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泽夫

作品数:4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物量碳
  • 2篇土壤
  • 2篇微生物
  • 2篇物量
  • 1篇亚热带
  • 1篇亚热带常绿阔...
  • 1篇有机碳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溶解性有机碳
  • 1篇森林经理学
  • 1篇森林土
  • 1篇森林土壤
  • 1篇杉木
  • 1篇生物群落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群...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特征
  • 1篇最小二乘

机构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徐小牛
  • 3篇王泽夫
  • 2篇樊伟
  • 1篇崔珺
  • 1篇黄兴召
  • 1篇陶晓
  • 1篇杨春
  • 1篇王晶晶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的拟合方法比较被引量:19
2017年
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估算森林生物量已成为普遍使用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拟合方法提升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的计算精度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安徽省和福建省2个区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年龄序列的典型杉木人工林,分别在2个区域设置0.06 hm2的样地53块,得出每个样地杉木林分生物量、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转换因子(fBEF)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使用最小二乘法、非线性混合模型法和贝叶斯分层法分别拟合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43,0.802和0.804;平均偏差(dMD)分别为0.376,0.233和0.228。通过F检验比较3种方法的拟合效果,最小二乘法的拟合效果与非线性混合模型法和贝叶斯分层法之间有显著差异;非线性混合模型法的拟合效果和贝叶斯分层法之间无显著差异。估算林分生物量时,使用非线性混合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林分生物量的估算精度。
黄兴召王泽夫徐小牛
关键词:森林经理学杉木最小二乘法
氮磷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8
2017年
为了探讨氮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特点的影响,选择安徽省池州仙寓山常绿阔叶老龄林,设定了4个水平的氮磷添加试验,即对照(CK,0 kg N/hm^2)、低氮(LN,50 kg N/hm^2)、高氮(HN,100 kg N/hm^2)、高氮+磷(HN+P,100 kg N/hm^2+50 kg P/hm^2)。利用氯仿熏蒸法和Biolog微平板技术,分析不同水平氮磷添加对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MBC)、N(MBN)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BC、MBN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差异性极显著,MBC与MBC/MBN比在氮磷添加后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HN与LN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高;Mc Intosh、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土层和不同N、P添加水平上都存在差异,表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性较为显著。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氨基酸类和碳水类碳源利用率最高;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土层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上有明显的变化,表层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在不同N、P添加水平上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其他土层分布较为集中,空间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对碳水类与羧酸类碳源的利用上。土层与氮、磷添加剂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及功能多样性都有显著影响,其中高氮处理对表层土壤微生物影响最大。
王晶晶樊伟崔珺许崇华王泽夫徐小牛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量碳
城市不同森林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特征被引量:13
2016年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城市森林土壤DOC含量和MBC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合肥市城市森林为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水杉、香樟、雪松)土壤DOC、MBC年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DOC含量影响显著(P〈0.05),0-30cm土壤DOC含量年均值为水杉林(80.35mg·kg^-1)〉雪松林(60.13mg·kg^-1)〉香樟林(43.36mg·kg^-1),且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水杉林、雪松林土壤DOC含量夏秋季高于冬季,而香樟林则6月含量最低;0-30cm土壤MBC年均值大小依次为水杉林(412.84mg·kg^-1)〉雪松林(358.85mg·kg^-1)〉香樟林(283.40mg·kg^-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MBC总体上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且夏、秋季较高,冬季较低。相关分析表明:水杉林、香樟林土壤DOC、MBC与有机碳显著正相关(P〈0.01),而雪松林土壤DOC、MBC与根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雪松林根系分泌及分解转化是其土壤活性碳的重要来源。
陶晓樊伟杨春王泽夫徐小牛
关键词: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植被类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