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林杰
- 作品数:20 被引量:138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宏基因二代测序在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诊断为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排除2周内应用抗生素患者及由于送检标本质量不合格导致mNGS检测失败者,最终纳入研究者34例,所有患者均取术中样本送细菌培养及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分别记录细菌培养及宏基因二代测序结果,记录阳性例数,比较阳性率及检测所需时间,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的菌种类别,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或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计34例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中,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龄(67.9±11.7)岁;膝关节感染23例,髋关节感染11例。细菌培养阳性者20例,阳性率58.8%,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阳性者30例,阳性率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6,P<0.05)。从微生物标本送检至报告结果,细菌培养所需时间平均为(5.2±2.1)d,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所需时间平均为(1.6±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78,P<0.05)。两种方法所测病原微生物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最常见的3种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结论采用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方法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所需时间明显短于细菌培养,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病原菌检测中更有优势。
- 郝林杰张育民文鹏飞宋伟王军马涛
- 关键词:宏基因组
- 骨水泥固定与生物固定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比较采用骨水泥固定与生物固定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固定假体的不同将3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骨水泥固定组(103例,采用骨水泥固定半髋关节置换术)和生物固定组(207例,采用远端生物固定长柄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活动时间、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生物固定组短于骨水泥固定组(P<0.05),出血量骨水泥固定组少于生物固定组(P<0.05)。4例围手术期内死亡,30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68个月。下地负重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骨水泥固定组明显高于生物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死亡病例,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和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固定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与骨水泥固定相似,但生物固定方式手术时间更短,更为安全。
- 郝林杰张育民马涛宋伟文鹏飞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生物固定骨水泥固定
- 间隙平衡和测量截骨技术在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对比观察同一患者两侧膝关节使用间隙平衡(GB)和测量截骨(MR)技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57例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双侧分期行TK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患者首次行TKA时随机采用MR或GB技术,对侧手术则用另一种技术完成。手术均由一位主任医师主刀,假体均选择同一种假体。比较两种截骨技术行TKA的手术情况、影像学资料、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57例患者其中男16例,女41例,首次手术年龄(68.5±4.6)岁(59~79岁)。随访(29.6±4.5)个月(22~39个月)。两次手术间隔(4.7±3.0)个月(0.5~12.0个月)。GB侧术后的引流量相比MR侧更少[(93.6±22.2)ml比(109.9±36.9)ml,P=0.003]。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GB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MR侧[(3.0±0.8)分比(3.5±1.2)分],活动度较MR侧高(105.7°±8.2°比100.2°±7.5°),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优于MR侧[(78.5±5.4)分比(74.2±6.3)分],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低于MR侧[(35.4±5.5)分比(38.0±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在VAS评分、关节活动度、KSS评分和WOMAC方面,两种技术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GB侧满意率为84.2%(48/57),MR侧为86.0%(4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两种技术在并发症发病率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754)。结论在无明显畸形的膝关节炎患者中,使用GB和MR技术行TKA均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临床效果相似。
- 文鹏飞郝林杰王军王亚康王涛宋伟张育民秦四清马涛
- 关键词:队列研究
- 金属钛网联合打压植骨治疗严重髋臼内壁骨缺损1例报告被引量:1
- 2020年
-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数的逐年增加以及患者的年轻化,翻修手术也在逐年增多。常见的翻修原因包括无菌性松动、感染、脱位、假体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而骨溶解引起的假体松动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1-2]。骨溶解往往会导致髋臼侧或股骨侧骨缺损,而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往往比较棘手。因此,髋臼侧骨缺损的重建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笔者于2017年10月收治1例严重髋臼底部缺损需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 马涛郝林杰张育民宋伟文鹏飞
- 关键词:骨溶解假体周围骨折无菌性松动髋臼假体松动打压植骨
-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并PRP治疗Pipkin骨折1例被引量:1
- 2017年
- 髋关节后脱位多由车祸等强大间接暴力引起,如合并有股骨头骨折则被称为Pipkin骨折[1]。Pipkin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其发生率约占髋关节脱位的6%[2]。由于Pipkin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如处理不当,术后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且存在股骨头坏死风险。笔者于2016年3月收治1例PipkinⅠ型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 郝林杰宋伟马涛王军刘瑞张育民
- 关键词:股骨头骨折PRPPIPKIN髋关节后脱位可吸收螺钉
- 初次关节置换术中引流管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0年
- 引流管被常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它可以引流出关节内积血,减轻关节肿胀,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等。然而,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医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对引流管的常规应用提出质疑。初次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长、早期康复等得到广大骨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引流管在初次关节置换术后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文鹏飞郝林杰马涛王军徐亚勇宋伟秦四清张育民
- 关键词:引流管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
- 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外翻膝临床疗效分析
- 目的 经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外翻膝患者,分析其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膝外翻行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共34例35膝,其中男性11例11膝,女性23例24膝,平均年龄6...
- 郝林杰张育民宋伟
-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
- 髌旁外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髌旁外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1经髌旁外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4例严重膝外翻畸形,所有患者均行髌骨置换。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股胫关节外翻角、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34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3.4(22~46)个月。所有患者下肢力线偏离机械力线均<3°,均无关节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假体无菌性松动及膝关节不稳等发生。术后1例出现膝关节腔积液,给予关节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治愈。1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定期换药后愈合。19例术前存在膝前痛,术后仅1例残存膝前疼痛,但疼痛较术前减轻,VAS评分为3分,口服非甾体类药物治疗有效。末次随访时股胫关节外翻角、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髌旁外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明显增加了膝关节活动度,降低了膝前疼痛发生率,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马涛郝林杰宋伟王军程辉光张育民文鹏飞
- 关键词: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置换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发展现状被引量:14
- 2018年
- 膝关节置换术已经发展较为成熟,是目前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膝关节类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国内外有关膝关节置换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加以综述,总结和探讨了膝关节假体类型和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常见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以供国内外同行借鉴。
- 马涛郝林杰张育民宋伟程辉光李坤
-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假体手术疗效并发症
- 膝外翻患者外侧入路膝关节置换并髌骨置换对髌骨轨迹及膝前痛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对外翻膝患者行外侧入路膝关节置换术并髌骨置换,分析髌骨置换对其术后髌骨轨迹及膝前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膝外翻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共34例(35膝),其中男11例(11膝),女23例(24膝),平均年龄(63.6±7.4)岁,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通过比较术前与术后股胫关节外翻角、髌骨外侧倾斜角、髌股外移角、髌骨评分以及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前痛发生率进行疗效评价。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4例均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22.4个月。股胫关节外翻角:术前(21.46±8.15)°,术后(6.11±1.05)°;髌骨外侧倾斜角:术前(8.94±2.95)°,术后(4.11±0.93)°;髌骨外移角:术前(12.54±5.99)°,术后(4.17±2.02)°;髌骨评分:术前(14.23±3.44)分,术后(24.89±2.91)分;HSS评分:术前(42.31±11.11)分,术后(83.14±6.25)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81.20±17.47)°,术后(100.94±8.27)°;膝前疼痛发生率:术前54.3%,术后5.7%。患者术前与术后股胫关节外翻角、髌骨外侧倾斜角、髌股外移角、髌骨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前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翻膝患者行髌旁外侧入路膝关节置换并髌骨置换,可明显改善患者髌骨轨迹,提高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减少膝前痛发生率。
- 郝林杰马涛宋伟文鹏飞张育民
- 关键词:膝外翻髌骨关节痛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