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锴
- 作品数:29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Surgimap软件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Cobb角的可行性与可重复性。方法 4名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住院医师)分别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对67例AIS患者术前标准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的冠状位主弯Cobb角及矢状位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进行测量,记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时间。对4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可信度分析),对3名住院医师两次测量结果进行观察者内一致性检验(可重复性分析)。结果使用Surgimap软件和传统测量法测量的主弯Cobb角分别为49.4°±8.2°和41.4°±15.6°,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绝对平均差值为8.29°±4.36°;测量时间分别为(5.2±0.7)min、(8.8±1.5)min,测量时间差为(3.6±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可信度分析显示,4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矢状位TK、TLK、LL均有极佳或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72、0.924、0.875、0.962)。可重复性分析显示,3名住院医师前后2次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冠状位主弯Cobb角和矢状位TK、TLK、LL均有极佳或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为0.875~0.984)。结论 Surgimap软件测量Cobb角优于传统测量法,具有效率高、学习曲线短、数据可统一导出等优势。
- 蒋戚李博陈锴周潇逸翟骁陈自强李明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诊疗专家共识
- 2025年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涉及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复杂三维畸形,其发病率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师开始探索AIS的规范化诊疗。对于AIS,从病因学、筛查与诊断、分型、评估与检查,到治疗方法的选择、热点问题的探讨及生活质量的评估,都需要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从而确保诊疗过程科学、规范、及时。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经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达成了关于AIS诊疗的共识,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 白玉树陈锴邵杰翟骁陈铭李危石许建中钱邦平朱泽章朱锋李淳德仉建国沈建雄郝定均朱晓东杨军林张学军张雪松张方迤王其杰张文智海涌赵建华邱勇王岩邱贵兴李明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规划生活质量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后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基本情况、手术策略、术后情况对住院时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脊柱后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且随访至少2年的145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策略,将患者分为选择性融合组(n=50)和非选择性融合组(n=95)。根据是否入住ICU,将患者分为入住ICU组(n=81)和未入住ICU组(n=64)。统计分析各分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情况等相关参数,以及住院时长和术后住院时长。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住院时长及术后住院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选择性融合组的手术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引流量、住院时长和术后住院时长均小于非选择性融合组(均P<0.05)。入住ICU的患者相较于未入住ICU的患者年龄更小,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更多,住院时长和术后住院时长更长(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住院时长和术后住院时长均与入住ICU呈正相关(r=0.179、0.240,均P<0.05),均与选择性融合方式呈负相关(r=-0.187、-0.242,均P<0.05)。结论脊柱后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术中采用非选择性融合方式的AIS患者住院时长和术后住院时长长于采用选择性融合方式的患者。采用非选择性融合方式、入住ICU可能是导致AIS患者住院时长及术后住院时长延长的因素。
- 黄邵康陈锴邵杰翟骁白玉树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后并发症
- 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置钉上棒矫形顺序的研究
- 2025年
- 目的分析不同置钉上棒矫形顺序对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Lenke 5C型AIS患者,其中采用双侧置钉后先凸侧上棒矫形再行凹侧上棒矫形的患者22例(双侧组)、采用凸侧置钉上棒矫形后再行凹侧置钉上棒矫形的患者20例(凸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等)、术前及术后2年时患者的影像学参数、生活质量评分,同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双侧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凸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8±13.1)min vs(198.4±16.5)min,P<0.01]。术后2年末次随访时凸侧组主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均优于双侧组[(8.0±2.3)°vs(9.9±3.2)°,P=0.03;(81.9±5.4)%vs(77.8±5.8)%,P=0.02)];双侧组和凸侧组的椎弓根螺钉破壁率分别为5.4%(17/312)和1.4%(4/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年末次随访时双侧组生活质量评估的治疗满意度为(4.61±1.38)分,凸侧组为(4.50±1.44)分,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电生理监测异常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Lenke 5C型AIS患者,采用凸侧置钉上棒矫形后再行凹侧置钉上棒矫形的手术效果更好。
- 林徐苗陈锴邵杰杨明园刘佳昊张国友石志才白玉树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凸矫形术矫形效果
- 一种通用的脊柱后路椎弓根取钉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钉设备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用的脊柱后路椎弓根取钉装置,对于骨折、翻修、或是具有特殊要求的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取出内固定提供便捷,放置术中出现器械不匹配或是滑丝难以取出等问题,提高使用可靠性;包...
- 陈锴罗贝尔邵杰侯藏龙李小龙程亚军牛升波杨桓周田俊克李明
- 文献传递
- 一种脊柱外科术后联动辅助支撑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外科术后联动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支撑背板、伸缩支撑背板一、伸缩支撑背板二、脊柱贴合支撑架,弹性背扩带、扣合件和长度调节卡扣,长度调节卡扣分别设于弹性背扩带的活动端,扣合件设于伸缩支撑背板一上的弹...
- 杨依林陈凯杨明园陈锴李博王文涛王超魏显招白玉树李明
- 文献传递
- 颈椎畸形的评估与治疗现状
- 2022年
- 颈椎在脊柱中活动度最大,其发生病变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也在脊柱疾患中最严重。颈椎畸形较之于其他颈椎疾患症状更为严重且预后较差。本文简述了颈椎畸形的分类及病因、影像学参数的测量与评估、临床治疗选择和预后,并阐述了其评估系统和手术治疗现状。对于颈椎畸形而言,目前尚缺乏普遍接受的分类和评估系统,手术指征也不明确,尚待进一步探索。
- 吴浩然李博陈锴陈绍丰李明
- 关键词:颈椎畸形后凸畸形截骨
- 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群最大胸椎后凸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群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报道正常人群脊柱骨盆参数的参考值,并探索导致正常人群最大胸椎后凸角(max TK)变化的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101人)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人)健康体检中心拍摄站立位正侧位全脊柱X线片的191名无症状健康志愿者,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将健康志愿者分为年龄≤40岁组与年龄>40岁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健康志愿者的矢状面参数,并对不同年龄组max TK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40岁组94人,平均年龄为(28.5±6.4)岁;>40岁组97人,平均年龄为(53.9±8.3)岁。年龄≤40岁组与>40岁组在T_(1)椎体矢状面倾斜角(T_(1)tilt;18.6°±6.5°vs 20.6°±5.5°,P=0.023)、胸椎后凸下端椎倾斜角(TVA;15.3°±5.3°vs 17.5°±6.6°,P=0.013)、max TK(33.9°±8.3°vs 38.0°±9.4°,P<0.001)、最大腰椎前凸角(max LL)与max TK的差值[max LL-max TK;16.0°(-9.0°~33.0°)vs 12.0°(-6.0°~41.0°),P=0.010]及矢状面躯干偏移距[SVA;-7.5(-58.0~48.0)mm vs 9.0(-53.0~49.0)mm,P=0.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40岁组,T_(1)tilt、TVA、max LL和骶骨倾斜角与max TK呈正相关(P均<0.01);在年龄>40岁组,年龄、T_(1)tilt、TVA和max LL与max TK呈正相关(P均<0.01),骨盆入射角与max TK呈负相关(P<0.05)。结论max TK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均匀增大趋势,尤其在40岁以后max TK与年龄呈正相关。不同年龄阶段,骨盆对max TK改变的代偿表现出不同的模式。
- 邓勇军郑业虎商金祥陈锴杨长伟石志才
- 关键词:矢状面年龄
-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的吸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外科手术用的吸附装置,包括吸附驱动箱、吸附驱动装置、散热风机、通风口、调节连接管和吸附装置,吸附驱动装置包括吸附风机、吸附管道、收纳腔和引流管道,吸附装置包括调节软管、控制把手、吸附防护件、紧固件...
- 杨依林陈凯杨明园陈锴李博王文涛王超魏显招白玉树李明
- 文献传递
- 基于机器学习的椎弓根螺钉钉道超声图像评估方法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构建的椎弓根螺钉钉道完整性超声图像鉴别与验证方法。方法利用4例新鲜尸体胸腰椎标本预建立钉道50个并获取椎弓根螺钉钉道超声图像,选取800张图像(钉道完整与破损的样本各400个),采用五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样本进行数据扩增,得到样本集,建立对超声图像进行智能分析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采用图像增强的方法得到易于计算机判断和识别的超声图像,然后将图像的纹理特征作为第一类特征,采用SVM模型对完整和破损样本的初始分类模型进行搭建;其次,采用灰度分布得到用于区分前景和背景的阈值T,并通过设计的损失函数得到钉道同心圆的半径R;最后,将同心圆外部图像的熵、方差、对比度、能量、平均绝对偏差作为第二类特征,进行轻微破损样本和完整样本的二次分类模型搭建。采用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F1值、假正率和假负率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初始分类的准确度为74.75%,特异度为68.00%,灵敏度为81.50%,F1值为76.35%,假正率为32.00%,假负率为18.50%。二次分类前计算得到阈值T为37,最佳半径R为108像素。二次分类的准确度为94.25%,特异度为91.00%,灵敏度为97.50%,F1值为94.43%,假正率为9.00%,假负率为2.50%。二次分类与初始分类相比准确度提升19.50%。结论基于SVM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能够提高椎弓根螺钉钉道破损超声图像的判断能力。
- 马烨波邵杰杨桓黄麒铭邢文宇叶长青王卓然杨明雷陈锴李博陈自强陈建刚
-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置入超声检查图像处理支持向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