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家辰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污泥
  • 2篇颗粒污泥
  • 2篇好氧
  • 2篇好氧颗粒
  • 2篇好氧颗粒污泥
  • 1篇生物选择
  • 1篇SBR

机构

  • 2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龙焙
  • 2篇赵珏
  • 2篇王家辰
  • 2篇程媛媛
  • 2篇张树梅
  • 1篇濮文虹
  • 1篇朱易春
  • 1篇杨昌柱
  • 1篇程凯

传媒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设置生物选择段的S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被引量:3
2016年
在SBR中通过投加颗粒活性炭并设置生物选择器以促进好氧颗粒污泥(AGS)的形成,并研究出水回流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AGS工艺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由于操作不当及蚊蝇幼虫大量繁殖,导致第一次培养在20 d时发生污泥膨胀。第二次培养时接种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设置厌氧生物选择器并投加20 g活性炭,在第3天即观察到新生的长丝状生物膜及不规则的AGS,21 d时几乎全部以菌胶团及AGS的形式存在,25 d时SV30/SV5、SVI、MLSS及含水率分别为83.03%、40.64 m L/g、6.7 g/L及97.90%,反应器对COD、TIN及TP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随着回流量的增大,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一定冲击,导致污泥理化特性及出水水质发生异常波动。为减小外部冲击的影响,微生物通过增加或减少EPS的分泌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得自第22天开始污泥理化特性逐渐趋稳。而出水氨氮和SS浓度明显升高,主要是混合液盐度的增加导致絮体难以下沉,引起出水SS的升高及污泥龄的减小,从而削弱了反应器的硝化能力。
程媛媛赵珏王家辰张树梅龙焙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SBR
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8年
好氧颗粒污泥(AGS)的培养时间一般在30 d以上。显然,较长的启动时间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因此,研究经济、高效的AGS的快速培养策略一直是该领域的热门话题。总结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发现,现有快速培养策略主要包括四种,即进水中添加钙镁等金属离子、投加絮凝剂或惰性载体、接种部分AGS及投加特殊菌种等促进污泥好氧颗粒化。结果表明,以上策略可有效缩短AGS形成所需时间,一般可将污泥好氧颗粒化的时间控制在30 d甚至20 d以内。然而,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统一的衡量污泥好氧颗粒化成功的标准,二是污泥快速好氧颗粒化的机理缺乏深入研究,三是现有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检验。因此,后续研究应首先统一AGS培养成功的标准,为研究成果的重复及推广奠定基础。其次,通过捕捉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原位信息探索快速颗粒化的机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最后,借鉴厌氧颗粒污泥的销售及使用经验,探索AGS的产品化途径,并对现有快速培养模式进行整合及改进,在实践中检验其可靠性。
龙焙程媛媛朱易春赵珏王家辰张树梅濮文虹杨昌柱程凯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