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国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针刺手法五维参数实时采集传感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刺手法五维参数实时采集传感器,其创新点在于,采集传感部件圆柱刚体内两条弹性力学位移传感带水平十字垂直交叉,交叉点位于圆柱刚体圆心,交叉点水平与圆柱刚体上表面水平平齐,手法金属针与在两条弹性力学位移传...
- 李立国张翠英季传婷刘荣领付红光杨华元胡银娥郑强霞李传岐李增一
- 文献传递
- 定量化针刺手法对穴位皮肤温度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验证提插补法针刺健康人右侧合谷穴对手阳明大肠经穴位皮肤温度的影响。方法:在30例健康人右侧合谷穴行提插补法,提插幅度5~8mm,频率100次/min,操作时间1min。采用PowerLab 8/30八通道高速记录仪及皮肤测温探头,以左侧合谷、右侧商阳、左侧商阳、左侧口禾髎针刺前30min、行针时1min、行针后30min的温度为观察指标。结果:提插补法针刺右侧合谷穴后,分别使左侧合谷由针刺前平均温度(27.89±3.56)℃上升到针刺后平均温度(28.30±2.81)℃,右侧商阳由针刺前平均温度(24.57±4.29)℃上升到针刺后平均温度(26.30±4.32)℃,左侧商阳由针刺前平均温度(25.13±5.07)℃上升到针刺后(26.58±4.92)℃,左侧口禾髎由针刺前平均温度(32.11±1.68)℃上升到针刺后(32.25±2.15)℃,以上穴位平均温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P<0.05)。结论:提插补法对健康人穴位皮肤温度有升高的影响,且针刺后穴位皮肤温度的变化具有循经性及腧穴特异性。
- 胡银娥杨华元李立国
- 关键词:提插补泻针刺补法健康人
- 定量化针刺手法对穴位皮肤温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 :验证提插补法针刺右侧合谷穴对健康人手阳明大肠经穴位皮肤温度升高的效应. 方法:在30例健康人右侧合谷穴行提插补法,幅度5~8mm,频率90次/min,操作时间1min,应用PowerLab 8/30八通道高速记录...
- 胡银娥杨华元李立国
- 关键词:健康人
- 多用加样槽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加样槽,该加样槽内部设计为联体的V形凹槽,凹槽为十二道,间隔为四道及八道加样器枪头之间的间隔。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加样槽宽度选择使用多种加样器加样,操作简单,既方便又节省了试剂和时间。本实用新型既可...
- 张翠英车志英李立国薛换增褚娜
- 文献传递
- 穴位电阻检测与技术研究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为总结和分析穴位电阻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思路,收集了1990—2011年的相关穴位电阻检测方面的文献,探讨不同检测类型仪器的优势和不足。穴位电阻的检测技术已取得一定的进展,这些技术通常用来进行腧穴定位和临床诊断,检测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电路模型的改进,可连续检测更长时间、介质干扰更少等。但以往研究往往集中在皮肤电阻的检测,由于皮肤电阻并不等于穴位电阻,等效电路的设计不能反映穴位内部细胞、组织和神经的情况,而且检测技术也存在缺陷,主要影响因素如电极极化、接触介质和穴位解剖特点等难以排除,使得穴位电阻不能成为临床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别的有效依据。针对上述穴位电阻研究的技术手段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需要通过修改技术方法、电路模型设计,并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等使研究更加符合生命活体系统的要求,在穴位电阻研究中考虑人体的电感等,在仪器的设计中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使实验设计能充分体现穴位内部的电阻变化规律。
- 马忆南杨华元陈静静冯麟李立国
- 关键词:穴位研究穴位电阻
- 仿真针刺、电针及艾灸干预大鼠内脏痛的代谢组学影响
- 目的: 采用化学物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应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寻找电针、仿真针刺和艾灸干预乙酸致大鼠内脏痛模型的血清和延髓组织提取液中主要生物标志物,观察三者干预对乙酸致大鼠内脏痛模型代谢影响的异同之处。 方法...
- 李立国
- 关键词:电针艾灸内脏痛代谢组学
- 定量化针刺手法对穴位皮肤温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 目的:验证提插补法针刺右侧合谷穴对健康人手阳明大肠经穴位皮肤温度升高的效应.方法:在30例健康人右侧合谷穴行提插补法,幅度5~8 mm,频率90次/min,操作时间1 min,应用PowerLab 8/30八通道高速记录...
- 胡银娥杨华元李立国
- 关键词:针刺健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