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琪
- 作品数:18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纳米TiO2颗粒在海洋藻-贝食物链中的营养传递及生物毒性
-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纳米产品的广泛应用,人工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不可避免的会进入到水体和土壤中,最终汇集到海洋环境中,所以NPs的海洋环境效应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海水中的离子强度和溶...
- 夏斌陈碧鹃孙雪梅马菲菲韩倩隋琪曲克明
- 关键词:新月菱形藻栉孔扇贝食物链
- 文献传递
- 海洋酸化条件下纳米TiO2颗粒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
- 本文以海洋单细胞真核绿藻-小球藻为实验生物,以纳米TiO2颗粒为实验材料,在正常海水和酸化海水条件下,运用纳米激光粒度仪分析了中纳米TiO2颗粒的粒径及表面电荷变化,运用显微镜计数法研究了纳米TiO2颗粒对小球藻生长的影...
- 夏斌隋琪陈碧鹃孙雪梅朱琳
- 关键词:海洋微藻毒性效应
- 桑沟湾表层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及污染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桑沟湾海域是我国重要的半封闭海湾规模化海水养殖示范区,重金属是一类具有严重危害的污染物,因此,探明桑沟湾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季节变化规律,对该区域的海水养殖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在桑沟湾海域布设21个调查站位,分别于2019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2月)采集表层海水,调查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规律、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显示,4种重金属的含量范围(μg/L)分别为Cu(1.14~2.88)、Zn(4.62~6.53)、Pb(0.38~1.55)、Cd(0.18~0.92),大致呈自西向东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污染程度依次为Zn
- 孙业皎黄翠玲隋琪隋琪娄安刚夏斌赵信国张旭志曲克明
- 关键词:养殖区重金属污染程度
- 海洋酸化条件下纳米TiO2颗粒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效应
-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纳米产品的广泛应用,大量人工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不可避免的会进入到海洋环境中。研究表明,NPs会对海洋生物产生毒性效应,进而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所以NPs的海...
- 隋琪
- 关键词:海洋酸化蛋白核小球藻毒性效应
- 十溴联苯醚和微塑料对栉孔扇贝的联合毒性效应
- 迟潇朱琳隋琪孙雪梅赵信国夏斌陈碧鹃唐学玺
- 海洋酸化条件下纳米TiO2颗粒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
-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纳米产品的广泛应用,人工纳米颗粒(Engineered nanoparticles,ENPs)不可避免的会进入到海洋环境中,因此,ENPs的海洋环境效应已成为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Ba...
- 夏斌隋琪陈碧鹃孙雪梅朱琳
- 关键词:海洋酸化毒性效应小球藻
- 实验室内分析纳塑料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量及分布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验室内分析纳塑料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量及分布的方法,属于环境污染物检测领域,所述方法通过使用金属铕内标纳塑料颗粒,并消解纳塑料,使纳塑料中的铕金属元素完全释放并转化成能够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的铕离子...
- 隋琪夏斌孙雪梅朱琳
- 一种海洋沉积物中微塑料埋藏量的估算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沉积物中微塑料埋藏量的估算方法,属于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采用样品、沉积物处理获得全部微塑料和微塑料定性与定量;本发明估算方法可以准确计算环境中微塑料的现存量,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治理提供有效的...
- 隋琪夏斌朱琳孙雪梅赵信国陈碧鹃
- 桑沟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
- 2022年
- 为了研究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本文分析了该区域2019年夏季、秋季和冬季21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 Zn、 Pb)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并采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桑沟湾不同季节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三个季节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的含量均符合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根据平均污染系数判断,三个季节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的污染程度相似,从高到低依次为Zn、Pb、Cu。同时,不同季节三种重金属的区域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由多种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且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这三种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可能是陆源输入。潜在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整体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三种重金属对桑沟湾养殖区潜在生态危害的贡献为Pb>Cu>Zn,其中,Pb为首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 王旭茹隋琪赵信国夏斌夏斌曲克明
- 关键词:重金属
- 渤海渔业生物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被引量:2
- 2024年
- 重金属污染是渤海长期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对渤海海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为了解渤海海域鱼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在该海域采集的渔业生物中随机选取了10种144条鱼类样本,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鱼类肌肉组织中重金属Cu、Zn、Pb、Cd、Cr和As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金属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单一重金属和综合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每日摄入量和目标危害系数评估了渤海鱼类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食用安全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渤海鱼类肌肉中重金属Cu、Zn、Pb、Cd、Cr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02±0.680)、(9.697±5.279)、(0.035±0.059)、(0.029±0.035)、(0.093±0.091)和(0.959±0.813)mg/kg。与我国其他海域相比,渤海鱼类重金属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鱼类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d和无机As(iAs)为渤海鱼类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细纹狮子鱼(Liparistanakae)受到重金属综合污染的程度最大。食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摄食渤海鱼类带来的重金属每日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所有鱼类样本单一重金属和综合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值均<1,表明正常摄食渤海鱼类不会对消费者构成健康风险。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理解渤海渔业生物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同时为保障渤海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 李奇龙夏斌隋琪隋琪朱琳曲克明
- 关键词:重金属渔业生物污染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