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帆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东北林蛙
  • 1篇动物
  • 1篇有蹄类
  • 1篇有蹄类动物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境
  • 1篇水貂
  • 1篇配种
  • 1篇配种方式
  • 1篇人参
  • 1篇人参炔醇
  • 1篇种间
  • 1篇蝌蚪
  • 1篇微生境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共存
  • 1篇林蛙
  • 1篇咖啡色
  • 1篇互作关系
  • 1篇光照

机构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杨帆
  • 2篇孙亚茹
  • 1篇刘双利
  • 1篇程世鹏
  • 1篇姜广顺
  • 1篇李慧萍
  • 1篇李新殿
  • 1篇范宁
  • 1篇赵岩
  • 1篇赵航
  • 1篇张连学
  • 1篇王建科
  • 1篇王晶晶
  • 1篇卫功庆
  • 1篇张爱武
  • 1篇李新培
  • 1篇杨帆

传媒

  • 2篇经济动物学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微生境尺度下有蹄类动物空间季节利用互作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探究微生境尺度下哺乳动物群落中物种共存关系,于2013~2015年在大兴安岭地区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架设124台自动相机,通过冷暖季的划分,分析了同域分布的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野猪(Sus scrofa)、马鹿(Cervus elaphus)、驼鹿(Alces alces)的微生境利用及物种空间利用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生境变量对有蹄类动物的空间利用互作关系的模式有直接影响,为未来开展该地区有蹄类集团的生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杨帆胡素贤王晶晶郭楷姜广顺
关键词:物种共存有蹄类
3种配种方式对丹麦咖啡色水貂产仔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探索不同配种方式对丹麦咖啡色水貂繁殖的影响,选取健康母貂270只,随机平分为A、B、C 3组,A、B、C 3组内各设3个平行组,依次为A_1、A_2、A_3,B_1、B_2、B_3,C_1、C_2、C_3组,每小组30只;A组母貂配种1次,B组母貂配种2次、C组母貂配种3次;配种方式为1,1+8,1+8+1。在相同的环境及饲养条件下进行饲养,观察统计母貂的产仔率、平均产仔数、平均存活数、妊娠期等指标。结果表明:A组和B组之间平均产仔数无明显差异,但A、B两组之间妊娠期差异极显著,且A组的平均产仔率与平均存活数明显低于B组;C组与A组之间平均产仔数差异显著,且A组妊娠期明显高于C组,但C组的产仔率和平均存活数远远大于A组。通过试验发现,采用1+8+1的方式配种,产仔率高,平均产仔数和平均存活数高。
孙亚茹彭安权张爱武杨帆赵航王建科李新培程世鹏
关键词:配种方式产仔性能
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蝌蚪生长发育理想光照强度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探索不同光照强度对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120只18日龄的东北林蛙蝌蚪进行试验。将试验动物分为6组,每组20只。光照强度分别为30,500,1 000,2 300,3 600,4 900 lx,每天光照时间12 h,其他饲养和环境条件相同。定期测量体重、体长、尾长及完全变态时间等指标。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在蝌蚪变态之前,各组间蝌蚪的体长、尾长都有相应的差异,在光照强度为3 600 lx下喂养的蝌蚪增加最为明显。各组间蝌蚪体重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在光照3 600 lx下,蝌蚪体重始终高于其他组。在变态过程中,蝌蚪后肢芽长出日龄、前腿长出日龄、完全变态时间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缩短。在光照强度为3 600 lx、4 900 lx时,蝌蚪变态所用时间无差异且均小于其他组。在光照强度为3 600 lx、4 900 lx下,蝌蚪的变态率最高。因此,光照强度影响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光照强度设为3 600 lx是林蛙蝌蚪生长发育及变态的最佳光照强度。
彭安权李新殿李慧萍孙亚茹杨帆范宁卫功庆
关键词:光照强度东北林蛙蝌蚪生长发育变态
防风抽薹期人参炔醇含量的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防风抽薹期不同部位人参炔醇含量的分布规律。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防风抽薹前后不同部位人参炔醇的含量。结果抽薹后人参炔醇总含量显著升高达1.624%,地上部分(0.819%)和根部(0.805%)的百分含量均增加;抽薹前防风根、茎和叶人参炔醇的百分含量逐渐递减,分别为根0.535%>茎0.438%>叶0.323%;抽薹后人参炔醇百分含量升高,根0.805%>茎0.572%>叶0.247%,根部人参炔醇主要含于木质部0.984%,韧皮部0.198%和髓部0.168%含量较低,而花蕾和种子人参炔醇的含量急剧升高,分别达到6.4786%和11.564%。结论明确了防风抽薹期人参炔醇含量的变化规律,旨在揭示伞形科植物抽薹机制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滕虹伯赵岩孙夏霖张立新杨帆杨帆张连学
关键词:防风人参炔醇抽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