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伽马刀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γ刀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间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69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5例患者接受深圳一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月亮神γ刀设计放疗联合TACE治疗,B组34例患者接受瑞典医柯达公司生产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设计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TACE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肝脏增强CT,根据病灶大小评估疗效。所有患者均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1次,4周后重复1次,休息2周后再根据分组情况分别行γ刀治疗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γ刀及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具体方法为:在各自的立体定向放疗定位系统下以5mm层厚行CT增强扫描靶区,对所获图像在TPS上进行三维重建,勾画靶区,GTV为影像学上所见肿瘤靶区,PTV在GTV基础上均外扩1cm,修饰解剖学边界。γ刀为5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照射剂量为每次3Gy,每周5次,共15次。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为90%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边缘,照射剂量为每次2.5Gy,每周5次,共28次。结果 A组患者完全缓解(CR)2例(5.7%),部分缓解(PR)20例(57.1%),稳定(SD)8例(22.9%),进展(PD)5例(14.3%),总有效率(RR)为62.9%。B组患者CR 0例(0),PR 19例(55.9%),SD 8例(23.5%),PD 7例(20.6%),RR为55.9%。A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2.3%和60.7%,B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79.6%和58.1%。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轻度肝功能损伤,无与治疗相关死亡患者。结论γ刀联合TACE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TACE均为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γ刀联合TACE治疗对患者骨髓抑制作用影响更小。
- 黄慧谢从华龙志雄
- 关键词:Γ刀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原发性肝癌
- 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和基因突变的检测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良性增生、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和第3外显子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和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1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59例良性子宫内膜增生、24例EIN及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和第3外显子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①1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β-catenin蛋白均显示正常(膜)表达,无异常表达病例。59例良性子宫内膜增生中53例(89.8%)呈正常(膜)表达,仅6例(10.2%)呈异常表达。24例EIN病变中正常表达及异常表达病例各占12例(50.0%)。在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β-catenin蛋白正常表达者8例,占33.3%;异常表达者16例,高达66.7%。在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病例中均以膜/浆表达者为主。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率(50.0%,66.7%)均明显高于良性子宫内膜增生(10.2%)(P<0.01),但二者间的异常表达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PCR扩增及测序结果显示,良性子宫内膜增生、EIN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病例中均未发现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突变。结论:①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一种区别良性子宫内膜增生和EIN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有用免疫标记物。②β-catenin基因第3外显子突变可能不是导致子宫内膜样腺癌癌变和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的主要原因。
- 熊艳熊永炎黄慧周云峰
- 关键词: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子宫内膜样腺癌Β-CATENIN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