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晴

作品数:20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银屑
  • 11篇银屑病
  • 9篇蜈蚣
  • 9篇蜈蚣败毒饮
  • 7篇中医
  • 4篇细胞
  • 3篇中医外科
  • 3篇中医药
  • 3篇教学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寻常型
  • 2篇证候
  • 2篇鼠外周血
  • 2篇皮损
  • 2篇中药
  • 2篇中医外科学
  • 2篇痤疮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火针

机构

  • 20篇黑龙江中医药...
  • 10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20篇张晴
  • 14篇安月鹏
  • 12篇杨素清
  • 6篇王姗姗
  • 4篇袁锐
  • 2篇张杨
  • 1篇石光煜
  • 1篇张艳红
  • 1篇闫景东
  • 1篇周妍妍
  • 1篇杨茜
  • 1篇刘畅
  • 1篇周兢兢
  • 1篇王瑶
  • 1篇赵海艳

传媒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环球中医药
  • 2篇成才之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药材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医学报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5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杨素清教授运用对药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总结被引量:4
2019年
慢性湿疹病因病机复杂,杨素清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将当归和熟地黄,青皮、乌药、小茴香,全蝎、蜈蚣、地龙和乌梢蛇,龙骨、牡蛎、珍珠母和磁石四组药对运用于慢性湿疹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当归、熟地黄,为补血之要药,体现从“血”角度论治慢性湿疹;青皮、乌药、小茴香,辛温散寒,理气止痛,体现从“寒湿”角度论治;全蝎、蜈蚣、地龙、乌梢蛇,性走窜,长于息风、止痒、通络,体现从“内风”角度论治;龙骨、牡蛎、珍珠母、磁石,皆为质重之品,重镇安神,平肝潜阳,体现从“神志”角度论治。
刘春汐张晴
关键词:慢性湿疹
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模型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以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中药制剂蜈蚣败毒饮对其皮损指数及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和其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干预作用,并对其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西药对照组、蜈蚣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经咪喹莫特进行银屑病造模,再行不同组别的药物灌胃,8天后采用改良的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评分法(mice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PASI)对银屑病鼠的皮损指数进行评价,并计算出灌胃前后MPASI的变化量(△MPASI),通过标记血细胞簇分化抗原4(cluster differentiation 4,CD4^(+))、血细胞簇分化抗原25(cluster differentiation 25,CD25^(+))、叉头框蛋白3(forkhead box p 3,Foxp3^(+))的T淋巴细胞(thymus,T),采用流式细胞法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表达量情况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外周血中IL-10和TGF-β进行检测,同时分别分析Treg细胞表达量、IL-10含量水平、TGF-β含量水平与模型灌胃前后△MPAS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灌胃后各药物组银屑病鼠的MPASI分值均有所下降(P<0.05),尤以西药组和高剂量组的下降程度最为显著(P<0.05),且△MPASI的变化趋势与灌胃后MPASI相一致。(2)银屑病鼠外周血中Treg的细胞数均较正常鼠显著降低(P<0.05),西药组和高剂量组外周血中Treg的细胞数相对较高(P<0.05)。(3)西药组和高剂量组对于分泌因子IL-10、TGF-β的上调作用最为显著(P<0.05)。(4)经药物干预后,模型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量、IL-10水平、TGF-β水平与△MPASI间均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量与银屑病鼠的皮损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蜈蚣败�
张晴杨素清安月鹏
关键词:蜈蚣败毒饮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
中医外科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3年
线上教学具有直观性、教学平台多元化等优势,可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同时,线上教学在教学监督、实践教学、师生互动、考核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如何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解决线上教学的不足,使其更好地助力教学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度探究的课题。文章以中医外科教学为例探索线上教学实践,以期为中医临床专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线上教学方法的参考。
张晴袁锐张杨安月鹏王姗姗
关键词:中医外科线上教学课程内容
蜈蚣败毒饮对不同证型银屑病血小板参数影响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影响,同时对血小板相关参数与银屑病皮损状态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4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除去脱落病例,完成患者中血热证197例,血燥证102例,血瘀证89例,每证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中药制剂蜈蚣败毒饮,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同时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血小板指标对照。采用PASI评分法评价各组银屑病患者皮损状态及疗效情况,检测银屑病患者及健康者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T)、血小板比积(PCT)等5项指标,筛选出特异性血小板参数并与其他各参数及PASI的变化量进行整体相关性评价。结果蜈蚣败毒饮可以有效降低各证型银屑病患者皮损PASI评分(P<0.05),尤以血瘀证最为显著(P<0.01),与复方甘草酸苷片组比较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不同证型间及与健康对照者比较MPV均存在差异性(P<0.05),蜈蚣败毒饮可以降低MPV的水平(P<0.05),以血瘀证最为显著(P<0.01);整体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MPV的变化量(△MPV)与PASI的变化量(△PASI)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蜈蚣败毒饮可能通过降低MPV的水平发挥银屑病的治疗作用,而MPV可初步作为银屑病中医学临床分型的参考和依据,并可间接反映银屑病皮损严重度及指导预后。
王姗姗张晴杨素清安月鹏
关键词:蜈蚣败毒饮证型银屑病血小板
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风热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风热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银屑病风热证的1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95例,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蜈蚣败毒饮治疗,方药组成:蜈蚣3 g,乌梢蛇20 g,紫草30 g,鬼箭羽30 g,土茯苓30 g,防风10 g,甘草10 g。对照组口服消银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56 d。观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抑郁、焦虑、病耻感、心理弹性自评量表判定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前(16.81±8.51)分,治疗后(5.35±2.07)分;治疗组治疗前(15.35±7.79)分,治疗后(9.69±4.59)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20.25±6.71)分,治疗后(5.31±3.96)分;对照组组治疗前(19.83±7.53)分,治疗后(9.78±6.6)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58.71±16.35)分,治疗后(25.72±10.73)分;对照组治疗前(55.39±14.91)分,治疗后(37.72±12.68)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被歧视感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3.25±2.71)分,治疗后(0.98±0.52)分;对照组治疗前(3.94±2.86)分,治疗后(2.56±1.60)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羞愧感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4.85±2.14)分,治疗后(1.73±0.97)分;对照组治疗前(4.29±2.78)分,治疗后(2.56±1.53)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理弹性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27.85±9.53)分,治疗后(59.35±23.30)分;对照组治疗前(29.34±8.81)分,治疗后(40.69±17.32)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蜈蚣败毒饮和消银胶囊均可降低银屑病患者焦虑、抑郁、病耻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弹�
杨素清周兢兢张晴安月鹏
关键词:银屑病蜈蚣败毒饮消银胶囊病耻感
中医药调控银屑病相关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银屑病作为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长久、易反复发作。传统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且毒副作用大。中医药治疗不仅能标本兼治,有效改善皮损,还能调节机体内环境所处的失衡状态。本综述结合最新相关研究,从中医药疗法改善异常状态下的T淋巴细胞亚群、角质形成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及抑制外周血相关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等角度进行系统阐述,为中医药多靶点治疗银屑病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更准确地指导于临床实践。
赵九思杨素清张晴
关键词:中医药银屑病免疫细胞
蜈蚣败毒饮对复发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指数及白细胞介素-17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初发型、复发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的影响,分析其对不同类型患者血分证候的作用优势,并探索该方对复发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类型(初发型、复发型)及血分证候特点(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选取350例患者进入相应组别(实际完成3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蜈蚣败毒饮,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采用PASI动态观察患者皮损改善情况,分析临床疗效,并计算治疗前后PASI变化量(?PASI);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水平,计算IL-17变化量(?IL-17);比较蜈蚣败毒饮干预下的初发型、复发型患者?PASI、?IL-17,推测蜈蚣败毒饮的作用优势类型及证候特点。结果蜈蚣败毒饮可降低初发型、复发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ASI(P<0.05,P<0.01);对复发型患者起效时间更短,治疗1周即表现出较好疗效(P<0.05),对初发型患者的起效时间在治疗2周(P<0.05);蜈蚣败毒饮对于初发型患者血热证、血瘀证疗效显著(P<0.01),血燥证次之;对于复发型患者无显著证候差异,干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复发型患者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初发型,除初发型血燥证患者外,蜈蚣败毒饮下调作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蜈蚣败毒饮对复发型患者?PASI和血清?IL-17的调控作用均优于初发型(P<0.05),其对复发型各血分证候调控作用相似,对于初发型血热证、血瘀证的调控作用占优。结论IL-17可能在银屑病复发中扮演关键角色。蜈蚣败毒饮通过对IL-17的调控,可更加显著地针对银屑病复发的治疗,结合其对不同证候患者的干预特点,体现出中医学从热毒、血瘀、伏邪理论辨治银屑病的优势。
任宇坤张晴张琼杨素清安月鹏
关键词:蜈蚣败毒饮银屑病复发白细胞介素-17
咪喹莫特二次诱导复发型银屑病模型鼠的建立与对比评价
2023年
目的 初步建立咪喹莫特二次诱导的复发型银屑病模型鼠,并对其皮损状态及皮损组织中IL-17、IL-22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初发模型组、复发模型组,每组均为5只大鼠,咪喹莫特一次诱导法(连续涂抹8 d)建立初发模型,咪喹莫特二次诱导法(涂抹8 d后停止30 d再涂抹8 d,共计46 d)建立复发模型,建模完成后分别采用鼠银屑病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MPASI)评分法对银屑病大鼠的皮损进行观察,对比在诱导阶段皮损出现的时间点,进行皮损取材,HE染色分析各组大鼠皮损组织的微观病理改变,RT-PCR法对皮损组织中IL-17和IL-22 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Western blot对皮损组织中IL-17和IL-22蛋白进行测定,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皮损中IL-17和IL-22蛋白的阳性表达,同时,分析复发模型组大鼠MPASI与各免疫指标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初发模型组相比,复发模型组大鼠在二次诱导阶段的皮损出现时间更早(2 d<4 d),银屑病典型皮损的形成时间更早(6 d<7 d),同时皮损状态表现更为严重,为显著的深红斑、皮损肥厚及大量银白色鳞屑;建模结束时复发模型组大鼠的MPASI显著高于初发型(P<0.05),复发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更为显著的角化不全、角化过度、棘层增厚及Munro微脓肿;复发模型组大鼠皮损组织中IL-17、IL-2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初发模型组(P<0.05),复发模型组中存在大量的IL-17、IL-22阳性细胞,可表达于表皮全层,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表达均较丰富;复发模型组大鼠的MPASI与其皮损中IL-17、IL-22的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经咪喹莫特二次的反复诱导,其可能通过激活皮损组织中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_(RM)),导致其下游通路IL-17和IL-22分泌量的增加,引起复发皮损的迅速发生和典型化,从而成功建立复发型银屑病大鼠模型。
郑楠陈宏杨铭安月鹏张晴王婷
关键词:咪喹莫特银屑病复发IL-17
蜈蚣败毒饮对血瘀证银屑病患者凝血因素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饮对于血瘀证银屑病患者的皮损疗效,并通过对凝血和抗凝系统关键因子的检测,分析各凝血因素与银屑病皮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血瘀证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口服蜈蚣败毒饮,对照组口服血府逐瘀胶囊,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3个时间点的观察,采用PASI法对患者的皮损指数进行量化并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中凝血系统关键因子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抗凝系统关键因子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进行检测,基于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各指标的时间效应、分组效应、交互效应,并分析各凝血因素与皮损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蜈蚣败毒饮可以显著降低银屑病患者的PASI分值(P<0.05或P<0.01),降低FIB、DD、PAI-1、vWF的水平(P<0.05或P<0.01),并能够升高AT-ⅢA的水平(P<0.05或P<0.01)),在多时间点动态观察中显示出连续调控的趋势,同时,各指标的血清表达与皮损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1)。结论蜈蚣败毒饮能够有效治疗血瘀证银屑病,其干预机制可能通过抑制机体的凝血系统并激活抗凝系统来实现,通过这种双向调控作用,改善了血瘀证患者的瘀滞状态。
张晴杨素清安月鹏
关键词:蜈蚣败毒饮血瘀证银屑病凝血抗凝
中医药调控microRNA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银屑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因其皮损泛发,瘙痒、干燥显著,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西医学对于银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从终端角质形成细胞的病理表现差异,到相关因子和细胞的表达紊乱,再到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免疫失衡,或是遗传学基因支配的转录异常,形成了复杂而庞大的机制网络体系并产生了诸多学说。近年来随着非编码基因研究的不断延伸,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参与修饰的多通路效应,干预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影响角质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等多个方面,对于microRNA的研究可以良好地整合遗传学和免疫学的内容,完善银屑病微观通路中的关键环节,是银屑病病机学中的关键“拼图”,亦成为现代银屑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同时,发挥传统中医药的辨治优势,将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祛瘀等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或丹皮酚、雷公藤多苷、紫草素、姜黄素、赤芍总苷、靛玉红等有效药味单体进行microRNA靶点的探索,并以microRNA作为银屑病基于血分证候辨证分型的依据,可以有机结合银屑病中医学辨证理论与西医学微观指标,更好地挖掘中医中药的治疗特色,指导临床的分型和治疗。现阶段中医学对于microRNA方面的干预性研究仍十分有限,主要围绕microRNA-155、microRNA-210、microRNA-21、microRNA-203、microRNA-320、microRNA-124、microRNA-330、microRNA-146a、microRNA-15a-5p等几个靶点,该文总结了以中药复方和单体通过干预microRNA治疗、辨证银屑病的相关成果,以期为银屑病的中西医研究和基于microRNA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安月鹏杨素清张晴刘畅
关键词:中医药银屑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