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文军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5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径流
  • 2篇点源
  • 2篇坡地
  • 2篇小流域
  • 2篇非点源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污染
  • 1篇氮素
  • 1篇氮素流失
  • 1篇地块
  • 1篇学位
  • 1篇学位研究生
  • 1篇游憩
  • 1篇植被
  • 1篇生态沟渠
  • 1篇水草
  • 1篇通量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类型
  • 1篇土壤

机构

  • 8篇绵阳师范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石泉县水利局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刘泉
  • 8篇黄文军
  • 5篇董廷旭
  • 3篇李占斌
  • 3篇李鹏
  • 1篇陈朝镇
  • 1篇朱波
  • 1篇杨小林
  • 1篇黄天志
  • 1篇周小玲
  • 1篇张军

传媒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人民长江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甘肃农业科技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4篇2017
  • 4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植被覆盖度/格局的坡地土壤铵态氮流失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尽管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农业氮素污染,但大量氮素的流失仍然成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式,选用了3种植被覆盖度(25%,50%和75%)、9种不同的植被格局,对21°坡面铵态氮随径流和泥沙流失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流和泥沙流失的控制关键期在初期产流阶段。植被覆盖度25%时,铵态氮流失规律不明显。植被覆盖度50%时,在中期和后期产流阶段径流和泥沙携带的铵态氮流失量分别占累计流失量71.2%~82.8%,应加强中期和后期产流阶段铵态氮流失量控制。植被覆盖75%时,初期产流阶段是铵态氮流失控制的关键时期。径流与径流结合态铵态氮流失量呈幂函数关系,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泥沙与泥沙结合态铵态氮流失量均呈幂函数关系,并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径流和泥沙流失是坡面铵态氮流失的两种途径。从削减水沙和养分流失量角度来看,坡下植被格局最强,坡上植被格局次之,坡中植被格局最弱。
刘泉李占斌李鹏黄文军
关键词:铵态氮模拟降雨
汉江水源区生态沟渠对径流氮、磷的生态拦截效应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汉江水源区生态沟渠对径流氮、磷的生态拦截效应,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方法]设置生态沟渠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断面水体进行监测。[结果]同段沟渠内,侧面外来水对沟渠径流氮浓度变化影响比磷浓度变化明显;径流TN,NO3-N浓度在上游、中游和下游断面变异系数分别达到19.81%~31.88%,9.57%~16.73%和32.14%~42.81%;NH+4-N和TP在4个断面变异系数在33.33%~88.46%范围内变化;生态沟渠断面之间,水草拦截净化沟渠段氮、磷含量降低幅度在9.52%~31.11%。[结论]沟渠生态拦截对径流氮素净化效果较明显,同时适当布局拦沙工程可以削减磷素流失。
刘泉李占斌李鹏董廷旭黄文军
关键词:生态沟渠拦截水草
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目前点源污染已得到很好控制,而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的防治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难以治理,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日益严重.本文基于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介绍其来源和研究模型,并结合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历程,综合探讨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的防治方法,以便为我国农业氮、磷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黄文军刘泉陈朝镇董廷旭
川中丘陵区小尺度范围非点源氮素流失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地块-小流域尺度农业非点源氮素随径流流失的特征,采用野外径流观测法,对2011年川中某紫色土丘陵区12次典型降雨产流事件进行了监测,测定径流量及径流中氮素浓度与负荷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旱地流失负荷值远大于林地流失负荷值,且旱地氮素流失主要集中在施肥后的初期降水事件中,占流失总量的76.1%;壤中流氮素平均浓度为0.98~54.1mg/L;旱地氮素迁移有显著月变化特征,明显受到当地施肥习惯和汛期降雨量影响。陈家湾农林复合小流域氮素迁移特点分析表明,该小流域受到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径流氮素浓度波动范围不大;但在大雨降雨事件中,浓度在降雨后期有所升高,体现了"末期冲刷效应"。研究结果可为调控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氮素流失提供参考。
刘泉朱波杨小林黄文军任三强
关键词:径流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环境生态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讨被引量:6
2017年
本文以探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环境生态学》教学模式改革为目的,从师资培训、教学内容调整、案例库建设、课程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依托案例教学形式,进行环境生态学理论教学与环境工程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进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措施。
刘泉黄文军黄天志董廷旭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
绵阳市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思路被引量:3
2016年
根据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结合四川省绵阳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了绵阳市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绵阳市在开发乡村旅游中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并提出了以城乡道路为骨架,依托"北部自然生态和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区、中部商务会议休闲度假旅游区、南部生态观光旅游区",构建绵阳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空间格局,提高和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从而加快促进绵阳市乡村旅游价值的提升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刘泉董廷旭黄文军周小玲
关键词: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
陕南后沟小流域泥沙与总氮随径流输移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以2011-2012年汛期野外降雨资料为基础,分析陕南后沟小流域泥沙和总氮(TN)随径流流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地、菜地泥沙流失通量与径流量拟合方程采用S形曲线方程表达较为合适;果园采用线性函数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坡耕地和菜地径流量与TN浓度采用倒数曲线表达,而果园和退耕地采用线性函数表达;汛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流失通量顺序为:菜地(4 011.7kg/hm2)>坡耕地(1 720.0kg/hm2)>退耕地(1 606.3kg/hm2)>果园(776.3kg/hm2);径流中TN流失通量顺序为:菜地(15.29kg/hm2)>退耕地(7.20kg/hm2)>坡耕地(4.92kg/hm2)>果园(1.37kg/hm2)。2011-2012年汛期后沟小流域出口径流动能与泥沙量流失量采用线性函数和幂函数描述两者之间关系,而TN流失量与径流动能采用对数函数和幂函数表示。汛期末期阶段泥沙和TN流失风险最大。
刘泉李鹏李占斌黄文军张军董廷旭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总氮
基于SCS-CN模型的陕南地区坡地径流预测被引量:5
2016年
地表径流是引起坡面土壤和养分流失的主要动力,寻求有效途径对降雨径流进行科学预测,是陕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本文选取后沟小流域8个不同坡度和面积的径流小区,结合2011-2012年汛期的6场降雨产流的实测数据,评价陕南地区坡耕地基于SCS-CN模型的适用性,并考虑降雨量影响的基础上对径流曲线数CN和初损系数Iα进行修正.结果表明,陕南地区小流域坡耕地初损参数λ为0.1-0.4.随着Iα的变化对CN进行修正,确定CN值为58.选取的8个径流小区中,利用SCS-CN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径流量模拟值变化趋势与实测值一致,降雨径流量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相关分析,计算得到两者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相关.6场降雨事件径流模拟值与实测值分别为8 082.3 L和7 419.8 L,相对误差为8.8%.该研究结果可为陕南地区降雨径流预测及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刘泉任三强黄文军
关键词:径流预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