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
-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鄱阳湖湿地水位梯度下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被引量:22
- 2017年
- 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水位梯度采集了7种优势植物群落下0~15、15~30 cm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总有机碳(SOC)、重组有机碳(HFOC)、轻组有机碳(LF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碳(DOC)含量,以阐明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不同组分特征与影响因子,探讨植物群落演替对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群落0~30 cm土层SOC、HFOC、LFOC、MBC和DOC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92~48.14 mg·g^(-1)、4.66~41.42 mg·g^(-1)、0.46~6.52 mg·g^(-1)、124.22~419.23 mg·kg^(-1)和33.17~153.63 mg·kg^(-1)。(2)土层、群落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总有机碳及其组分产生显著影响,水位梯度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3)湿地0~30 cm土壤HFOC、LFOC、MBC和DOC占总有机碳平均比例分别为92.9%、7.1%、1.44%和0.74%,土壤碳库以稳定的重组有机碳为主,LFOC、MBC、DOC等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在空间分布上没有表现出一致性。(4)鄱阳湖湿地沉水植物群落退缩,湿生、挺水植物群落的扩展短期内将增加土壤碳储量,但碳库的稳定性降低。
- 金奇吴琴钟欣孜胡佳胡启武
-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轻组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
- 鄱阳湖区不同围垦年限稻田土壤碳氮变化被引量:12
- 2016年
- 在鄱阳湖围垦典型区测定了6个不同围垦年限稻田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以阐明鄱阳湖区湿地开垦为稻田后有机碳、全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0~10、10~30、30~50 cm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7~28.5、7.1~15.3和5.1~10.4g·kg^-1,相应土层全氮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2~3.6、0.9~2.0、0.7~1.3 g·kg^-1,有机碳与全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层次与围垦年限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有机碳及全氮含量,表现为表层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底层,且表层有机碳与全氮含量随围垦年限呈显著增加趋势,土壤碳氮比(C/N)相对稳定。
- 蔡家艳吴琴钟欣孜胡佳胡启武
- 关键词:鄱阳湖围垦有机碳全氮
- 耕作年限对鄱阳湖围垦区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在鄱阳湖围垦区选取6个不同耕作年限的稻田,分析测定了土壤总有机碳(SOC)、重组有机碳(HFOC)、轻组有机碳(LF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以阐明耕作年限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围垦区稻田0~30 cm土层土壤HFOC、LFOC和MBC含量分别为5.89~24.01 mg·g^(-1)、0.47~4.14 mg·g^(-1)和12.43~850.53 mg·kg^(-1),3种有机碳组分均与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2)耕作年限显著影响HFOC、LFOC和MBC含量,随着耕作年限的增加,3种有机碳组分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但其占SOC的比例随有机碳组分及土层呈不同的变化规律。(3)鄱阳湖区围垦稻田与垦殖前的湿地相比,HFOC占SOC的比例在耕作50 a后呈相对稳定状态,但较天然湿地小,表明围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碳库的稳定性。
- 胡佳胡佳吴琴崔浩胡启武
- 关键词:鄱阳湖有机碳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