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化三醇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MMP-9及心肌细胞凋亡、血管内皮功能和LVMI的影响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NT-proBNP、MMP-9及心肌细胞凋亡、血管内皮功能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86例老年CHF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ge法分为常规组和骨化三醇组,每组4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骨化三醇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LVMI、心肌细胞凋亡指标[细胞凋亡抑制因子(Fas/APO-1)、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L)]、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一氧化氮(NO)、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变化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骨化三醇组NT-proBNP、MMP-9水平及LVMI均低于常规组P<0.05),Fas/APO-1、sFas、sFasL水平也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NEGF、NO、FMD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不同程度升高(P<0.05),ET-1较治疗前降低(P<0.05),骨化三醇组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治疗能够降低老年CHF患者血清NT-proBNP、MMP-9水平及LVMI,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保护患者心功能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 徐林杰王莉萍张园园董晓华汪强
- 关键词:骨化三醇N-末端脑钠肽前体心肌细胞凋亡血管内皮功能左心室质量指数
- 扩张型心肌病病人CD247基因多态性与遗传易感的关系
- 2023年
-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病人CD247基因多态性与遗传易感的关系。方法:使用Sequenom-MassARRAY系统上的iPLEX SNP基因分型分析,对279例临床诊断为DCM的病人和363名健康对照者进行CD247基因中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基因分型。结果:DCM病人rs1052237的G等位基因多态性频率和rs2056626的C等位基因多态性频率较低(OR=0.77,P=0.045;OR=0.79,P=0.042)。加性模型下,rs1052237和rs2056626的微小变异与DCM的低易感性相关(P=0.045和P=0.040)。rs864537的AA基因型与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相关(隐性模型,P=0.018;加性模型,P=0.039)。3种遗传模型下,rs1052237的G变异体与DCM病人血清CD247低水平相关(加性模型,P=0.020;显性模型,P=0.020;隐性模型,P=0.037)。在加性模型和显性模型下,rs864537的A变异体与DCM病人的CD247水平较低相关(P值分别为0.032,0.012)。这3个SNP均与DCM的心血管或全因死亡率无关。结论:CD247基因多态性可能与DCM易感性相关。
- 李超民李渊博董晓华徐林杰韩勇罗薇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基因多态性遗传易感预后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在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脊柱外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将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接受单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1 d,以及术后3 d、5 d、3个月、6个月腰背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1 d和术后1、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10.2±2.4)个月。术后3 d观察组腰背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OD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藤黄健骨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刘海平董晓华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
- 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后经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并术后闭合式伤口灌注冲洗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36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15例,平均年龄61岁(43~68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一的腰椎间隙感染,其中L_(2~3)3例,L_(3~4)11例,L_(4~5)18例,L_5S_14例;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后均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伤口闭合式灌注冲洗2~3周;术中留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及细菌培养+药敏检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所有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01±16.3)min,术中失血量180~550mL,平均(368±75)mL,细菌培养结果提示6例患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患者为铜绿假单胞杆菌,1例为大肠埃希菌,其余27例患者均提示阴性,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符合急慢性炎性反应表现。术后3周,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血清降钙素原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患者炎性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术后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无感染复发病例,椎间隙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伤口闭合式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具有病灶清除彻底、操作简便易行、避免二次手术创伤的优点,可使患者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刘海平郝定均王晓东赵勤鹏董晓华
- 关键词:植骨内固定灌注冲洗
- 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33
- 2017年
- 目的:分析评估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病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LDH病人92例,其中经PTED治疗的病人48例,MED治疗的病人44例,统计两组间围手术期参数、术前、术后腰背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评定标准来评估手术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手术时间PTED组明显高于MED组(P<0.05),但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 d,PTED组腰背痛VAS评分低于MED组(P<0.05);术后1年Nalai疗效评级、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和SF-36量表分析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治疗中,PTED和MED可取得相似的手术疗效,其远期手术效果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长期观察随访。
- 刘海平郝定均王晓东郭华赵勤鹏董晓华
- 关键词:椎间盘镜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