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凯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污泥
  • 4篇颗粒污泥
  • 4篇好氧
  • 4篇好氧颗粒
  • 4篇好氧颗粒污泥
  • 3篇SBR
  • 2篇失稳
  • 2篇丝状菌
  • 2篇丝状菌膨胀
  • 2篇C/N
  • 1篇生物选择
  • 1篇C/N比
  • 1篇C/N值
  • 1篇除污
  • 1篇除污效果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濮文虹
  • 4篇龙焙
  • 4篇杨昌柱
  • 4篇程凯
  • 3篇杨家宽
  • 3篇张力
  • 2篇张婧
  • 1篇朱易春
  • 1篇白俊
  • 1篇张靖
  • 1篇赵珏
  • 1篇王家辰
  • 1篇程媛媛
  • 1篇张树梅

传媒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失稳好氧颗粒污泥在SBR中的修复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丝状菌膨胀是好氧颗粒污泥(AGS)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对于这种失稳的AGS的修复研究国内外尚较少涉及。因此,在SBR中接种发生丝状菌膨胀的AGS,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及降低C/N值,研究失稳AGS的修复进程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观察发现,失稳的AGS外表毛糙、结构松散且很不稳定,修复过程中部分大颗粒经历了先解体后重新颗粒化的过程,且解体的颗粒污泥可以作为新颗粒污泥形成的晶核及载体。失稳AGS的修复时间稍短于直接利用活性污泥培养AGS的:19 d时大部分颗粒表面已经比较光滑,25 d时AGS在反应器中已占主导,30 d时完全重新实现颗粒化(颗粒化率为91.48%),此时的AGS外表光滑、形状规则,但颜色偏淡。44 d时AGS呈明显的黄色、结构致密,SVI、平均粒径及颗粒化率分别为65.77 m L/g、1.42mm及95.19%。最终,出水COD、TIN、NH+4-N及TP分别为41.12、6.17、3.67及0.54 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95%、92%、95%及97%。
龙焙濮文虹杨昌柱杨家宽程凯张力张婧白俊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丝状菌膨胀SBRC/N值
失稳好氧颗粒污泥在SBR中的修复研究
丝状菌膨胀是好氧颗粒污泥(AGS)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对于这种失稳的AGS的修复研究国内外尚较少涉及。因此,在SBR中接种发生丝状菌膨胀的AGS,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及降低C/N比,研究失稳AGS的修复的进程及对...
龙焙濮文虹杨昌柱杨家宽程凯张力张靖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丝状菌膨胀SBRC/N比
文献传递
不同生物选择段的S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被引量:11
2015年
在两个小试SBR中接种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AGS),分别研究了不同时长的好氧及厌氧生物选择段下AGS的特性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为维持AGS的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生物选择段的设置能够有效抑制丝状菌的生长,并能较好地维持AGS的稳定性。AGS的sV30/SV5值维持在0.90以上,SVI保持在40mL/g以下,MLVSS/MLSS值在0.6~0.7之间,EPS为37—44mg/gMLVSS。PN/PS值为1.3—2.0,含水率为97.3%~98.5%。不同选择段下反应器对污染物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不同好氧选择段下反应器对COD、TP、TIN及NH4+-N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8%、90%、77%及82%以上;不同厌氧选择段下反应器对COD、TP、TIN及NH2-N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97%、85%、75%及75%以上。虽然好氧选择段下的除污效果要略高于厌氧选择段的,但后者的运行成本更低。
龙焙濮文虹杨昌柱杨家宽程凯张力张婧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SBR除污效果
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8年
好氧颗粒污泥(AGS)的培养时间一般在30 d以上。显然,较长的启动时间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因此,研究经济、高效的AGS的快速培养策略一直是该领域的热门话题。总结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发现,现有快速培养策略主要包括四种,即进水中添加钙镁等金属离子、投加絮凝剂或惰性载体、接种部分AGS及投加特殊菌种等促进污泥好氧颗粒化。结果表明,以上策略可有效缩短AGS形成所需时间,一般可将污泥好氧颗粒化的时间控制在30 d甚至20 d以内。然而,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统一的衡量污泥好氧颗粒化成功的标准,二是污泥快速好氧颗粒化的机理缺乏深入研究,三是现有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检验。因此,后续研究应首先统一AGS培养成功的标准,为研究成果的重复及推广奠定基础。其次,通过捕捉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原位信息探索快速颗粒化的机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最后,借鉴厌氧颗粒污泥的销售及使用经验,探索AGS的产品化途径,并对现有快速培养模式进行整合及改进,在实践中检验其可靠性。
龙焙程媛媛朱易春赵珏王家辰张树梅濮文虹杨昌柱程凯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