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光周期对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昼夜节律及活动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光周期对动物昼夜节律的维持具有重要的影响,地下鼠的生活方式导致其昼夜活动节律产生变化,分化出随机活动和节律型两种模式。本文采用录像观察记录的方法,测定了棕色田鼠(Lasioposomys mandarinus)和昆明小鼠(Mus musculus)在不同光暗周期下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表明:28 d的光周期变化对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的体重影响不显著。在12L∶12D光照处理条件下,棕色田鼠的昼夜活动节律不明显,昼夜均有活动,表现为随机的活动节律模式;昆明小鼠则主要在暗周期活动,光周期极少活动,2种鼠的昼夜活动节律差异极显著。无光处理未改变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的固有昼夜活动节律。光照可增加棕色田鼠相对活动频率,降低昆明小鼠的相对活动频率。由此得出结论,与具有严格昼夜活动节律的昆明小鼠相比,棕色田鼠的活动节律属随机活动类型,虽光照可刺激其相对活动,但未改变其固有的昼夜活动节律。棕色田鼠的这种昼夜活动节律类型与其长期的地下生活有关,是对长期无光环境的适应。
- 任修涛杨艳艳张宁王振龙李扬威路纪琪
- 关键词:棕色田鼠昆明小鼠光周期昼夜节律
- 光照对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眼胚后发育的影响
- 2012年
- 研究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在不同光照处理条件下视网膜各层厚度及细胞密度,进而对其视觉系统发育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昆明小鼠视网膜的总厚度趋于变薄,棕色田鼠则相反;在有光情况下,棕色田鼠视网膜总厚度趋于变薄,昆明小鼠则相反;不同的光照处理条件下,两种鼠视网膜的外核层和内核层的核层均逐渐由厚变薄.研究结果提示,在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地上鼠和地下鼠的视网膜可对不同的光照条件产生适应性的结构变化,反映了二者进化史的差异.
- 杨希杨艳艳张宁王振龙李扬威路纪琪
- 关键词:棕色田鼠昆明小鼠光照视网膜个体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