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妮娜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30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分析308例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病例资料,探讨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在诊断肿大淋巴结性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10年6月在南方医院肿瘤中心接受超声引导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术的308例患者资料。统计其年龄、性别、淋巴结大小、部位、病理类型,分析其淋巴结大小、部位、病理类型对病理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 308例患者平均年龄53.4(12~87)岁,男192例,女116例。308例中,307例取材满意,组织学诊断成功率99.7%。穿刺病理结果示:恶性病变232例(75.3%),良性病变41例(13.3%),假阴性25例(8.1%),性质不确定9例(2.9%),取材不佳1例(0.3%)。恶性淋巴瘤首次穿刺确诊率为82.8%(24/29)。结论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术安全、有效,是临床上诊断淋巴结性质不可取代的方法。采用16G粗针切割取材对以往认为需进行切除活检才可准确诊断的恶性淋巴瘤也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 徐瑞凤王妮娜陈锦章李爱民廖旺军
- 关键词:淋巴结
- 稳定表达MACC1的胃癌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基因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构建含有全长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的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MACC1的胃癌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系,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转染MACC1后胃癌细胞株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MACC1基因与差异基因之间可能的调节机制或信号通路。方法以人胚肾293FT细胞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全长MACC1 cDNA序列,将目的基因序列克隆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pBaBb-puro表达载体,建立pBaBb-puro-MACC1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测序并转染293FT细胞观察报告基因表达情况判断是否构建成功。构建成功后的pBaBb-puro-MACC1表达载体转染人胃癌BGC-823细胞,建立稳定表达MACC1的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的MACC1基因表达,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转染MACC1基因后胃癌细胞株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探讨研究。结果成功扩增全长MACC1cDNA,经测序鉴定序列完全正确;转染293FT细胞可见清晰的绿色荧光表达。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能够稳定表达MACC1。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基因发现上调基因33个,下调基因24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涉及多个方面。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全长MACC1cDNA的表达载体系统,建立了稳定表达MACC1的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通过对差异基因的分析发现MACC1可能引起胃癌细胞株BGC-823基因表达谱中一些非常重要的分子的改变,为MACC1基因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 王妮娜谢剑明郑大勇左强廖旺军
- 关键词:MACC1基因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