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静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强度激光镇痛效应及其机理探讨被引量:5
- 2011年
- 通过对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发现低强度激光照射在临床已有广泛应用,其对缓解各种急慢性疼痛均有很好疗效,而激光针灸作为传统经络理论和现代光生物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针灸相比更具优点,决定了它在医学上的研究与应用更有广阔前景。但激光与机体相互作用类型复杂,能对生物组织发挥多种生物效应,且激光针灸在临床应用虽多,但并不是所有实验都支持其具有镇痛效应。由于阐明激光镇痛机制研究是解决临床争端的关键所在,所以本文就穴位的特殊组织结构以及目前所做相关动物实验研究入手,分析低强度激光镇痛的可能机理,为激光针灸的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期更好服务于临床。
- 陈静静杨华元马忆南赵宇平
- 关键词:低强度激光激光针灸生物效应穴位
- 针刺诱导胶原信号变化对骨骼肌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5
- 2012年
- 背景:根据既有研究表明,胶原纤维走向与经穴密切相关,而每个细胞至少存在两根胶原纤维以保持连接性,因此有学者推测它是人体能量传递的信号通路。目的:以经穴胶原通路假说为依据,观察胶原信号变化对骨骼肌损伤的影响,并证明电针对胶原信号的干涉作用是其促进骨骼肌修复的基本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3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模型组应用重力化打击法造备骨骼肌损伤模型;治疗组造模后采用G6850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进行干预。结果与结论:治疗组穴位区Ⅰ型胶原纤维mRNA表达量和羟脯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变化趋势较模型组更为平稳;治疗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在治疗第7天就达到正常水平,治疗组穴位区Ⅰ型胶原纤维对比血清肌酸激酶呈现正相关。提示针刺后穴位区的Ⅰ型胶原纤维和羟脯氨酸可能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起到关键作用,从而引导了针刺信号的传输与转换过程,而且此信号传播过程始终与骨骼肌修复的核心指标肌酸激酶呈现高度正相关。
- 马忆南杨华元冯麟赵宇平陈静静
- 关键词:骨骼肌足三里羟脯氨酸肌酸激酶
- 635nmLED穴位照射预处理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
- 目的:比较LED光疗法和艾灸疗法这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进行预处理后所产生的消炎镇痛效果,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为LED仿灸仪的研制及今后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方法:采用大鼠足掌皮脂下注射完...
- 陈静静
- 关键词:艾灸疗法
- 中医传感针研究展望被引量:2
- 2010年
- 检索近年来关于中医传感针的国内外研究文献,整理钙离子传感针、温度传感针、pH传感针、氧分压传感针的设计原理及其应用情况,发现传感针能无损或微损地实现在体、定位、定点、实时、动态测量,能用作传感器,还可用作执行器,提出将来中医传感针可应用于西医的在体检测,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 赵宇平杨华元徐刚陈静静
- 关键词:钙离子温度酸碱度氧分压
- 穴位电阻检测与技术研究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为总结和分析穴位电阻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思路,收集了1990—2011年的相关穴位电阻检测方面的文献,探讨不同检测类型仪器的优势和不足。穴位电阻的检测技术已取得一定的进展,这些技术通常用来进行腧穴定位和临床诊断,检测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电路模型的改进,可连续检测更长时间、介质干扰更少等。但以往研究往往集中在皮肤电阻的检测,由于皮肤电阻并不等于穴位电阻,等效电路的设计不能反映穴位内部细胞、组织和神经的情况,而且检测技术也存在缺陷,主要影响因素如电极极化、接触介质和穴位解剖特点等难以排除,使得穴位电阻不能成为临床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别的有效依据。针对上述穴位电阻研究的技术手段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需要通过修改技术方法、电路模型设计,并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等使研究更加符合生命活体系统的要求,在穴位电阻研究中考虑人体的电感等,在仪器的设计中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使实验设计能充分体现穴位内部的电阻变化规律。
- 马忆南杨华元陈静静冯麟李立国
- 关键词:穴位研究穴位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