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静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粒度
  • 2篇海域
  • 2篇沉积物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环境
  • 1篇评价指标
  • 1篇浅地层
  • 1篇浅地层剖面
  • 1篇琼州海峡
  • 1篇区划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周边海域
  • 1篇珠江口
  • 1篇珠江口海域
  • 1篇柱样
  • 1篇南海北部
  • 1篇近海
  • 1篇近海沉积物
  • 1篇回淤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南...

作者

  • 6篇陈静
  • 3篇陈亮
  • 2篇李团结
  • 2篇马媛
  • 2篇张志强
  • 2篇魏巍
  • 2篇杨文丰
  • 1篇潘增弟
  • 1篇张有份
  • 1篇张玉芬
  • 1篇翁光明
  • 1篇李晓明
  • 1篇袁峻峰
  • 1篇宗传宏
  • 1篇郁鸿胜
  • 1篇李培英
  • 1篇周龙华
  • 1篇陆向宇
  • 1篇叶属峰
  • 1篇李娜

传媒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2014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汕头东部海域海砂开采区快速回淤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汕头东部海域海砂开采区浅地层剖面及地形地貌等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采砂区开采前后的地形地貌及浅部地层的特征变化,发现采砂活动破坏采砂区原始浅部地层,形成了3个采砂坑,且采砂坑已经被淤平,最大回淤厚度达7m。采砂坑快速回淤形成的海底水深与原始海底基本一致,但回淤物质的声学反射强度减低,颗粒细化。本文使用淤泥质浅滩水域淤强公式进行正常自然条件下的回淤计算,结果表明,回淤厚度与实测值相差至少1个数量级,根据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初步分析认为热带风暴"莎莉嘉"引起的骤淤是形成采砂坑快速回淤现象的主要原因。
马媛魏巍陈静杨阳肖志健张志强周普志
关键词:浅地层剖面
珠江口海域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区划被引量:5
2013年
珠江口海域区位优势明显,但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地质类型多样。随着该海区海洋工程活动的增加,工程地质环境的研究与评价对未来开发建设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文中收集整理了近年来的调查资料,构建了以灾害地质类型和海底土体工程性质为基础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权重值。将研究区划分为577个评价单元,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工程地质环境稳定区、较稳定区、基本稳定区、较不稳定区、不稳定区。评价结果表明,稳定区约占研究区的70%;较不稳定和不稳定区约占研究区的26%。该区域除存在大地震、活动断裂等自然灾害地质因素外,受人类活动影响也在不断加剧。
魏巍李培英马媛张志强汤民强陈静
关键词: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指标珠江口
琼州海峡及周边海域沉积环境及近万年以来沉积演化被引量:15
2014年
对琼州海峡及周边海域约600个表层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后发现,琼州海峡内沉积物以粗粒的含砾砂及砂为主,白海峡内向口外则由砂向粉砂过渡,最外侧分布有更细粒的粘土质粉砂,东口砂质沉积物边缘以弧形分布为主,西口呈指状分布.按峰态类型可将粒度频率曲线分布划分为海峡东单峰态、海峡东双峰态、海峡内单双峰态、海峡西单峰态及海峡西双峰态5个区域.采用GSTA模型对沉积物运移趋势分析后发现,沉积物在海峡内主要由南北两侧向中间运移,海峡东口沉积物具有比较明显的由口内向口外输运的趋势,海峡西部沉积物出海峡口后显示了向北输运的趋势,沉积物粒度特征分布及运移趋势说明海峡内及两侧三角洲内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海峡底部及南北两岸的潮流冲刷物.根据琼州海峡现代沉积环境,结合周边4个柱状沉积物粒度及14^C测年分析,发现琼州海峡的最终形成大约开始在距今8000a前,由于海平面的上升,潮流作用塑造了海峡初期的地貌,直到距今约5000~4600a前,琼州海峡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潮流三角洲发育也最广,之后由于暖期的结束,海平面下降,随着潮流作用的减弱,琼州海峡趋于稳定状态,逐渐形成今天的海峡及口外水下三角洲地貌.
陈亮张玉芬李团结杨文丰陈静
关键词:粒度沉积物琼州海峡海洋学
普里兹湾p6-6柱样沉积环境特征
对采自南极地区普里兹湾内一3m柱状样进行了粒度、粘土矿物、扫描电镜及测年等测试分析。粒度分析显示,该柱样沉积物中砂及砾石含量较高,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粗粒的粉砂质砂及砂质粉砂,含部分粘土质粉砂,粒度频率分布图显示,该柱样各层...
陈亮陈静李晓明卢映玲
南海北部近海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来源被引量:16
2016年
为全面了解南海北部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来源,在珠江口至北部湾海域进行了密集的采样工作,然后对4 000多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测试,1 000多个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重金属含量测试,之后对粒度平均值及Cu、Pb、Zn、Cr含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种重金属含量平面分布特征较为相似,相对高含量分布区主要位于珠江口及其西侧的粤西近海海域,且均呈现由珠江口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以国家标准《海洋沉积物质量》中一类沉积物为参照,Pb、Zn超标站点范围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内及海陵岛西部,Cu、Cr的超标站点范围较广,在调查区域分布广泛。相关性分析显示4种重金属相关性较高,说明具有同源性,由分布图梯度变化可以看出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珠江口。将该区域重金属含量进行分区分析后认为,在南海北部近岸海域存在4个重金属富集海域,分别位于珠江口海域、上川岛至海陵岛海域、琼州海峡东部及雷州半岛西部。结合粤西沿岸流及琼州海峡西向流等水动力特征对4个区域重金属来源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琼州海峡周边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来自珠江径流输入,并认为珠江径流输入的重金属污染物目前最远可到达北部湾东部。最后,为全面了解重金属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选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重度污染区主要分布在珠江口至崖门口,中度污染区在调查区东部至西部均有分布;由珠江口向西至阳江近岸海域存在3个潜在生态危害中度风险区。
陈亮李团结杨文丰陈静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粒度南海北部
构建上海海上城市总体战略规划
潘增弟郁鸿胜叶属峰戴光岳张有份袁峻峰宗传宏李娜周龙华陈静翁光明陆向宇
1. 项目立项背景迪拜棕榈岛、世界岛和帆船酒店以及荷兰郁金香岛-海上人工岛的建设让全球感到震撼和惊艳。在我国,海上城市建设尚无先例,但三亚、厦门、青岛、天津等省市已开始规划研究。上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业已开展《上海海上...
关键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