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冬冬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传热
  • 4篇冷凝
  • 4篇冷凝传热
  • 2篇散热
  • 2篇散热装置
  • 2篇疏水
  • 2篇强化传热
  • 2篇强化传热技术
  • 2篇相变微胶囊
  • 2篇超亲水
  • 2篇传热技术
  • 2篇传送
  • 2篇磁性
  • 2篇磁性物质
  • 1篇动力学
  • 1篇液滴
  • 1篇湿润
  • 1篇湿润性
  • 1篇疏水表面
  • 1篇竖直

机构

  • 7篇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

  • 7篇周冬冬
  • 6篇徐进良
  • 6篇纪献兵
  • 2篇代超
  • 1篇王野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能源与环境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液滴碰撞不同湿润性表面的行为特征被引量:11
2018年
为了探究湿润性对液滴撞击行为特性的影响,制备超亲水、亲水、超疏水高黏附、超疏水低黏附4类湿润性表面.利用直径为1.96、2.61、3.06mm的液滴,在不同的高度下开展液滴碰撞4类湿润性表面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We下,液滴碰撞特性受撞击表面湿润性的影响较大,在亲水以及超亲水表面主要表现为铺展特性,但在超亲水表面扩展更显著;在超疏水低黏附以及高黏附表面主要表现为弹跳特性,但当表面为低黏附时,液滴主要表现为完全弹跳.在We-Re坐标下,4类表面各自的液滴碰撞特性可以划分为差异明显的不同铺展或者弹跳现象.4类表面各自的扩展系数β随无量纲时间τ的变化趋势随We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但β的最大值随We的增大而增大.
代超纪献兵周冬冬王野徐进良
关键词:湿润性动力学液滴铺展
磁性相变微胶囊往返冷热端运动式设计方法及散热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强化传热技术领域的一种磁性相变微胶囊往返冷热端运动式设计方法及散热装置,包括冷却系统、发热面和传热模块,所述传热模块由受热端电磁线圈、冷却端电磁线圈、受热体、磁性相变微胶囊、传送管和传送液体组成;传送管内...
纪献兵周冬冬徐进良
相变冷凝传热多尺度研究
相变冷凝传热广泛存在于电站、空调、电子散热等工业领域中,其传热的强化有利于这些领域设备的安全运行。而且,相变冷凝良好的传热性能节约了设备占用空间,减小了投资成本,对环境保护和能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相变冷...
周冬冬
关键词:疏水表面
一种冷凝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换热管,包括一外管,外管内同轴套设有一环形丝网管,环形丝网管外壁上连接有若干支撑单元和若干引流单元,支撑单元连接外管和环形丝网管并将环形丝网管支撑在外管内,引流单元连接外管和环形丝网管,引流单元为...
纪献兵周冬冬徐进良
文献传递
磁性相变微胶囊往返冷热端运动式设计方法及散热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强化传热技术领域的一种磁性相变微胶囊往返冷热端运动式设计方法及散热装置,包括冷却系统、发热面和传热模块,所述传热模块由受热端电磁线圈、冷却端电磁线圈、受热体、磁性相变微胶囊、传送管和传送液体组成;传送管内...
纪献兵周冬冬徐进良
文献传递
超亲水-疏水组合竖直表面强化蒸汽冷凝传热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强化蒸汽冷凝传热,设计超亲水-疏水组合表面,研究了超亲水网格线间距、壁面过冷度等参数对蒸汽冷凝传热的影响。组合表面上超亲水网格线之间间距分别为1.5 mm、2.5 mm、3.5 mm,并将组合表面的传热性能与光滑表面和疏水表面进行了对比,同时使用高速摄影仪对组合表面蒸汽冷凝过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发现,超亲水-疏水组合表面可以较好地调控冷凝液滴大小,其冷凝传热性能要优于光滑表面和疏水表面。在△T=4.3 K时,2.5 mm间距组合表面的传热系数分别是光滑表面和疏水表面的2.2倍和1.6倍。而在三个超亲水网格线间距的组合表面中,网格间距为2.5 mm的组合表面传热性能最佳。在△T=9.0 K时,2.5 mm间距组合表面的传热系数分别是1.5 mm间距组合表面和3.5 mm间距组合表面传热系数的1.2倍和1.8倍。
周冬冬纪献兵代超徐进良
关键词:超亲水疏水组合表面冷凝传热
非能动冷凝传热的方法及其进展
2017年
通过调研文献,阐述非能动冷凝技术在核电站上的应用发展情况,分析目前非能动系统的原理,介绍国内外核电站非能动冷凝技术中非能动余热排出和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技术及其研究现状;总结进一步提高非能动换热系统传热性能及其安全性能的方法,以期对核电站非能动换热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帮助。
周冬冬纪献兵李红传徐进良
关键词:非能动核电传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