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馨月

作品数:6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玉米
  • 3篇氮素
  • 3篇土壤
  • 2篇氮素吸收
  • 2篇施氮
  • 2篇水分
  • 2篇干旱
  • 1篇氮肥
  • 1篇氮肥施用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素利用效率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吸收
  • 1篇玉米苗
  • 1篇玉米苗期
  • 1篇玉米苗期生长
  • 1篇玉米增产
  • 1篇玉米种
  • 1篇玉米种植
  • 1篇增产

机构

  • 6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高强
  • 6篇张馨月
  • 5篇王寅
  • 3篇冯国忠
  • 3篇焉莉
  • 2篇李翠兰
  • 1篇张馨月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吐丝期自然干旱条件下灌水和施氮对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设置大田试验,利用吐丝期自然干旱胁迫研究灌水(自然干旱、灌水30 mm、灌水60 mm,分别为W0、W1和W2)和施氮(0、100、200、300 kg/hm^2,分别为N0、N1、N2、N3)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累积与分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并探讨适宜的水、氮组合调控措施。结果表明,吐丝期自然干旱条件下灌水和施氮均显著影响玉米成熟期的产量、干物质累积量、收获指数、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利用效率,且两种措施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W2N3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达9 666 kg/hm^2。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量随灌水量、施氮量的变化趋势与产量类似,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W0N0和W1N0处理的收获指数相比其他处理显著偏低,说明干旱和缺氮限制干物质向子粒的转运分配。玉米施用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在灌水条件下均显著高于自然干旱条件,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均在W2N1处理达最高。
张馨月王寅张灿陈晓东冯国忠高强
关键词:灌水施氮氮素利用效率
苗期干旱胁迫下施氮对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研究苗期干旱胁迫下施氮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为区域玉米养分管理与逆境调控提供依据。研究设置水、氮二因素盆栽试验,土壤水分包括3个水平:田间持水量的30%(W0),50%(W1)和70%(W2);施氮量包括2个水平:不施氮(N0)和施氮0.24 g/kg(N1),测定不同水氮条件下玉米苗期的植株干重和氮素吸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玉米苗期植株干重和氮素吸收量,其中W0条件降幅最大(分别为51.1%,43.8%)。施氮促进各水分条件下植株生长,且与水分存在显著交互作用,W2条件下施氮后植株干重和氮素吸收量的增幅最高(分别为53.7%,83.2%)。干旱胁迫提高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但降低氮肥利用效率。施氮显著提高W2条件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但干旱条件下则无显著影响。水、氮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较为复杂。总体上,苗期干旱胁迫暂时提高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显著增加根际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MBC、MBN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之间存在相反趋势,根际土壤随干旱程度增加而提高,非根际土壤则随之下降。土壤酶活性方面,干旱胁迫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的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施氮增加所有水分条件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和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其中根际土壤的增幅高于非根际土壤。施氮显著增加各水分条件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MBC、MBN、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但显著降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水氮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的亚硝酸还原酶、非根际土壤的脲酶、亚硝酸还原酶和FDA水解酶活性。根际、非根际土壤各生物化学性质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且根际土壤除土壤亚硝酸还原酶外的各指标均与植株氮�
朱琳李玉玺王寅王缘怡张馨月陈安吉侯文峰高强
关键词:玉米干旱胁迫施氮养分吸收土壤酶活性
水分和氮素对玉米苗期生长、根系形态及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7
2019年
【目的】东北地区春旱频发严重影响玉米出苗与苗期生长,明确水分、氮素对玉米苗期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可为东北春玉米水、氮调控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2016—2017连续2年设置水分、氮素两因素盆栽试验,土壤相对含水量设4个水平,分别为重度干旱(W0,30%)、适度干旱(W1,50%)、水分适宜(W2,70%)和水分过量(W3,90%);施氮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不施氮(N0,0)、低氮(N1,0.12 g N·kg-1土)和高氮(N2,0.24 g N·kg-1土)。【结果】水分、氮素均显著影响玉米苗期的植株生长、根系发育、氮素吸收与利用,且两因素对植株干重、根系形态、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交互作用显著。土壤水分亏缺或过量均抑制了植株生长、干物质累积、根系发育和氮素吸收。W0处理的负面影响最为严重,其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和植株吸氮量与W2处理相比分别降低55.5%、60.1%和47.4%,氮肥利用率下降6.4个百分点,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别减少58.2%和59.5%。施氮显著促进玉米苗期植株生长与氮素吸收,降低根冠比,且不同水分条件下氮肥效应及对根系发育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水分适宜条件下施氮促进根系生长,显著增加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植株干重和吸氮量增幅最高。干旱胁迫条件下施氮抑制了根系发育,显著降低根长和根表面积,氮肥效应偏低。水分过量条件下施氮改善根系生长,但施氮效应仍低于W2处理。各水分条件下,N1处理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均高于N2处理,而体积接近或更小,说明低氮增加了细根的比例。水分、氮素不仅显著影响根系形态,也导致根系空间分布出现明显差异。干旱胁迫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深层土壤的根长分布,W0和W1处理0—12 cm土层根长比例相比W2处理分别下降11.0和8.3个百分点,而24—36 cm土层分别提高9.5和6.9个百分点。与干旱胁迫相反,水分过量趋向于增加根系在表
张馨月王寅陈健陈安吉王莉颖郭晓颖牛雅郦张星宇陈利东高强
关键词:玉米水分氮素根冠比根系形态根系分布
基于Meta分析的我国华北地区氮肥施用对玉米增产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定量分析华北地区在氮肥施用条件下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玉米的产量效应,旨在明确不同条件下施用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优化华北地区玉米综合管理措施,发挥氮肥增产效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运用了Meta分析方法将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有关氮肥施用对玉米产量影响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数据库包括中英文论文62篇,可进行分析的试验数据583对。【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P<0.001;lnR++=0.3316),平均增产率达到39.32%。影响华北地区氮肥效应的最关键因素为施氮量,其次为种植制度、氮肥种类和灌溉方式。若土壤基础肥力较高应减少氮肥投入;华北地区玉米平均施氮量在161 kg N/hm^(2)左右时增产效应达到最大;采用轮作制度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增产率,其中粮棉轮作下增产率最高,为82.74%,高出玉米连作56.77%;将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增产率可达到79.48%;滴灌措施下平均增产率达到42.90%,比传统灌溉高出18.8%。【结论】施氮量和种植制度是施氮对玉米增产效应的重要解释变量。应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条件,采取合理的施肥量、轮作制度、有机肥还田和滴灌措施,以实现华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之路。
张玲椿张馨月张馨月高强
关键词:氮肥水分管理土壤条件
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4
2017年
本研究通过分析2005~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采集的大量土壤样品,明确了不同地区农田耕层土壤pH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探讨了土壤pH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H分布在3.8~9.1之间,平均值为6.5。不同类型农田土壤pH的高低顺序为:黑钙土>风沙土>草甸土>黑土>白浆土≈暗棕壤>水稻土。空间上,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以西部白城市的通榆县最高而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汪清县最低。时间上,与第二次土壤普相比,吉林省各种土类的pH存在共性的土壤酸化趋势。不同土类间pH的降幅存在较大差异,代表性的黑土下降约0.5个单位,酸化程度较大的草甸土和水稻分别下降了1.4和1.6个单位,而酸化程度较小的白浆土下降了0.1个单位。吉林省农业生产中应控制化肥用量,调整肥料品种,合理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从而缓解土壤酸化趋势,改善土壤肥力。
王寅张馨月高强李翠兰焉莉冯国忠
关键词:农田土壤类型土壤PH土壤酸化
吉林省农户玉米种植与施肥现状调查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明确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农户玉米种植与施肥现状,为区域玉米栽培和养分管理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方法]文章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于2014年在吉林省44个县市开展农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142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玉米品种、产量水平、种植面积和密度、播种和收获期、养分来源、施肥时期及方式、肥料种类和施用量等。[结果]吉林省农户种植与施肥条件下玉米产量平均为9.1 t/hm^(2),东部湿润山区、中部半湿润平原区和西部半干旱平原区产量平均分别为8.1、10.1和8.0 t/hm^(2)。全省农户共选用玉米品种526个,使用率前6的品种占比46.7%,播种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占86.0%),收获期集中于10月上中旬(占89.0%)。单户种植面积大多在1~3 hm^(2)(占62.3%),平均2.9 hm^(2),种植密度集中在5.5万~6.5万株/hm^(2)(占58.0%),平均5.7万株/hm^(2)。全部参与调研的农户均施用化肥,但增施有机肥比例仅3.5%,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6.0%、1.9%和4.0%。化肥品种以单施复合肥和复合肥—单质肥配施为主,中部地区大多为单施复合肥,东、西部地区大多为复合肥与单质肥配施。全省农户的氮(N)、磷(P_(2)O_(5))、钾(K_(2)O)养分投入量平均分别为244.6、130.8和104.4 kg/hm^(2),氮磷钾养分比例平均为1∶0.53∶0.43。施肥方式上,全省一次性施肥和分次施肥(基肥+追肥)方式分别占53.5%和46.5%。各区域中,中部地区农户的玉米养分投入量和一次性施肥比例(平均为540.6 kg/hm^(2)和77.9%)远高于东、西部地区(平均为429.3、401.2 kg/hm^(2)和22.4%、36.1%)。[结论]现阶段吉林省农户玉米产量水平较高,但种植和施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进一步加强针对区域尺度的玉米优化栽培和高产高效养分管理研究及技术推广,因地制宜地促进玉米产业绿色优质可持续发展。
王缘怡李晓宇王寅张馨月张馨月焉莉冯国忠高强
关键词:玉米农户调研施肥措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