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MSCT血管成像与胚胎发生机制分析
- 采用MSCT血管成像探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celiomesenteric trunk,CMT)的构型、分型、伴随病变及其分支变异,分析并推测各种类型CMT的胚胎学发生机制。作者推测,在胃左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和肠...
- 王毅陈镜石丹风李然陈金华
- 关键词:CT血管成像
- 文献传递
- 全腹部64层MSCT增强扫描对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
- 全腹部64层MSCT增强扫描对创伤所致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具有显著优势,增强扫描避免了平扫时表现为等密度的损伤脏器的漏诊,全腹部CT扫描可以同时发现两个及以上脏器的联合损伤,目前高处坠落伤及车祸伤越来越多,导致联合损伤也越...
- 旷连勤张伟国王毅陈蓉陈镜
- 关键词:腹部外伤影像学表现
- 文献传递
- CT诊断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被引量:2
- 2011年
- 患者男,24岁,因中上腹胀痛8d入院。患者缘于2010年10月2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疼痛为持续性胀痛,无腰背部放射痛,伴有高热,体温最高39℃,无恶心、呕吐,无便血、腹泻,无眼黄、肤黄,无厌食、乏力,无反酸、嗳气,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考虑胃炎,予以输液等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患者仍反复发热,波动于38~39℃。
- 陈镜康厚艺李增鹏张伟国
-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肝脏低密度影IMTCT
- 腹壁肿瘤及瘤样病变的CT诊断(附44例报道)
- 2012年
- 目的:分析腹壁肿瘤及瘤样病变的CT表现,旨在提高医师对腹壁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认识,并评价CT在腹壁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的腹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CT扫描对腹壁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定位诊断率达到100%(44/44),定性诊断率约84.1%(37/44)。(2)良恶性病变在边界清晰与否、大小等方面并没有差异,边界不清的29例病例中,14例为良性,15例为恶性。(3)腹壁病变呈较高密度影者均为良性(7/7),血管源性多见。(4)血管瘤、纤维肉瘤、韧带样纤维瘤亦为渐进性强化,腹壁脓肿、结核为环状强化,转移瘤为不均匀强化。结论:CT是目前诊断腹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主要手段,能较准确定位病变,但对病变定性仍有一定的困难,最终需要病理证实。
- 涂长苹樊世富李然陈镜陈蓉
- 关键词:腹壁肿瘤影像学X线计算机
- MSCTA观察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学变异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采用MSCTA评价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变异。方法 收集1000例患者的MSCTA,进行VR、MIP和MPR,观察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起源和走行。结果 1000例患者中,880例(88.00%)属于正常解剖学类型(MichelsⅠ型),120例(12.00%)存在不同类型的解剖变异,其中72例(7.20%)属于Mi-chelsⅡ~Ⅹ型;48例(4.80%)不属于Michels分型,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31例(3.10%),脾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5例(0.50%),胃十二指肠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脾动脉各3例(0.30%)、肝左动脉1例(0.10%),腹腔干缺如2例(0.20%),胃左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脾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各1例(0.10%)。结论 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存在广泛的解剖学变异;MSCTA有助于了解变异情况,对腹部血管外科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 陈镜王毅陈金华邓以川李然石丹凤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
- 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解剖变异的MSCT血管成像研究
- 该研究设计对1000例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MSCT血管成像,评价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变异,重点描述Michels分型以外和文献极少或从未提及的解剖变异类型,以期扩展相关医学工作者对该领域的认知范围。指出...
- 陈镜王毅陈金华邓以川李然石丹凤
- 关键词:CT血管成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