
  • 1篇平面叶栅
  • 1篇拓扑
  • 1篇拓扑结构
  • 1篇涡结构
  • 1篇涡轮平面叶栅
  • 1篇涡轮叶栅
  • 1篇密封
  • 1篇机匣
  • 1篇攻角
  • 1篇蜂窝密封

机构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6篇陈聪
  • 5篇陈浮
  • 4篇刘华坪
  • 3篇宋彦萍
  • 2篇付云峰
  • 1篇张东飞
  • 1篇王亚博

传媒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推进技术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叶顶布置蜂窝的涡轮平面叶栅间隙泄漏流动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提出一种将蜂窝结构直接布置在涡轮动叶顶部的抑制涡轮径向间隙泄漏流动新措旌,数值研究了有/无蜂窝叶对涡轮平面叶栅间隙泄漏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蜂窝叶顶使得进入蜂窝腔的间隙流体形成旋涡运动,对间隙流具有能量耗散的作用,形成的径向射流类似于"气动栅栏",增加间隙内流体的运动阻力,进而对间隙泄漏流产生有效的抑制效果。与常规无蜂窝平顶叶栅相比,蜂窝叶顶叶栅的相对泄漏流量减低了约10%,形成的泄漏涡尺寸减小,叶栅出口下游总损失降低了4%。
付云峰宋彦萍陈聪陈浮
关键词:涡轮平面叶栅
不同攻角下双孔射流旋涡发生器对高速扩压叶栅端区流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探究不同攻角下单孔以及双孔射流旋涡发生器(VGJs)对高速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栅内气动性能参数以及端区流动分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单孔以及同向双孔射流均具有较好的变攻角特性,随着攻角的增加控制效果先显著增加然后略微降低,在2°攻角条件下,VGJs使得总压损失降低最为明显,单孔射流达到11.0%。反向双孔射流的控制效果较差,在-4°攻角条件下甚至出现了3.9%的总压损失增长。采用射流旋涡发生器,射流旋涡(JV)将通道涡分成两部分,靠近吸力面的次生通道涡(PVⅡ)很快汇入角区,端壁展向涡(SV)消失,吸力面分离被推迟,但吸力面上的展向运动显著增强,叶栅通道内的二次流动得到有效控制。
陈聪刘华坪陈浮宋彦萍王亚博
关键词:攻角
机匣与叶顶蜂窝密封对涡轮叶栅顶部泄漏流动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机匣蜂窝和叶顶蜂窝对涡轮叶栅动叶顶部间隙泄漏流动特性及其损失产生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无蜂窝密封的叶栅,机匣蜂窝和叶顶蜂窝在间隙泄漏流动的抑制方面都有积极的效果,相对间隙泄漏量分别降低了52%和8.2%;由于机匣蜂窝与主流的接触面积较大带来额外损失,使得涡轮叶栅出口损失增加了约2.66%,而叶顶蜂窝内叶栅出口损失减少了1.87%。
付云峰宋彦萍陈聪陈浮
关键词:涡轮
双孔VGJs对高亚音扩压叶栅端区流动的影响
2018年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单孔以及双孔射流旋涡发生器(VGJs)对高亚音速(Ma=0.67)压气机叶栅内气动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双孔射流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控制前后栅内流场以及主要旋涡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单孔以及同向双孔射流均有效的降低了总压损失系数,增强了气流折转能力,有效的改善了端区流动。相对距离对VGJs的控制效果影响较小,但对倾角的变化较为敏感。单双孔射流的控制机制基本一致,采用射流旋涡发生器后,端壁附面层横向迁移被有效的抑制,通道涡、集中脱落涡,壁面涡以及壁角涡被削弱,同时在吸力面侧形成诱导涡,附面层分离被推迟。
陈聪刘华坪陈浮
关键词:扩压叶栅
来流特性对高速扩压叶栅端壁射流旋涡的影响
2016年
在进口马赫数Ma=0.67的高速平面扩压叶栅上,开展了不同来流附面层厚度和湍流强度对端壁射流旋涡发生器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来流湍流强度相比,进口附面层厚度对栅内流动的影响更大,随着其厚度的增加,栅内二次流动增强,损失增大;来流湍流强度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减弱。射流旋涡在较小附面层厚度条件下减小栅内损失的效果随着湍流强度的增加而减弱,甚至会恶化其气动性能;而当附面厚度较大时,射流穿透能力减弱,湍流强度的增大将减小射流旋涡上洗区掺混损失并减缓其下洗侧与吸力面间端壁附面层的发展,叶栅气动性能的提高更加显著。当δ=15%H、T_u=10%时,射流旋涡使得栅内损失减小达8.4%。
刘华坪卢炳潇陈聪张东飞
端壁VGJs对高亚音扩压叶栅内分离结构的影响
2018年
为揭示栅内射流旋涡发生器(vortex generator jets,VGJs)控制前后叶栅内部流动特性,本文根据拓扑学原理,对某高亚音压气机叶栅通道控制前后分离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其拓扑结构及旋涡结构模型,同时对控制前后损失特性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端壁射流旋涡发生器改变了流场的分离结构,有效推迟了吸力面侧的分离。加入流动控制后,奇点数目明显减少,端壁附面层横向迁移被有效抑制,通道涡、集中脱落涡被明显削弱,叶展中部的尾缘脱落涡基本消失,端壁损失以及叶型损失变化不大,二次流动损失明显降低,降低了38%。端壁射流旋涡发生器对叶栅中部影响较弱,因此,有必要采取端壁/吸力面组合流动控制进一步改善流场结构。
陈聪刘华坪陈浮
关键词:扩压叶栅拓扑结构旋涡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