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
-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断层滑动数据古应力反演的影响因素及其误差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古构造应力场是构造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且断层滑动数据奇应力反演已经成为古构造应力场恢复研究中比较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断层滑动数据古应力反演方法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有关反演结果的解释仍存歧义,反演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误差范围等并未得到深入研究与定量分析。本文总结指出,影响断层滑动数据古应力反演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变形体制、剪切破裂面类型、断层面的形态以及地质体内薄弱面的存在等。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新生断层和先存薄弱面滑动数据的古应力反演综合误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指出,在可以大致厘定变形体制或误差在允许范同内的前提下,将断层滑动数据反演结果解释为应力状态是合理可行的。各种因素导致的反演误差定量分析表明,同一期构造应力场形成的破裂面滑动数据的古应力方位反演误差最大不超过35°。换言之,存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不同期次的应力作用情况下,主应力方位变化小于35°的应力状态,可以划归同一期应力场。
- 林逸张长厚
- 燕山西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特征与古构造应力场
- <正>燕山构造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北部,具有长期且复杂的演化历史,且在中生代期间发生了强烈构造变形、大规模火山活动以及相变剧烈的沉积作用,因而一直受到广大地质研究者的关注。自燕山运动(Wong,1927,1929)提出以来,...
- 林逸张长厚
- 关键词: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构造应力场燕山西段
- 文献传递
- 燕山中西段晚中生代区域转换构造及其意义
- 张长厚李程明邓洪旦韩亚超武龙云林逸
- 文献传递
- 纵弯横跨叠加褶皱中被强烈改造的早期褶皱之识别:以内蒙古白云鄂博群为例
- 2020年
- 在纵弯横跨叠加褶皱变形中,早期相对宽缓褶皱被晚期紧闭褶皱强烈改造后的正确识别,对于重建叠加褶皱变形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前人模拟研究所建立的定性模型,利用可视地质Visible Geology网站在线软件进行正演与反演分析,提出了纵弯横跨叠加褶皱模型(Mode 1)中被强烈改造的早期褶皱的识别方法,即根据晚期紧闭褶皱转折端产状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相应枢纽产状的数据统计,确定早期褶皱的形态和位态。基于大比例尺详细构造填图,在内蒙古中部白云鄂博群中运用该方法首次识别出了先于E-W至NEE向主期褶皱而形成的NNW向褶皱构造。该早期区域性褶皱的识别,合理地解释了白云鄂博群主期褶皱的形态和位态特征,为重新厘定该套地层的构造变形序列,进而全面认识和评价白云鄂博矿区的成矿和赋矿构造特征,提供了全新视角和重要证据。同时,为极强烈后期变形可能产生的纵弯横跨叠加褶皱干涉样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天然变形实例。
- 侯丽玉张长厚李程明林逸黄滢竹董腾伍宏美
- 关键词:白云鄂博群
- 内蒙西部白云鄂博群叠加变形:对华北北缘前中生代构造演变过程与方式的启示
- <正>白云鄂博裂谷是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新元古代裂谷之一,与大致同时代的燕-辽裂谷相比,它更靠近华北克拉通的北部边缘。已有的研究工作成果显示,上述两个裂谷中沉积地层的变形存在显著差异,但具体变形特征的差别及其原因并不清楚。...
- 侯丽玉张长厚林逸李程明黄滢竹董腾
- 文献传递
- 基于断层滑动矢量应力反演的燕山中段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应力场序列被引量:9
- 2015年
-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承德一带地层记录齐全且构造变形复杂。该区域主要构造形迹及其运动学特征已经得到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有关形成这些构造形迹的古构造应力场及其演变过程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根据断层滑动矢量应力反演理论和方法,通过露头与区域尺度断层运动学数据的搜集与处理,结合研究区域构造层划分特征及主要岩石地层单位的年代学资料,对研究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应力场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经过对擦痕数据进行应力反演并综合分析,共划分出3期5阶段应力场:中侏罗世下花园组沉积之后–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前的NNW向挤压(D1)(〈173~165 Ma);晚侏罗世土城子组沉积中–晚期 N-S 向挤压(D2-1)(〈152~139 Ma);早白垩世初土城子组沉积期末 NNE-NE 向挤压(D2-2)(〈139~135 Ma);以及早白垩世张家口组火山喷发之后垂向挤压主导的多向伸展(D3-1)和 NW-NNW 向弱挤压(D3-2)(〈125 Ma之后)。其中,中–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初以挤压为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发生了大〈60°的顺时针旋转,且土城子组沉积作用发生于此挤压作用为主的构造背景之下。早白垩世以伸展为主,并有弱挤压作用出现。同时,研究区内未发现与中侏罗世以来古太平洋板块或伊佐奈岐(Izanagi)板块俯冲作用相关的近 W-E 向或 NW-SE 向挤压应力场的存在,可能与克拉通内部变形不均匀有关。
- 林逸张长厚李程明史小龙
- 关键词:中生代擦痕构造应力场
- 南充市文锋镇土壤条件对桑树生长的影响
- 2011年
- 本文选定南充市文峰镇嘉陵江右岸桑园为研究区域,研究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和特定金属营养元素相对含量对桑树生长的影响,得出其中制约桑树生长的主要条件。其中研究区①区汛期洪水造成的缺氧,②、③区的粘土矿物含量成为影响各区域桑树生长最主要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三个区域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实现桑园增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林逸蒋俊毅滕雪明刘伟彭超
- 关键词:桑树生长土壤营养元素粘土矿物有机质
- 基于断层滑动数据反演的燕山中西段晚中生代古构造应力场:对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应力状态的启示被引量:3
- 2019年
- 在燕山中西段晚中生代岩体中的116个观测点中共采集到2 321组断层和破裂面滑动数据,利用Tensor软件进行古构造应力状态反演。将反演结果与区域构造变形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结果相结合,发现研究区在侏罗纪末-白垩纪初以来存在5期可识别的构造应力场:(1)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近N-S向挤压应力场(D1,148~127 Ma);(2)早白垩世NW-SE向挤压应力场(D2,143~127 Ma);(3)垂向挤压主导的多向水平伸展应力场(D3,120~110 Ma);(4)NE-SW向挤压(D4);(5)E-W向挤压的应力场(D5)。D1和D2可能分别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消减关闭作用的远程构造效应,以及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下的俯冲作用有关,且这两大构造系统在该时期可能同时作用于燕山地区。D3期应力场可能反映源自壳下深部地幔活动引起的垂向挤压动力作用。D4、D5期应力场相对较弱,其动力学背景尚待今后研究进一步分析。本区古构造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期间,主要的伸展作用并不完全符合西太平洋板块后撤主导的被动伸展裂谷模型,而是表现为深部地幔活动引起的垂向挤压作用主导的水平方向多向伸展。
- 高健翁林逸张长厚丁照月侯丽玉黄滢竹
- 关键词:古构造应力场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
- 燕山中段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应力场演变过程:断层滑动矢量应力反演结果
- 林逸张长厚李程明史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