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琴

作品数:38 被引量:606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江西师范大学青年成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生物学
  • 14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鄱阳湖
  • 12篇湿地
  • 12篇土壤
  • 10篇植物
  • 8篇化学计量
  • 7篇草甸
  • 5篇有机碳
  • 5篇鄱阳湖湿地
  • 5篇高寒草甸
  • 4篇养分
  • 4篇植物叶
  • 4篇植物叶片
  • 4篇化学计量比
  • 4篇化学计量学
  • 4篇
  • 3篇云杉
  • 3篇沙化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呼吸
  • 3篇苔草

机构

  • 30篇江西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青海民族大学
  • 2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青海省林业局

作者

  • 38篇吴琴
  • 31篇胡启武
  • 10篇尧波
  • 9篇曹广民
  • 8篇李东
  • 4篇付姗
  • 4篇郑林
  • 4篇李月梅
  • 3篇幸瑞新
  • 3篇郑艳明
  • 3篇宋明华
  • 3篇刘影
  • 3篇张锋
  • 3篇朱丽丽
  • 3篇胡佳
  • 2篇李惠梅
  • 2篇卓玛措
  • 2篇王迎红
  • 2篇欧阳华
  • 2篇熊国勇

传媒

  • 7篇生态学杂志
  • 6篇生态学报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草业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草地学报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5
  • 1篇200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湿地碳循环研究综述被引量:23
2009年
湿地由于其巨大的碳库储存能力而成为碳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湿地CO2/CH4释放时空格局,CO2/CH4释放影响因子,碳"源""汇"评估及人类活动影响四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湿地碳循环方面的研究工作。认为当前对湿地碳排放过程各种潜在的影响因素比较清楚,但碳排放过程各种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在进行不同湿地类型碳循环研究的同时,应加强包括微生物、植物根系等地下碳动态研究,加强碳、氮耦合研究。在评估人类活动对湿地碳循环的影响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植被碳库、土壤碳库及土壤碳排的变化。另外,无论从认识不同湿地类型碳过程特征及机理的角度,还是从减少全球或区域碳收支估测不确定性的角度来看,加强数据缺乏地区的湿地类型的碳平衡及相关碳过程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胡启武吴琴刘影李晓峰尧波钟中罡卢伍山
关键词:湿地碳循环碳库
鄱阳湖沙山优势植物种叶片氮磷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对鄱阳湖沙山14种优势植物的叶片氮、磷含量进行研究,以探讨沙山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为鄱阳湖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鄱阳湖沙山14种优势植物叶片氮含量变化范围为3.10~16.5mg·g^-1,平均值10.21mg·g^-1;叶片磷含量变化范围为0.70-2.10mg·g^-1,平均值1.24mg·g^-1。其中,叶片氮含量仅相当于中国及全球不同植物叶片氮平均含量的一半,叶片磷含量则分别是中国及全球不同植物叶片磷平均含量的85%、70%。鄱阳湖沙山植物较低的叶片氮、磷含量主要受低土壤养分含量控制。蔓荆子作为沙山普遍分布的物种,其叶片氮、磷含量受沙山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影响,总体保持较低水平,同时表现出随沙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这是一种对于水分胁迫的生理适应,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鄱阳湖沙山植物叶片N:P平均比值为9.0,表明沙山植物生长更多地受氮的限制。
胡启武郑林吴琴李晓峰曹昀丁明军
关键词:优势植物叶片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影响因子被引量:42
2012年
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采样带,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土壤0~15、15~30、30~50cm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07%~3.52%、0.31%~1.96%、0.27%~0.92%,有机碳含量自表层以下急剧降低。2)湿地土壤0~50cm有机碳密度变化范围为3.02~10.19kg·m-2,其中,表层0~15cm约占42.5%~72.6%;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均以苔草植物群落最高,其他依次为南荻群落、南荻+苔草群落、芦苇群落、水蓼群落。3)土壤水分与植物生物量是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的2个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水分能解释湿地表层0~15cm有机碳40%的变异,总生物量则能解释28%的土壤有机碳变异。4)鄱阳湖湿地碳密度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湿地类型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远低于若尔盖、三江平原等冷区泥炭湿地类型。
吴琴尧波幸瑞新朱丽丽胡启武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有机碳碳密度
氮、磷添加对鄱阳湖典型苔草湿地土壤养分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21年
在人为活动不断干预的背景下,开展湿地对氮、磷添加响应的研究对于合理保护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为评估氮、磷添加对湿地土壤养分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典型苔草湿地分别进行对照、3种氮添加水平(5、10和30 g N·m^(-2)·a^(-1))和3种磷添加水平(0.6、1.2和3.0 g P·m^(-2)·a^(-1))处理。结果表明:1)氮、磷添加显著增加土壤氮、磷的全量和有效氮、磷的含量;2)苔草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虽均随氮、磷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氮、磷对苔草根冠比的影响各异,其中,氮添加降低苔草群落的根冠比,而磷添加增加苔草群落的根冠比;3)外源氮、磷添加后,相应营养元素全量及有效态含量与植物生物量关系密切。总体上,鄱阳湖湿地土壤和植物对外源氮和磷添加均表现敏感。
文旻胡启武阳文静吴琴吴琴
关键词:土壤养分鄱阳湖湿地
南矶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沿水位梯度的分布被引量:21
2015年
2013年11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水位梯度测定了岗地、天然堤、洲滩和水域7种植物群丛下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研究了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水位梯度与植物群丛变化的响应,探讨了碳与养分比对土壤碳储量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0~30 cm深度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全氮和全磷质量比分别为(16.27±4.18)mg/g、(1.28±0.24)mg/g和(0.77±0.14)mg/g;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35~30.86、3.61~52.19和0.52~4.31,其平均值分别为(12.60±5.40)、(19.73±13.28)和(1.58±0.90);随着水位梯度与群落类型的变化,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发生显著变化,且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有机碳含量,氮磷比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全氮含量;岗地、天然堤、洲滩和水域0~3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4 103.57 g/m2、8 248.01 g/m2、5 143.58 g/m2和2 225.57 g/m2;随着碳氮比的增大,有机碳储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
付姗吴琴尧波聂兰琴黄景裕胡启武
关键词:化学计量比水位梯度植物类型鄱阳湖
鄱阳湖湿地水位梯度下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被引量:19
2017年
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水位梯度采集了7种优势植物群落下0~15、15~30 cm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总有机碳(SOC)、重组有机碳(HFOC)、轻组有机碳(LF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碳(DOC)含量,以阐明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不同组分特征与影响因子,探讨植物群落演替对有机碳库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群落0~30 cm土层SOC、HFOC、LFOC、MBC和DOC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92~48.14 mg·g^(-1)、4.66~41.42 mg·g^(-1)、0.46~6.52 mg·g^(-1)、124.22~419.23 mg·kg^(-1)和33.17~153.63 mg·kg^(-1)。(2)土层、群落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均对总有机碳及其组分产生显著影响,水位梯度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3)湿地0~30 cm土壤HFOC、LFOC、MBC和DOC占总有机碳平均比例分别为92.9%、7.1%、1.44%和0.74%,土壤碳库以稳定的重组有机碳为主,LFOC、MBC、DOC等3种活性有机碳组分在空间分布上没有表现出一致性。(4)鄱阳湖湿地沉水植物群落退缩,湿生、挺水植物群落的扩展短期内将增加土壤碳储量,但碳库的稳定性降低。
金奇吴琴钟欣孜胡佳胡启武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轻组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被引量:48
2010年
利用高寒草甸区植被、土壤和气候等资料,借助Century模型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动态。以2003年7月-2005年7月逐月气象观测资料为输入变量,模拟了自然条件下高寒矮嵩草草甸0-20cm土壤微生物呼吸CO2-C通量季节变化。模拟值与观测值进行的回归分析显示,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2=0.89,P〈0.05)。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表明:1)自然条件下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在经历了一个快速积累过程后,积累速率逐渐趋于缓和,最终达到并接近稳定状态。稳定状态下0-20 cm土壤总有机碳库约7 597.50-7 694.10g C/m2。其中活性、缓性和惰性土壤有机碳组分占土壤总有机碳储量的2.80%,58.50%和38.70%。2)过去45年(1960-2005)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呈振幅较为稳定的波动变化,但这种变化主要是土壤有机碳各组分波动变化的结果。气候波动对土壤有机碳影响主要与温度变化引起的惰性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有关,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548,P〈0.01)。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及有机碳各组分的影响不显著。
李东黄耀吴琴明珠靳代樱
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青藏高原
鄱阳湖南矶湿地6种优势植物群落植被碳储量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20年
在春季生长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典型区内沿水位梯度采集6种优势植物群落样品,进一步区分植物地上部分茎叶和地下根系,以及优势种和伴生种.通过测定群落不同组分的全碳含量和生物量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植被碳分配与碳储量特征.结果表明:植物地上部分全碳含量的波动范围为37.12%~47.30%,地下根系全碳含量的波动范围为24.32%~38.33%,地上部分大于地下根系.总碳储量在不同群落间的变化范围为229.29~581.37 gC·m-2,表现为灰化苔草群落最高,菰群落最低.不同群落物种的碳分配策略存在显著差异:灰化苔草和狗牙根地下根系碳分配远高于地上部分,虉草和芦苇则将更多的碳分配至地上部分,菰和南荻地上和地下碳分配较为均衡.碳储量在种间分配上主要集中于群落优势种.
汪琴胡佳冯哲张前前吴琴胡启武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碳储量
土壤-牧草氮素供需状况变化对高寒草甸植被演替与草地退化的影响被引量:54
2004年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 ,选取处于不同退化阶段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草甸草场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其土壤氮素矿化补给能力、牧草对氮素的需求量的研究 ,探讨土壤 牧草氮素供需状况变化对高寒草甸植被演替与草地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牧草生长季 5~ 8月 ,高寒草甸土壤的氮素矿化补给量为 15 86 g·m-2 ,而随着高寒草甸退化程度的加重 ,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群由禾草演替为禾草 +苔草 +嵩草、嵩草至杂类草 ,其牧草生长需要的总氮量分别为 2 2 86、2 4 87、37 3、14 96g·m-2 ,只有在杂类草草甸阶段 ,其牧草生长对氮素的需求才与其土壤氮素供求相适配 ,可见养分是高寒草甸植被演替与草场退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
曹广民吴琴李东胡启武李月梅王溪
关键词:高寒草甸演替
中国叙事传统中的“互见法”研究
《史记》中运用互见法叙事十分广泛,形式多样,标记明显,广为后人传颂,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创作。本文以互见法为研究对象,从《史记》中的互见法入手,对叙事传统进行推源溯流的研究,以期对中国古代的叙事传统进行梳理。  文...
吴琴
关键词:叙事传统互见法《史记》文学创作历史叙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