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然

作品数:54 被引量:232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影像
  • 11篇影像学
  • 9篇动脉
  • 9篇多层螺旋CT
  • 8篇影像学表现
  • 8篇小肠
  • 7篇血管
  • 7篇成像
  • 6篇血管成像
  • 6篇肿瘤
  • 6篇细胞
  • 6篇CT诊断
  • 6篇创伤
  • 5篇医学影像
  • 5篇医学影像学
  • 5篇造影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5篇CT

机构

  • 5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德阳第五医院

作者

  • 54篇李然
  • 27篇王毅
  • 25篇张伟国
  • 17篇陈金华
  • 11篇陈蓉
  • 10篇石丹凤
  • 9篇龚水根
  • 8篇熊坤林
  • 5篇张连阳
  • 5篇冉启胜
  • 5篇程诚
  • 5篇王璐
  • 4篇江岷芮
  • 4篇陈镜
  • 3篇邓以川
  • 3篇陈留斌
  • 3篇张春来
  • 3篇赵明泽
  • 3篇邓晓娟
  • 3篇易坤明

传媒

  • 8篇中华医学会放...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创伤外科杂志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国CT和M...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5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MSCT血管成像与胚胎发生机制分析
采用MSCT血管成像探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celiomesenteric trunk,CMT)的构型、分型、伴随病变及其分支变异,分析并推测各种类型CMT的胚胎学发生机制。作者推测,在胃左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和肠...
王毅陈镜石丹风李然陈金华
关键词:CT血管成像
文献传递
64层MSCT血管成像对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及离断的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及离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准确性。方法:对临床和超声怀疑主动脉缩窄的21例患儿行胸片、心脏大血管彩超及CT主动脉成像,其中5例行DSA检查,16例进行了手术治疗。CT血管重建技术包括VR、MIP、MPR及CPR等,对主动脉缩窄程度、长度、侧枝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原始数据、VR、MPR、MIP及CPR几种后处理方式对主动脉缩窄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21例患者中,19例为主动脉缩窄,2例为主动脉离断。病变部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动脉导管开口附近20例(95.2%),正对左锁骨下动脉1例(4.8%)。病变部位位于动脉导管近段2例,动脉导管附着处3例,动脉导管远段16例。多层螺旋CTA对主动脉狭窄诊断的总体准确率和敏感性均为100%,对主动脉缩窄的显示以靶血管VR最好,其次是CPR和MPR;对侧枝血管的显示以整体VR和CPR最好,其次是MIP和MPR;而整体VR和原始轴位图像对主动脉缩窄显示较差。结论:64层MSCT血管成像各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能为主动脉缩窄及离断患者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有助于临床术前评估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康厚艺张伟国王毅陈金华冉启胜李然陈蓉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多层螺旋CTCT血管成像
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率。方法收集23例经手术和病理报告证实为小肠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胃肠道造影、CT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胃肠道造影和CT影像特征,并与手术和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肿瘤发生于回肠19例,空肠1例,十二指肠1例,2例为空回肠同时受累。胃肠道造影表现为小肠局部瘤样扩张9例,肠管狭窄6例,腔内充盈缺损4例,其中3例可见龛影。CT检查12例,表现为肠壁增厚9例,其中2例伴肠腔扩大,腔内肿块3例,肠系膜浸润或淋巴结肿大3例,累及大网膜1例。胃肠道造影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7.0%,但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仅为34.8%。CT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5.0%。结论 CT能够对小肠恶性淋巴瘤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评价,常规胃肠道造影与CT检查相结合有助于制定更为恰当的治疗计划。
陈留斌王毅李然石丹凤代波
关键词:淋巴瘤小肠胃肠道造影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诊断外伤性肝动脉-门静脉瘘1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因车祸致胸腹部疼痛入院,伤后6小时行腹部64层螺旋CT检查,提示肝右叶后段可见片状高低混杂密度影,注射造影剂强化不均匀,动脉期可见门静脉分支及主干显影,后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外伤性肝动脉-门静脉瘘(THAPF)。外伤性肝动脉-门静脉瘘常继发于复合伤引起的肝脏挫裂伤,临床诊断较困难,多层螺旋CT(MSCT)可以通过严格控制增强扫描时间,从而为THAPF的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栗业李然张伟国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肝脏动静脉瘘
胸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分析(附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胸部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并分析4例胸部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及病史。结果:4例患者中有手术外伤史者3人,其中1例有复发。韧带样纤维瘤CT表现为比相邻肌肉的密度稍低的肿块,CT值约50-60Hu,增强后有轻度强化。在MRI上可因肿瘤内成分的不同而引起T2WI信号变化。术中见肿瘤质硬,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可破坏周围骨质及肌肉。结论:韧带样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容易局部复发,术前症状不典型,在影像学上没有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诊断,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李然张伟国王毅陈蓉李增鹏陈金华
关键词:纤维瘤侵袭性影像学
浅谈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医学影像学为例被引量:7
2014年
我国从1998年起开始设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度,这是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一项重大创举。该制度一方面改变了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体系单一的局面,推动了医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旨在解决研究生毕业后不会看病、无法承担起相应工作的尴尬局面。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也凸显了很多的问题,第三军医大学从2006年起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经过摸索,总结经验和教训,基本上建立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现讨论如下。
李然张伟国熊坤林陈蓉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研究生培养医学研究生毕业后
CT诊断腹膜后巨大肝样腺癌1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爿,58岁,发现左上腹包块1个月,7天前剧烈活动后出现左上腹疼痛。查体:左上腹们及12cm×13cm×9cm肿块,活动度较小,轻压痛。
邬建新李然
关键词:肝样腺癌腹膜后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大叶性肺炎与肺炎型肺癌患者的CT影像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究大叶性肺部感染和肺炎型肺癌患者在CT影像下的特征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大叶性肺部感染患者69例和肺炎型肺癌患者54例,将大叶性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试验组,肺炎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大叶性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对两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病灶数量及单发病灶分布情况,检查两组患者影像学特征(支气管充血、小结节影、瘤体显示和磨玻璃影环绕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69例大叶性肺部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7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9株占65.3%、革兰阳性菌24株占32.0%、其他菌种2株占2.7%;试验组患者单发病灶59例占85.5%、多发病灶10例占14.5%,对照组患者单发病灶45例占83.3%、多发病灶9例占16.7%,两组患者病灶数量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CT影响特征中支气管充血、小结节影、瘤体显示、磨玻璃影环绕、囊状透亮影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叶性肺部感染与肺炎型肺癌病灶数量及分布情况基本无差别,CT影像特征支气管充血、小结节影、瘤体显示、磨玻璃影环绕和囊状透亮影有差异,检查时需注意鉴别以上CT影像特征。
王璐易坤明毛锐利张春来李然
关键词:肺炎型肺癌
胸部创伤后肺动脉游走性异物1例被引量:2
2006年
李然张伟国李志平王毅
关键词:胸部X线平片游走性肺动脉创伤后右侧胸腔剖胸探查
64排容积CT扫描在严重多发伤快速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扫描在严重多发伤快速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7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致伤原因:交通伤28例,坠落伤24例,钝器伤10例,刀刺伤6例,爆炸伤4例。根据患者当时受伤情况及可疑损伤部位均及时行全身64排容积CT扫描。结果本组7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头、胸部均有损伤30例,头部损伤16例,胸腹盆部均有损伤10例,四肢及头部损伤14例,全身软组织损伤2例。平均扫描耗时约10.2s。64排容积CT各向同性特点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使其能准确地对组织器官的损伤情况及损伤程度进行术前诊断及评估。结论64排容积CT检查在严重多发伤快速评价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搬动,避免了影像重叠与遗漏,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较为完整、准确的影像学资料,是一种快速、有效地评估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的方法。
熊坤林龚水根李然曹红元张伟国
关键词:多处创伤诊断影像学64排容积CT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