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丰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沉积物
  • 2篇粒度
  • 1篇地磁
  • 1篇沙丘
  • 1篇琼州海峡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周边海域
  • 1篇柱样
  • 1篇柱状沉积物
  • 1篇组构
  • 1篇组构特征
  • 1篇南海北部
  • 1篇南极半岛
  • 1篇近海
  • 1篇近海沉积物
  • 1篇环境意义
  • 1篇古地磁
  • 1篇海岸
  • 1篇海岸侵蚀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南...

作者

  • 5篇杨文丰
  • 3篇陈亮
  • 2篇张玉芬
  • 2篇李团结
  • 2篇陈静
  • 1篇余汉生
  • 1篇谢健
  • 1篇张志强
  • 1篇魏巍
  • 1篇何桐
  • 1篇刘强
  • 1篇罗时龙
  • 1篇于帆
  • 1篇靳瑞芳
  • 1篇吴坤富

传媒

  • 1篇极地研究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近海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来源被引量:17
2016年
为全面了解南海北部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来源,在珠江口至北部湾海域进行了密集的采样工作,然后对4 000多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测试,1 000多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重金属含量测试,之后对粒度平均值及Cu、Pb、Zn、Cr含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种重金属含量平面分布特征较为相似,相对高含量分布区主要位于珠江口及其西侧的粤西近海海域,且均呈现由珠江口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以国家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中一类沉积物为参照,Pb、Zn超标站点范围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内及海陵岛西部,Cu、Cr的超标站点范围较广,在调查区域分布广泛。相关性分析显示4种重金属相关性较高,说明具有同源性,由分布图梯度变化可以看出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珠江口。将该区域重金属含量进行分区分析后认为,在南海北部近岸海域存在4个重金属富集海域,分别位于珠江口海域、上川岛至海陵岛海域、琼州海峡东部及雷州半岛西部。结合粤西沿岸流及琼州海峡西向流等水动力特征对4个区域重金属来源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琼州海峡周边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自珠江径流输入,并认为珠江径流输入的重金属污染物目前最远可到达北部湾东部。最后,为全面了解重金属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选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重度污染区主要分布在珠江口至崖门口,中度污染区在调查区东部至西部均有分布;由珠江口向西至阳江近岸海域存在3个潜在生态危害中度风险区。
陈亮李团结杨文丰陈静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粒度南海北部
南极半岛鲍威尔海盆D4-9柱样古地磁及磁组构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探讨中更新世以来南极半岛东北部鲍威尔海盆沉积环境气候演变及古流向特征,对采自南极半岛东北部鲍威尔海盆内一根3 m长的柱样进行了古地磁和磁组构参数测试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该柱样在2.73 m处为布容正极性与松山反极性期的界线,由此推算出在距今780 ka到现代该区域沉积速率较低,约为0.35 cm·ka-1;(2)中更新世以来该区域共出现过5次暖沉积事件,并且在暖期事件中存在3次明显的冷期气候波动事件;(3)该区域在暖期古流向方向不明显,水流方向变化频繁,而在暖期之间的过渡时期,古流向以近似南北向为主。
陈亮张玉芬张志强刘强杨文丰
关键词:磁组构古地磁
琼州海峡及周边海域沉积环境及近万年以来沉积演化被引量:17
2014年
对琼州海峡及周边海域约600个表层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后发现,琼州海峡内沉积物以粗粒的含砾砂及砂为主,白海峡内向口外则由砂向粉砂过渡,最外侧分布有更细粒的粘土质粉砂,东口砂质沉积物边缘以弧形分布为主,西口呈指状分布.按峰态类型可将粒度频率曲线分布划分为海峡东单峰态、海峡东双峰态、海峡内单双峰态、海峡西单峰态及海峡西双峰态5个区域.采用GSTA模型对沉积物运移趋势分析后发现,沉积物在海峡内主要由南北两侧向中间运移,海峡东口沉积物具有比较明显的由口内向口外输运的趋势,海峡西部沉积物出海峡口后显示了向北输运的趋势,沉积物粒度特征分布及运移趋势说明海峡内及两侧三角洲内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海峡底部及南北两岸的潮流冲刷物.根据琼州海峡现代沉积环境,结合周边4个柱状沉积物粒度及14^C测年分析,发现琼州海峡的最终形成大约开始在距今8000a前,由于海平面的上升,潮流作用塑造了海峡初期的地貌,直到距今约5000~4600a前,琼州海峡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潮流三角洲发育也最广,之后由于暖期的结束,海平面下降,随着潮流作用的减弱,琼州海峡趋于稳定状态,逐渐形成今天的海峡及口外水下三角洲地貌.
陈亮张玉芬李团结杨文丰陈静
关键词:粒度沉积物琼州海峡海洋学
大亚湾柱状沉积物中C、N、P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对大亚湾典型柱状沉积物中C、N、P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柱状沉积物中C、N、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8~1.53)×10-2、(316.24~570.47)×10-6、(206.02~342.02)×10-6,C与N的垂直分布具有由深层向浅层增加的趋势,而P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根据沉积物中TOC/TN比值及两者的相关性,可以判断沉积物中有机质一直以陆源输入为主,其比值垂向变化主要受控于TOC含量的变化。另外,沉积物中TN和TN/TP的垂直变化也和近年来大亚湾水体中营养盐含量的变化相一致。低沉积速率是导致大亚湾沉积物中各生源要素埋藏通量小的主要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沿岸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排污的增加,TN和TOC的埋藏通量有所增加;近年来,随着治污措施发挥作用,TN和TOC的埋藏通量有所降低,大亚湾的整个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何桐杨文丰谢健余汉生
关键词:NP沉积物
海岸沙丘风暴侵蚀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对海岸沙丘风暴侵蚀研究的简要回顾,概括了我国海岸沙丘风暴侵蚀概况,以及国外近期在海岸沙丘侵蚀机理、海岸沙丘风暴响应过程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存在的科学问题。针对我国海岸风暴侵蚀研究的不足之处,应及时开展海岸沙丘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估、典型岸段的风暴侵蚀机理拓展研究,以及海岸沙丘功能维持和生态养护技术示范和应用等,探究海岸沙丘风暴侵蚀机理,建立一套海岸沙丘风暴侵蚀评估和管理技术。
罗时龙靳瑞芳于帆魏巍吴坤富杨文丰宁旋旋
关键词:海岸侵蚀海岸沙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