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荣荣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弹涂鱼
  • 3篇石斑
  • 3篇石斑鱼
  • 3篇食源
  • 3篇斑鱼
  • 3篇病毒
  • 3篇大弹涂鱼
  • 2篇代谢
  • 2篇氧氟沙星
  • 2篇养殖
  • 2篇药代
  • 2篇药代动力学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幼鱼
  • 2篇鱼类
  • 2篇原料药
  • 2篇中华绒螯
  • 2篇中华绒螯蟹
  • 2篇绒螯蟹

机构

  • 16篇上海海洋大学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6篇马荣荣
  • 6篇胡鲲
  • 6篇杨先乐
  • 3篇吴冰醒
  • 3篇王印庚
  • 3篇刘腾飞
  • 2篇赵峰
  • 2篇庄平
  • 2篇王思凯
  • 2篇朱凤娇
  • 1篇曹海鹏
  • 1篇房文红
  • 1篇周俊芳
  • 1篇王元
  • 1篇李新苍
  • 1篇阮记明
  • 1篇宋超
  • 1篇杨刚
  • 1篇王妤
  • 1篇赵姝

传媒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2013年中...

年份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鱼类细胞系筛选抗神经坏死病毒(NNV)中草药的研究
石斑鱼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然而在石斑鱼繁育生产过程中,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NN)常引起石斑鱼仔稚鱼发生大规模死亡事件,死亡率常高达90%。VNN目前并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而中草药具有低毒...
马荣荣
关键词:石斑鱼病原鉴定抗病毒作用
崇明东滩南部大弹涂鱼食源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崇明东滩南部湿地4、5月份采集到的大弹涂鱼的食源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大弹涂鱼δC和δN值分别为-19.28‰14.59‰,7.96‰0.13‰。利用同位素混合模型(Iso Source)计算包括白...
马荣荣王思凯赵峰宋超王妤裴倩倩纪严庄平
关键词:大弹涂鱼食源
文献传递
鲫血髓过氧化物酶的表达及其与血药浓度的关联性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研究在吡喹酮代谢过程中,鲫血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m RNA表达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以体重为(80±10.5)g的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动物,单剂量(10 mg/kg)口灌吡喹酮(praziquantel,PZQ)后,在鲫血液中选取β-actin为内参基因,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不同时间点鲫血MPO m 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吡喹酮在鲫鱼体内的血药浓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吡喹酮能够迅速进入血液,并被快速消除,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在1 h时,血液中吡喹酮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为2.85?g/m L,96 h后血液中检测不到吡喹酮;灌药后,MPO基因表达量随时间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 h时髓过氧化物酶表达量最高。此外,0.25 h、0.5 h、1 h、3 h与6 h组与对照组差异性极显著(P<0.01),12 h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8 h与96 h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PO m 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液中吡喹酮的浓度之间相关系数r=0.96,为高度相关,并且推测MPO可能参与吡喹酮的氧化代谢。结论认为:(1)MPO m RNA相对表达量的升高与外源性药物吡喹酮的摄入有关。(2)血液中吡喹酮的残留量与MPO m RNA相对表达量线性相关。本研究旨在提供一种从分子水平评价水产动物体内药物残留的新思路。
刘腾飞马荣荣肖艳翼朱凤娇杨先乐胡鲲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吡喹酮荧光定量PCR血药浓度代谢
一种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一种饲料添加剂,含有30‑40重量份的植物乳杆菌,40‑50重量份的纳豆芽孢杆菌,3~7重量份的抗菌肽,1~5重量份的乳糖,7~15重量份的葡萄糖,0.2~1.0重量份的氯化钠,0.5~3.0重量份的柠檬酸钠。本发...
马荣荣胡鲲刘腾飞董亚萍杨先乐
文献传递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左氧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半体内药效学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左氧氟沙星的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活性,为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败血症提供参考。【方法】按15.00 mg/kg的剂量对中华绒螯蟹进行肌肉注射左氧氟沙星,分别于药前和给药后(0.083~160 h)的13个时间点采集血淋巴,每个时间点取4只蟹,然后进行体外与体内抗菌药效试验,运用3P97和Kinetica 4.4软件对半体内数据进行处理后,通过药动学—药效学(PK-PD)同步模型确定给药方案。【结果】左氧氟沙星在普通营养肉汤和未给药血淋巴中对嗜水气单胞菌HN08的MIC均为1.00μg/m L。对中华绒螯蟹进行肌肉注射给药后,Cmax为86.86μg/m L,吸收半衰期t1/2(α)为2.39 h,消除半衰期t1/2(β)为48.94 h,滞后时间TL为0 h,即左氧氟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符合开放型二室模型。在半效应室内,EC50为10.61 h,AUC0~24/MIC血淋巴为25.37 h,Cmax/MIC血淋巴为35.92h。通过PK-PD同步模型分析,得出临床使用左氧氟沙星防治中华绒螯蟹细菌性败血症的给药剂量为5.41~21.08mg/kg。【结论】左氧氟沙星在较长时间内对嗜水气单胞菌HN08产生较强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杀菌特点,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针对中华绒螯蟹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给药方案:以5.41 mg/kg的剂量,每天肌肉注射给药1次可达到预防目的;以21.08 mg/kg的剂量,每天肌肉注射给药1次可达到治疗目的。
吴冰醒马荣荣胡鲲杨先乐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左氧氟沙星嗜水气单胞菌药效学
长江口滩涂湿地大弹涂鱼和大鳍弹涂鱼生态位差异
长江河口滩涂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河口盐沼分布区。长江河口滩涂湿地具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多样的初级生产者,底栖生物,昆虫等,可为许多游泳动物和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支撑着河口及滨海水生食物网。广泛分布于长江河口滩涂湿地的弹涂...
马荣荣
文献传递
长江口鮻矢耳石形态特征及质量与年龄的关系被引量:11
2018年
为研究长江口鮻矢耳石形态特征及其质量与年龄的关系,2017年2—6月从长江口水域采集鮻358尾,解剖并提取耳石324对,并对其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鮻矢耳石具有基叶和翼叶,中央听沟明显,矢耳石的大小和形状随个体生长变化明显,矢耳石由边缘规则的圆润瓜子状渐变为褊窄的叶片状,边缘波浪状突起逐渐变多.矢耳石平均密度为1.52 mg·mm^(-2),平均矩形趋近率为0.68,耳石长占其体长的0.021%~0.047%,耳石宽占其体长的0.009%~0.021%,耳石质量占其体质量的0.045‰~0.731‰.鮻矢耳石长(OL)、宽(OW)、质量(OM)均与体长呈显著相关,耳石宽与耳石质量函数关系式的决定系数(R^2)最高(0.928).耳石质量与体长(BL)最佳拟合方程为幂函数:OM=0.0009BL1.8737(R2=0.967);耳石质量与年龄(A)以及体长与年龄的最佳拟合方程为多项式:OM=2.9262A^2+4.8437A+2.1894(R^2=0.847);BL=-3.2248A^2+102.54A+38.373(R^2=0.858),矢耳石质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相关,用耳石质量与年龄关系估算的年龄与从耳石上直接读取的年龄无显著差异,矢耳石质量可以作为鉴定鮻年龄的有效辅助手段.
纪严赵峰杨琴马荣荣杨刚张涛庄平
关键词:矢耳石年龄鉴定长江口
“美婷”原料药在鱼肌肉组织中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被引量:1
2013年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鱼和鲫肌肉组织中"美婷"原料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以甲醇作抽提剂、二氯甲烷作净化剂,振荡离心,正己烷去脂,30℃旋转浓缩蒸发的前处理方法,快速、准确、经济、实用性强。该方法"美婷"原料药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0μg/kg;在加标水平为1.0~100μg/kg时,回收率为67.72%~95.52%;相对标准偏差为7.76%~37.81%。该前处理方法适合检测"美婷"原料药在鱼体内的残留。
马荣荣胡鲲王印庚吴冰醒杨先乐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前处理
珍珠龙胆石斑幼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初步研究
本研究对2013年5月山东某养殖场所培育的珍珠龙胆石斑鱼苗发生的幼鱼大规模死亡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分析。结果如下: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病鱼体厌食,漂浮于水面,体色变黑,螺旋游动或静止时腹部朝上,反应迟钝,活...
马荣荣王印庚廖梅杰张正荣小军李彬杨先乐
关键词:组织切片RT-PCR
文献传递
氧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以15 mg/kg的剂量分别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单次肌注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和肌肉、肝胰腺、精巢、卵巢中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浓度,分别阐明了它们在中华绒螯蟹各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显示,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在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内的药物-曲线时间关系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其药代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t=21.31e-0.497t+9.779e-0.035t和Ct=74.938e-1.822t+20.811e-0.038t。氧氟沙星在肌肉、肝胰腺、精巢、卵巢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88.89、65.02、83.26、114.76 h。左氧氟沙星在肌肉、肝胰腺、精巢、卵巢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86.03、344.83、106.19、154.73 h。结果表明,相同给药剂量下,左氧氟沙星在体内浓度更高,分布更广,对于中华绒螯蟹的细菌性疾病有着更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吴冰醒曹海鹏阮记明马荣荣胡鲲杨先乐
关键词: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药代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