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文亮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长江口
  • 2篇影响因素
  • 1篇形态分布特征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机质分解
  • 1篇有机质降解
  • 1篇水体
  • 1篇邻近海域
  • 1篇近海
  • 1篇近海域
  • 1篇降解
  • 1篇光合作用
  • 1篇海域
  • 1篇锋面
  • 1篇氨基酸
  • 1篇
  • 1篇表层水
  • 1篇表层水体
  • 1篇长江口及邻近...

机构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金海燕
  • 4篇李宏亮
  • 4篇王奎
  • 4篇陈建芳
  • 4篇王文亮
  • 2篇刘际弟
  • 2篇卢勇
  • 1篇于晓果
  • 1篇金明明
  • 1篇白有成
  • 1篇高生泉
  • 1篇庄燕培
  • 1篇薛斌
  • 1篇周怀阳
  • 1篇陈法锦
  • 1篇刘希真

传媒

  • 3篇海洋学研究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热带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深海成矿环境的氨基酸表征被引量:2
2007年
为了解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有机质活性及深海成矿沉积环境特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了表层沉积物氨基酸的组成状况。结果显示该区表层沉积物中氨基酸与氨基糖含量(干样)均较低,分别在0.30~0.59mg.g-1及0.10~0.17mg.g-1之间。其中以中性氨基酸占绝对优势,占50%以上,其次为酸性氨基酸和含氢氧基氨基酸,分别占17%和11%,碱性氨基酸占9%,芳香与含硫氨基酸均在5%以下,表明深海沉积环境为氧化环境,且偏碱性条件。表征有机质活性的Asp/β-Ala、Glu/γ-Aba及DI值((Glu+Phe+Leu+Ala+Val)/(β-Ala+γ-Aba))分别为1.1~1.9,0.8~2.2和1.4~2.9,表明该区有机质成熟度已很高。蛋白氨基酸/非蛋白氨基酸的比值为1.0~2.0,葡萄糖胺/半乳糖胺比值则在1.7~3.0之间变化,表明该海区有机质经过强烈的细菌改造,即海区存在强烈的细菌活动,活性较低,表征了多金属结核有机—微生物成矿的可能性。
金海燕陈建芳于晓果王奎周怀阳李宏亮王文亮
关键词:氨基酸有机质降解
长江口夏季水体磷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09年
根据2006年7月至9月"海监49号"科学考察船夏季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中磷形态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水体各种形态磷平均浓度均为底层高于表层,并呈现出由河口向邻近海域降低的趋势。杭州湾及最大混浊带部分区域水体中以颗粒态磷为主,且颗粒态无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长江口门及江苏东部近海区域水体中以溶解态磷为主,溶解态无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舟山群岛东部外海区表层水体以溶解态磷为主,溶解态有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而底层水体中溶解态磷浓度略高于颗粒态磷,以溶解态无机磷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水体中颗粒态无机磷与颗粒态有机磷、颗粒总磷与总磷、总磷与悬浮颗粒物均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说明悬浮颗粒物是颗粒态磷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海域外海区域绝大部分站位水体中溶解态无机磷表层浓度接近或小于浮游植物生长限制的动力学最低阈值,是磷限制或潜在的磷限制区域。
王文亮陈建芳金海燕刘际弟金明明卢勇薛斌李宏亮王奎
关键词:影响因素长江口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水体溶解氧饱和度的季节变化和特征被引量:20
2011年
根据"908"ST04区块调查的夏、冬、春、秋季四个航次和"908"补充调查的8月航次资料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区表层水体溶解氧及其饱和度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东海北部表层水体在夏季和春季以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为主要控制过程,特别是7、8月份长江口外、杭州湾外及浙江近海存在大范围的强光合作用区;秋季以有机质氧化分解过程为主,表层溶解氧处于不饱和状态;冬季溶解氧基本接近饱和,表明其主要受温度和盐度等物理因子控制。另外,发现杭州湾和长江口海区溶解氧常年处于不饱和状态,其原因是有机质氧化分解过程造成的。
卢勇李宏亮陈建芳金海燕陈法锦高生泉王奎王文亮白有成
关键词:光合作用有机质分解长江口
长江口跨越锋面颗粒磷季节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1年
根据2006年夏、冬季以及2007年春、秋季"海监49号"科学考察船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跨越锋面区域(31.00°~31.78°N、121.04°~123.99°E)颗粒总磷(PP),颗粒无机磷(PIP),颗粒有机磷(POP)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IP是水体颗粒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受长江径流输沙量的影响,夏季各形态颗粒磷浓度为最高,秋、冬季次之,春季对应浓度最低;不同季节,颗粒磷表现的空间分布特征也有所不同,受锋面影响,夏季颗粒磷分布范围较广,春、秋、冬季羽状锋范围内缩,颗粒磷分布范围也相应减小。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除陆源输入外,POP的积累还与浮游植物的繁殖有关,其中部分POP可能发生矿化分解,供浮游植物生长利用。另外,PIP的解吸释放是水体中无机磷的动态补充。
刘希真李宏亮陈建芳金海燕王文亮刘际弟王奎庄燕培
关键词:长江口锋面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