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万春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对心
  • 2篇心脏
  • 2篇时程
  • 2篇骤停
  • 2篇家猪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心搏
  • 1篇心搏骤停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障碍
  • 1篇心室
  • 1篇心室纤颤
  • 1篇心脏骤
  • 1篇心脏骤停
  • 1篇预后
  • 1篇氢气
  • 1篇纤颤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余涛
  • 4篇杨正飞
  • 4篇唐万春
  • 3篇蒋龙元
  • 2篇黄子通
  • 2篇文才
  • 1篇方向韶
  • 1篇丁有得
  • 1篇李恒
  • 1篇邓虹
  • 1篇周华涛
  • 1篇欧阳志明

传媒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卫生应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长时程电诱发心室纤颤致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家猪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经右心室电诱发心室纤颤(VF)致心搏骤停(CA)模型的损伤时间节点,建立一种稳定的长时程VF致CA-心肺复苏(CPR)家猪模型。 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健康雄性家猪分为VF 8、10、11、12 min组,每组10只。通过右心室交流电致颤法诱发VF,分别于VF 8、10、11、12 min时进行CPR 6 min。记录动物复苏及存活情况;复苏后持续监护6 h,记录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复苏后96 h内,每24 h对复苏成功动物进行1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结果VF 8 min组动物所需CPR时间最短(min:6.9±1.3),首次除颤成功率最高(7/10),复苏成功率高达100%;CPR期间冠状动脉灌注压(CPP)升高最为明显,复苏后神经功能损伤较轻;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动脉血pH值和乳酸水平在复苏后能较快恢复正常,动物存活时间较长,机体损伤并不十分明显。VF 12 min组动物所需CPR时间最长(min:10.3±2.9),首次除颤成功率最低(1/10),自主循环恢复(ROSC)动物仅有4只且无动物存活至96 h;CPR期间多数动物始终无法获得满意的CPP,复苏动物NDS评分最高。VF 10 min组和VF 11 min组缺血缺氧对机体造成的损伤相对居中,动物所需CPR时间分别为(7.0±2.1)min和(8.2±2.6)min,分别有9只和7只动物复苏成功,6只和4只存活至96 h;复苏后2 h内血流动力学波动较为显著,复苏后1 h心率(HR,次/min)分别升至172(155,201)、168(136,196),平均动脉压(MAP,mmHg,1 mmHg=0.133 kPa)分别降至97(92,100)、81(77,100),心排血量(CO,L/min)分别降至5.0(4.0,5.8)、3.7(3.0,5.4);复苏动物神经功能损伤明显〔复苏后24~96 h NDS评分分别为180(110,255)~20(0,400)和275(223,350)~240(110,400)〕;复苏后0.5 h动脉血pH值分别降至7.26±0.09、7.23±0.09,血乳酸水平(mmol/L)分别升高至9.17±1.48、
文才李恒翟小竹丁有得周华涛欧阳志明杨正飞蒋龙元唐万春余涛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心室纤颤动物模型
两种不同早期低温策略对心肺复苏猪预后的对照研究
目的早前报道,在心肺复苏早期进行鼻咽喷射制冷剂快速诱导脑部低温能够提高复苏成功率。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鼻咽喷射低温技术与冰冻生理盐水静注对长时程心肺复苏家猪模型复苏预后的不同影响。我们假想鼻咽喷射低温技术优于冰冻生理盐水静注...
余涛唐万春方向韶杨正飞蒋龙元黄子通
文献传递
早期低温对心肺复苏大鼠心脏功能保护的研究
目的复苏后低温保护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复苏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和心功能,提高复苏后患者存活率。本研究研究分析在心肺复苏早期采用低温保护治疗,对心肺复苏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我们假想,早期低温保护治疗能够改善复苏后大鼠心脏功能从...
余涛唐万春杨正飞邓虹黄子通
文献传递
氢气吸入对长时程心脏骤停复苏后家猪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2017年
目的探究氢气吸入对长时程心脏骤停(CA)家猪心肺复苏(CPR)后的心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家猪20头,3月龄,体重(38±3)kg电诱发室颤并维持10 min后开始CPR。动物恢复自主循环(ROSC)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氢气组:对照组ROSC后全程使用普通空气进行机械通气;氢气组ROSC后使用2%氢气(H_2∶O_2∶N_2=2%∶21%∶77%)进行通气,至复苏后2 h改普通空气通气。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_(max))、心指数等,分别于复苏后0.5,2,4和6 h检测动脉血气、乳酸水平及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T(cTnT)、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浓度,观察动物CPR后96 h的生存结局。结果复苏后两组动物心功能均有下降,氢气治疗组动物心功能较对照组好,氢气组心功能参数复苏后5 h和6 h时[+dp/dt_(max)分别为(3320.1±433.4)mmHg/s和(3294.5±390.4)mmHg/s;-dp/dt_(max)分别为(3756.1±498.8)mmHg/s和(3667.4±406.8)mmHg/s;心指数分别为(6.8±1.0)L/min·m^2和(6.7±1.2)L/min·m^2]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dp/dt_(max)分别为(2863.5±340.8)mmHg/s和(2925.2±251.3)mmHg/s;-dp/dt_(max)分别为(3245.4±259.6)mmHg/s和(3261.9±311)mmHg/s、心指数分别为(5.3±1.5)L/min·m^2和(5.1±1.4)L/min·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苏后4 h和6 h时氢气组血清cTnT分别为(2.7±0.9)ng/mL和(2.7±0.8)ng/mL、NT-pro-BNP分别为(0.34±0.13)ng/mL和(0.37±0.17)ng/mL)浓度低于对照组cTnT分别为(4.9±1.2)ng/mL和(5.8±1.2)ng/mL、NT-pro-BNP:分别为(0.54±0.12)ng/mL和(0.78±0.21)ng/mL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氢气组动物CPR后生存时间明显较对照组长[氢气组vs.对照组(h):96(25,96)vs 16(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R后氢气吸入可改善长时程心脏骤停家猪CPR后的心功能和生存结局。
文才余涛翟小竹杨正飞蒋龙元唐万春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功能障碍氢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