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长厚

作品数:61 被引量:76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中生代
  • 13篇造山带
  • 11篇逆冲
  • 10篇地质
  • 10篇板内
  • 9篇断层
  • 8篇板内造山
  • 8篇板内造山带
  • 6篇燕山板内造山...
  • 6篇中段
  • 6篇逆冲构造
  • 6篇褶皱
  • 5篇地质学
  • 5篇山带
  • 5篇构造应力
  • 5篇构造应力场
  • 4篇地质意义
  • 4篇太行山北段
  • 4篇逆冲断层
  • 4篇西段

机构

  • 56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地震局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南加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乌普萨拉大学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河北省地勘局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亚利桑那大学
  • 1篇北京市地质矿...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61篇张长厚
  • 11篇李程明
  • 9篇王根厚
  • 8篇林逸
  • 6篇吴正文
  • 6篇邓洪菱
  • 6篇邓洪旦
  • 6篇宋鸿林
  • 5篇刘孜
  • 4篇李海龙
  • 4篇孙卫华
  • 4篇徐德斌
  • 3篇吴淦国
  • 2篇周庆
  • 2篇欧阳嘉穗
  • 2篇王果胜
  • 2篇毕珉烽
  • 2篇刘阳
  • 2篇罗照华
  • 2篇邓志辉

传媒

  • 11篇地学前缘
  • 4篇中国地质教育
  • 4篇第六届地质构...
  • 3篇现代地质
  • 3篇地质论评
  • 3篇地质通报
  • 3篇中国地质学会...
  • 3篇第七届构造地...
  • 3篇第五届构造地...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2017中国...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北京地质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北—鲁东南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剥露过程中伸展构造作用被引量:11
1998年
尽管许多地质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形成与折返模式,但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与剥露机制仍是大陆造山带动力学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明确提出并研究了分布于苏北—胶南变质岩区西北和北部边缘的地壳规模的拆离伸展型韧性剪切带。通过韧性剪切带几何学、运动学、变形环境分析和形成时代的讨论,认为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展布方向斜交的斜向伸展构造作用,是苏北—鲁东南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从中地壳抬升至地表的主导机制。
张长厚柴育成宋鸿林吴正文
关键词:变质带韧性剪切带
燕山-太行山北段中生代收缩变形与华北克拉通破坏被引量:66
2011年
燕山-太行山中生代收缩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基底卷入的逆冲构造、基底为核的大型纵弯褶皱构造,以及韧性逆冲推覆构造.构造形迹展布方向主要有近WE,NWW和NE-NNE向.在总体构造线呈NNE向展布的太行山构造带和辽西燕山东段,均发现有近WE向和NWW向收缩构造变形.收缩变形发生在二叠纪晚期、三叠纪、侏罗纪及早白垩世.它们的发生已经使克拉通遭受破坏.燕山中部近NS向构造剖面复原表明,在135Ma之前的构造变形缩短率约为38%.华北东部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岩相古地理研究显示,收缩变形前的地壳厚度约为35km.如果将上述地质历史时期韧性剪切收缩变形反映的变形深度(20~25km)作为卷入收缩变形的地壳厚度,并假定水平缩短变形量由垂向地壳加厚所调节,则在南北向缩短变形之后地壳厚度可达47~50km,已经接近拆沉构造模型下地壳榴辉岩化所需的地壳厚度.同时,加厚地壳均衡抬升产生的重力势能差,与地壳加厚期间持续不断的岩浆活动导致的岩石圈强度弱化,为在区域构造应力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情形下产生中浅部地壳的伸展垮塌创造了充分条件.因此,燕山太行山中生代收缩构造变形,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克拉通岩石圈浅层稳定状况的破坏,另一方面为在深部可能发生的拆沉作用和在浅部产生强烈伸展变形创造了有利条件.拆沉作用和伸展变形可能同是早期收缩变形导致地壳强烈加厚的结果.伸展变形既可以与拆沉作用相伴发生,也可以单独出现,不宜将浅层伸展变形作为深部拆沉作用曾经发生的直接证据.
张长厚李程明邓洪菱刘阳刘磊魏波李寒滨刘孜
关于华北盆山体系动力学模式的思考被引量:19
2003年
根据已有的初步研究,发现用目前较为流行的盆岭构造模式去解释华北中生代的盆岭体系成因有些困难。因此,尝试将晚中生代的华北盆地与周围山脉作为一个体系,探讨软流热物质上涌及其侧向扩展与该体系上部地壳的水平运动-变形之间的关系;探讨底侵作用对地壳演变的影响;通过热-动力学的数值模拟,建立华北中生代盆山体系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邵济安张长厚张履桥张永北
关键词:盆山体系地球动力学模型中生代
赤峰市鸡冠山南部金矿床断层构造特征及成矿背景
赤峰市喀喇沁旗鸡冠山南部的金矿床,处于赤峰—开源EW向大断裂与八里罕—乌敦套海NNE向大断裂交会之锐角内,即锦山断块中。大地构造上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与EW向阴山构造带的交会部位。新华夏构造体系改造了EW向构造,使区内呈明...
刘磊张长厚邵胜军付刚杨铭辉
关键词:矿床成矿矿床成因
文献传递
同构造沉积分析反演逆冲构造变形过程——燕山东段凌源南部中生代逆冲构造变形过程研究被引量:32
2004年
介绍了同构造沉积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在区域构造变形过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辽西凌源南部区域构造变形、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同构造沉积粗碎屑沉积物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获得如下主要认识 :( 1)同构造沉积始于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后 ;沉积物成分变化及古水动力特征表明 ,同构造沉积物源区主体位于盆地西侧褶皱隆起区 ,而不是来自南东方向的大型逆冲断层上盘的前渊沉积 ;而且显示了正常层序的物源区倾斜岩层的剥蚀和揭顶过程 ;当时的剥蚀作用已达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上部。 ( 2 )分布于郭家店盆地和邓杖子盆地之间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残片” ,与其东侧北票组间为向SEE逆冲的断层接触 ,而西侧与土城子组 (原邓杖子组 )之间为不整合接触 ;在老虎沟东南长城系地层“残片”不复存在的区域 ,土城子组不整合于北票组之上。该“残片”很可能是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前指向SEE的逆冲构造变形形成的飞来峰构造的残余部分。( 3 )凌源南部中生代逆冲构造变形可以区分为 :早侏罗世北票组之前 (印支期 )由北向南的逆冲作用、北票组之后髫髻山组之前向SEE的冲断推覆、髫髻山组之后的逆冲褶皱变形与同构造沉积作用以及九佛堂组之后局部的逆冲作用。
张长厚徐德斌张维杰Tim COPE王根厚孙卫华肖伟峰张忠义张军龙
关键词:逆冲断层平衡剖面
冀东马兰峪背斜南翼与西部倾伏端盖层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0
2008年
燕山中部冀东遵化、迁西、青龙一带以太古宇深变质结晶岩系为核部的东西向构造形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复式背斜构造,近年来又有学者提出它是一个中生代变质核杂岩。这2种不同认识涉及到华北克拉通北部中生代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稳定克拉通内部大型基底结晶岩系的剥露机制问题。对马兰峪背斜南翼和西部倾伏端盖层岩系开展的详细构造研究表明,变形总体表现为连续的褶皱变形及伴生的逆冲构造;构造样式表现为基底卷入式的厚皮构造与盖层内部软弱岩系控制的薄皮构造共存的特征;变形机制表现为顺层挤压导致的纵弯弯曲和相关的断裂构造;近南北向的缩短率介于16%~27%之间。盖层岩系中未发现变质核杂岩构造模型所预期的系列高角度正断层。基底与盖层不整合面接触带尽管在后期构造变形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局部的差异性滑动,但并不是造成大规模构造剥蚀和地壳柱切失的剥离断层。因此,冀东马兰峪背斜不是中生代的变质核杂岩,而是水平挤压背景下基底结晶岩系与盖层共同卷入纵弯褶皱变形的厚皮式褶皱构造。
李海龙张长厚邹云邓洪菱马君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
华北克拉通中部太行山东缘逆冲断裂带的年代学限制
李程明张长厚
基于断层滑动数据古应力反演的影响因素及其误差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古构造应力场是构造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且断层滑动数据奇应力反演已经成为古构造应力场恢复研究中比较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断层滑动数据古应力反演方法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有关反演结果的解释仍存歧义,反演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误差范围等并未得到深入研究与定量分析。本文总结指出,影响断层滑动数据古应力反演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变形体制、剪切破裂面类型、断层面的形态以及地质体内薄弱面的存在等。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新生断层和先存薄弱面滑动数据的古应力反演综合误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指出,在可以大致厘定变形体制或误差在允许范同内的前提下,将断层滑动数据反演结果解释为应力状态是合理可行的。各种因素导致的反演误差定量分析表明,同一期构造应力场形成的破裂面滑动数据的古应力方位反演误差最大不超过35°。换言之,存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不同期次的应力作用情况下,主应力方位变化小于35°的应力状态,可以划归同一期应力场。
林逸张长厚
长江三峡地区仙女山断裂北端延伸问题探讨被引量:6
2012年
仙女山断裂是三峡库区重要的断裂带之一,该断裂在新生代有过明显的活动。因其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地震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断裂是否穿过长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仙女山断裂从长阳县白咸池到秭归县荒口一带断裂构造的野外地质调查,长江两岸构造地貌的对比,结合前人已有资料的分析发现:仙女山断裂长约80km,将古生代地层逆冲到中生代地层之上,在长江南岸荒口以南断层形迹清楚,地貌上表现为沟谷和断层崖,而在荒口以北地区,地层连续、未见断错地貌现象;与长江南岸断裂相比,江北的断裂多为小型断层,仅错断侏罗纪地层内的砂岩、泥岩,在地形上也无明显表现,不是仙女山断裂的延伸部分。综合分析认为,仙女山断裂带由南向北延伸至长江南岸荒口一带尖灭,没有向北延伸穿过长江。
毕珉烽楚全芝邓志辉潘博张长厚周庆
关键词:构造地貌
冀东冷口断裂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05年
冷口断裂在区域上整体构造格架以EW向和NNE向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其构造线方向却为NW向。在对冷口断裂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追踪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区域上的研究成果,认为冷口断裂是多期构造活动的产物,控制了中元古界的沉积。中生代以来断裂活动分为四期:①中侏罗世早期由南向北逆冲;②中侏罗世末—早白垩世正—左行走滑;③晚白垩世由北向南逆冲;④后期右行走滑。
陈云峰王根厚张长厚秦渊穆胜利刘阳
关键词:燕山板内造山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