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景迎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2篇小说
  • 1篇颠覆
  • 1篇读解
  • 1篇读者反应批评
  • 1篇终结
  • 1篇主义
  • 1篇威廉·戈尔丁
  • 1篇文学伦理学
  • 1篇文学伦理学批...
  • 1篇西方马克思主...
  • 1篇小说创作
  • 1篇伦理
  • 1篇伦理抉择
  • 1篇伦理学批评
  • 1篇马克思主义
  • 1篇马克思主义视...
  • 1篇结构主义
  • 1篇结构主义批评
  • 1篇空缺
  • 1篇后期小说

机构

  • 5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5篇景迎
  • 2篇蔡圣勤

传媒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鄂州大学学报
  • 1篇英语广场(学...
  • 1篇商情
  • 1篇华中学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库切后期小说创作的多元性书写被引量:1
2014年
库切书写生涯巅峰时期之后的创作,有许多表征可以证明其创作思想发生了重要转向,主要表现在对于殖民文学经典颠覆书写的延伸、书写模式呈现多元化以及创作空间跨度大等三个维度。基于上述一脉相承的三维度,从后殖民文学理论、后现代主义视角及空间叙事学理论出发,结合库切后期作品《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凶年纪事》、《夏日》和《耶稣的童年》进行文本分析,以期把握大师创作思想的转向及新书的书写趋势。
蔡圣勤景迎
一本“空缺”的小说——《终结感》
2013年
当代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因《终结感》这部作品荣获2011年布克奖。此部作品涵盖了大量空白,折射出艺术的空白美。本文力图从读者反应角度,来探寻巴恩斯在情节、叙述、主题三方面精心设置的空白,阐释匠心独运的空白效应。从此角度再度审视《终结感》,首先给许多耕耘的作家,另一番创作灵感;其次给予这部作品更加全面的透析;再次,让读者意识到更加跌宕的感触。
景迎
关键词:读者反应批评
《铁器时代》中的伦理抉择被引量:1
2014年
库切从处于弥留之际的卡伦太太角度,刻画了当时南非的生活状况——人与人之间冷漠,恰似回到了远古的"铁器时代"。虽然生活在冷漠的国度,但卡伦太太对人对事却相当热忱。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为视角,展开三个维度,即家庭伦理、社区伦理、生存伦理,阐释库切在此作中所要传达的伦理抉择,彰显其人文情怀。
景迎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抉择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库切后期创作读解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以库切后期创作的文本为研究对象,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之表征大量存在于这些作品之中,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上:批判性现实写照、空间书写形式革新与理想乌托邦的构建。本文以此为理论视角,对库切后期主要作品《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凶年纪事》等进行文本的综合分析,透过其创作理念中宽容博大的人文关怀,试图探索库切后期创作向度逐步发生的转变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之间的关系。
蔡圣勤景迎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从结构主义评论威廉·戈尔丁《过界仪式》
2012年
目前我国主要研究威廉·戈尔丁名作《蝇王》。1983年,威廉·戈尔丁也是由于这篇小说的非凡读者反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蝇王》也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国内学者从生态女性主义,宗教观,悲观主义,文体学角度等等研究了《蝇王》。在后期写作生涯中,威廉·戈尔丁笔耕不辍。晚年著作“海上三部曲”由《过界仪式》《近方位》和《星火》组成。其中,《过界仪式》于1980获得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所写的最后一篇长篇小说,值得仔细研读。本文通过结构主义的几个视角。为读者解读这篇小说,同时更加了解威廉·戈尔丁的写作生涯。
景迎
关键词:威廉·戈尔丁结构主义批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