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强

作品数:255 被引量:2,052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1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5篇学位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5篇农业科学
  • 18篇文化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电气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9篇玉米
  • 80篇土壤
  • 54篇施肥
  • 41篇黑土
  • 34篇春玉
  • 34篇春玉米
  • 27篇肥料
  • 25篇氮素
  • 24篇养分
  • 21篇氮肥
  • 18篇施用
  • 16篇水稻
  • 16篇利用率
  • 15篇黑土区
  • 14篇玉米产量
  • 12篇施氮
  • 11篇农田
  • 11篇利用效率
  • 11篇肥料利用
  • 9篇东北黑土

机构

  • 220篇吉林农业大学
  • 4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9篇教育部
  • 19篇中国农业科学...
  • 15篇吉林省农业科...
  • 10篇吉林省土壤肥...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吉林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吉林农业科技...
  • 4篇中南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内蒙古民族大...
  • 3篇新洋丰农业科...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作者

  • 249篇高强
  • 57篇冯国忠
  • 56篇王寅
  • 46篇焉莉
  • 42篇李翠兰
  • 28篇刘淑霞
  • 14篇张晋京
  • 14篇米国华
  • 14篇赵兰坡
  • 11篇张福锁
  • 8篇刘金华
  • 8篇张志丹
  • 8篇王宇
  • 8篇王淑华
  • 7篇王鸿斌
  • 7篇何萍
  • 7篇巨晓棠
  • 7篇张秀芝
  • 6篇徐明岗
  • 6篇蔡红光

传媒

  • 25篇植物营养与肥...
  • 23篇吉林农业大学...
  • 15篇玉米科学
  • 1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3篇水土保持学报
  • 10篇吉林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土壤与肥...
  • 5篇农村科学实验
  • 4篇土壤通报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电机与控制应...
  • 4篇东北农业科学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土壤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吉林农业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大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20篇2023
  • 23篇2022
  • 15篇2021
  • 12篇2020
  • 24篇2019
  • 18篇2018
  • 16篇2017
  • 17篇2016
  • 10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13篇2012
  • 10篇2011
  • 13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5
  • 4篇2004
2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用禽流感(H5N1)疫苗的制备与免疫研究
高强
关键词:关键词H5N1HI抗体
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剖面酸度特征
2020年
为探讨红壤性水稻土剖面酸度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集了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县域(余江县)4种母质(红砂岩,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红土和板页岩)发育的25个不同深度水稻土样品(0~20,20~40,40~60,60~80,80~100 cm),分析了土壤酸度和养分指标。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水稻土酸度显著高于60~100 cm土层,其中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土壤交换性Ca^2+、Mg^2+含量显著高于板页岩母质发育土壤,红砂岩与河流冲积物母质差异不显著。与0~20 cm土层相比,水稻土pH在20~80 cm土层显著增加了0.54~1.26,交换性H+含量显著降低了0.12~0.15 cmol/kg,交换性Al^3+含量显著降低了1.06~1.38 cmol/kg,交换性Ca^2+含量显著增加了0.81~2.22 cmol/kg,交换性Mg^2+含量显著增加了0.30~1.08 cmol/kg,不同母质之间差异不显著;在80~100 cm土层,第四纪红土、红砂岩与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水稻土pH和交换性Ca^2+含量显著高于板页岩母质,板页岩母质发育水稻土交换性Al^3+含量显著高于第四纪红土,红砂岩与河流冲积物母质则差异不显著,第四纪红土、红砂岩和板页岩母质发育水稻土交换性Mg^2+含量显著高于河流冲积物母质。水稻土pH均与交换性H^+、Al^3+、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交换性Ca^2+、Mg^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0~100 cm土层,水稻土酸度表现为在0~20 cm土层较大,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交换性H^+、Al^3+、Ca^2+、Mg^2+、有机质、全氮)的影响,在80~100 cm土层较小,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其中红砂岩、河流冲积物和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酸度小于板页岩。
张群唐贤周海燕蔡泽江蔡泽江文石林高强
关键词:母质水稻土剖面
近40年来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
2023年
土壤pH是土壤在其形成过程中受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重要属性,是土壤化学与肥力的重要指标。通过空间插值分析2008(2005—2008)年和2018(2015—2018)年两个时间段中大量的吉林省土壤样品数据,明确了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异特征,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1978年)进行对比,分析了土壤pH的变化趋势。时间上看,从1980年至今的近40年间,土壤平均pH从pH_(1978)-pH_(2008)的每年下降0.03个单位变化至pH_(2008)-pH_(2018)的每年下降0.02个单位,2008—2018年的10年间虽然农田土壤的平均pH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与前30年(1978—2008年)时间相比较,酸化趋势有一定的减缓。不同类型的农田土壤的pH下降程度不同,草甸土、水稻土的pH下降较大,降低了1.3、1.6个单位;黑土的pH下降了大约0.4个单位;白浆土和暗棕壤酸化程度相对较小;而盐碱土pH却上升了1.5个单位,从pH_(1978)-pH_(2008)的每年增长0.01个单位变化为pH_(2008)-pH_(2018)的每年增长0.12个单位,盐碱耕地盐碱化有加重趋势。在空间上,吉林农田各耕层土壤pH整体上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酸性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5.7%,弱酸性土壤占36.9%,中性土壤占32.4%,弱碱性占24.3%,碱性土壤占0.7%。与2008年相比较,酸性土壤下降了1.6个百分点,弱酸性土壤上升了2.9个百分点,中性土壤上升了2.5个百分点,弱碱性土壤下降了4.2个百分点,碱性土壤上升了0.4个百分点。在农业上应该积极地控制化肥的过量施用并合理添加有机物料如秸秆和有机肥,从而缓解土壤酸化和碱化的趋势,以实现吉林省土壤肥力的提高和养分平衡的稳定供应。
白萱焉莉朱健菲高强李旭孙萌
关键词:农田酸碱性秸秆还田
学科大类招生背景下资源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类专业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随着现代智能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用人需求的日益改变,大学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异矛盾日趋严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就业模式已无法满足数量迅速增长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就业观念急需改变。然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的意识、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远远不够。本研究从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入手,通过各种方法途径为资源与环境类专业的同学们搭建起更加与时俱进的教育实训平台,以期能为当代中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杨广顺周彤张崇曦邢依萌李翠兰高强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土壤钾素形态及有效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3年
简要概述了土壤钾素的形态、不同形态钾的有效性、钾在土壤中的转化、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钾素的影响,指出了不同钾素形态之间的转化速率是影响土壤供钾能力的主要因素,今后应该加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钾素转化动力学以及耕作方式对土壤钾素固定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张亦驰李林史喜林刘淑霞高强娄玉杰
关键词:土壤钾有效性
基于GIS的吉林省水稻种植区施氮效果及减排潜力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水稻种植区施氮效果差异,旨在加强氮肥精准养分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效率,从而减少农田氮排放。【方法】通过对2005—2013年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中不施氮肥处理(N0P2K2)及3个氮梯度(0.5N_2P_2K_2)、(N_2P_2K_2)、(1.5N_2P_2K_2)处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水稻种植区的产量、氮肥施用效果及氮肥农学利用率,探讨各区域施氮效果及减排潜力。【结果】吉林省各地区水稻产量差异显著,西部地区最高,东部地区最低。在不施氮肥条件下西部地区平均产量可达7.6 t·hm-2,其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平均产量差可达到2.1和2.2 t·hm-2。施用氮肥后,中部和东部地区最低增产率29.8%(最高59.5%)显著高于西部地区12.6%(最高29.4%)。中部和东部的氮肥利用效率分别为12.2—19.7和12.5—19.5 kg·kg-1,远高于西部地区的8.8—13.1 kg·kg-1。采用最大经济收益法MRTN方法建立氮肥用量与净收益间的函数关系,从而计算各地区最佳施氮量。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14.9、128.9和134.1 kg·hm-2,与推荐施肥相比可减少25.6、18.3和5.3kg·hm-2。在产量没有显著差异的条件下,各地区均可减少氮肥施用量,尤其是西部和中部地区。通过节氮成本和粮食收入核算发现,各地区均可增加经济效益,其中中部地区农民增收显著。在保证产量条件下,采用最佳施肥量,吉林省西部、中部和东部每年可减少氮投入量分别为4 378、7 064和604 t;减少氮排放98.2、158.6和13.6 t。【结论】吉林省西部地区应控制氮肥施用;中部地区为全省减排重点区域;东部地区目前施肥量适中,可以配合其他管理模式消减自然因素的限制,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焉莉冯国忠兰唱高强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水稻施氮量
施肥方式对东北玉米种植区氮磷流失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东北玉米单作种植体系氮磷流失规律,可为该地区农田面源污染防控及生态保护提供技术参考。试验设置农民习惯处理、优化施肥处理、秸秆还田处理和有机肥化肥混施处理,采用自然降雨条件室外模拟方法,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东北玉米种植区径流淋溶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玉米单作模式下,多雨年份优化施肥处理与农民习惯处理相比可降低15.8%的总氮流失负荷,降低7.3%的总磷流失负荷;秸秆还田处理可明显降低22.9%的总氮流失负荷及15.1%的总磷流失负荷;有机肥化肥混施处理降低总氮流失负荷13.6%,但增加总磷流失负荷13.9%;氮磷流失负荷以泥沙流失为主,淋溶流失其次。结合作物产量,在多雨年份,优化施肥处理和秸秆还田施肥处理是防控东北玉米区农田面源污染和保证作物产量的理想施肥方式。
焉莉操梦颖胡中强高强
关键词:玉米施肥方式氮磷流失
不同工艺复合肥在生菜盆栽上的肥效差异
2014年
针对不同工艺复合肥,在养分含量(N-P_2O_5-K_2O:15-15-15)相同的条件下,对盆栽生菜的生长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其不同工艺复合肥在盆栽生菜上的肥效差异,为不同工艺复合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2010-2012年的生菜盆栽定位试验中,高塔法、硫酸氢钾法和掺混法工艺复合肥处理的根际养分变化、根际微生物区系及生物量变化均优于其他处理,在生产应用中有利于土壤养分的供应和补给,较好的促进生菜盆栽生育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袁勇冯国忠贾可高强
关键词:盆栽生菜
吉林西部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酸缓冲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种植水稻是盐碱地区改良土壤的一种有效方式,而选取p H值较低的水稻苗床土已经成为盐碱地区亟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水稻土进行理化性质、水溶性盐基离子和酸缓冲性能的测定,确定影响盐渍水稻土酸缓冲性的主要因素,寻找水稻育苗土可利用资源。结果表明:西部不同种植年限盐渍水稻土的酸缓冲容量表现为:种植60年(壤质黏土)<50年(壤质黏土)<35年(壤质黏土)<45年(壤质黏土)<20年(壤质黏土)<45年(黏土)<25年(黏土),酸缓冲性主要受土壤碳酸盐、土壤黏粒及土壤碱化度的影响,种植50年和60年水稻的壤质粘土酸缓冲性较弱,易于调酸,可以考虑作为苗床土的供选资源。
韩春爽武俊男秦治家高强刘淑霞
关键词:水稻盐碱土苗床土
东北地区春玉米施肥现状调查被引量:66
2010年
为了了解东北地区春玉米施肥现状,发现不合理施肥问题,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在2008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东北地区443个农户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施肥调查资料得出:东北地区N、P2O5、K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07kg/hm2、100kg/hm2、65kg/hm2,比例为1:0.5:0.3;氮磷钾肥施用量适宜的农户比例分别为38.9%、22.3%和38.5%,农户施磷量偏高与施钾量偏低成为肥料施用量不合理的突出问题,二者的比例分别为58.9%与48.6%,同时施用有机肥的农户很少仅占总调查农户数量的6%;根据习惯、地力和技术手册来确定肥料用量的比例分别为69%、37%和3%。
高强冯国忠王志刚
关键词:春玉米施肥现状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