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于琪

作品数:7 被引量:232H指数:7
供职机构:伦敦大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幸福感
  • 2篇流动人口
  • 2篇城中村
  • 2篇城中村改造
  • 1篇定居意愿
  • 1篇新移民
  • 1篇幸福感研究
  • 1篇移民
  • 1篇意愿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环境
  • 1篇社会融合
  • 1篇社区参与
  • 1篇社区归属感
  • 1篇实证
  • 1篇市民
  • 1篇市民化
  • 1篇体育
  • 1篇体育锻炼
  • 1篇农民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5篇伦敦大学学院
  • 3篇武汉大学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作者

  • 7篇刘于琪
  • 5篇李志刚
  • 4篇刘晔
  • 1篇沈建法
  • 1篇陈宏胜
  • 1篇刘义

传媒

  • 2篇城市规划
  • 2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邻里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及其差异——基于广州市28个社区的结构方程模型被引量:16
2020年
伴随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及其邻里环境的影响因素日益受到地理学和规划学研究关注。本文以广州市28个社区为例,利用2016年社区问卷调查数据、空间兴趣点POI、土地利用现状、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等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探究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并通过多群组分析剖析不同社区邻里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1)建成环境:高密度、混合型、公共交通发达的邻里会鼓励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并对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2)社会环境:互助、信任、沟通交流以及社区参与程度较高的邻里对体育锻炼具有正向影响,并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3)不同社区邻里影响存在差异,社会经济指数(SESI)低的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受到建成环境影响更显著,社会经济指数(SESI)高的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受到社会环境影响更显著。研究希望为健康社区建设提供研究基础和政策支持。
林静周钰荃袁媛刘于琪
关键词:建成环境社会环境体育锻炼
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幸福感研究——以上海为例被引量:19
2015年
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居民幸福感将成为评价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上海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对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幸福感进行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城市社区因素、农村因素、制度因素等维度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58.4%的流动人口幸福感较低,80.0%的流动人口表示打算长期居住,形成"幸福感低但居住意愿高"的独特现象。第二,家庭因素、社区因素与制度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幸福感影响最为明显,其中,流动人口主动融入所在社区的程度、社区对流动人口的接纳程度、居住形式、住房性质、是否持有暂住证、是否拥有城市养老保险、家庭收入等是其中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建议大城市加强流动人口社区建设,进一步放宽流动人口入户制度,将长期居住于城市的流动人口家庭纳入城市保障体系,并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培育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家庭收入与发展机会,推动流动人口在"回流"农村或继续定居城市之间作出更有利于其家庭发展的选择。
谢霏雰陈宏胜刘于琪李志刚
关键词:流动人口幸福感
中国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机制被引量:71
2014年
基于广州、东莞、沈阳、成都、杭州、郑州市所获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中国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市新移民总体上呈现较强的定居意愿,其中投资型新移民的定居意愿最强,智力型新移民次之,劳力型新移民最弱。影响新移民定居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户籍因素、社会网络、社会认同、生活满意度和地域差异。与本地人交往和社会认同是影响智力型新移民定居意愿的决定性因素;职业、产权、本地社会资本、社会认同和地域差异是影响劳力型新移民定居意愿的主要因素;就投资型新移民而言,影响其定居意愿的主要因素为人力资本、本地社会资本、户籍状况及其所在的城市。地方政府应根据新移民所属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会与空间政策,为新移民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城市融合路径。
刘于琪刘晔李志刚
关键词:新移民定居意愿LOGISTIC回归分析
西方高端人才跨国流动研究述评被引量:23
2013年
基于文献分析法,对西方高端人才跨国流动研究进行述评,探讨其跨国流动的空间特征、动力机制和社会影响。跨国人才主要的流动方向为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人才交换,以及发达国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回流,在空间上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世界城市。其流动机制包括全球政治经济与文化转型、跨国流动渠道、政府管制以及流动者个体决策。其为流出地带来人才流失的困扰以及人才回流的红利,为流入地带来社会分化、居住隔离和种族排斥等社会问题。最后,就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刘晔沈建法刘于琪
关键词:跨国流动
“后城中村”时代村民的市民化研究——以广州猎德为例被引量:32
2012年
以广州市猎德城中村改造为例,结合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文献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回迁安置小区村民的市民化状况,探讨改造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与未竟任务。实证表明,猎德改造改善了人居环境和村民经济状况,促进了不同阶层的混合居住,为村民的市民化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由于村民恪守传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安全策略,改造后的猎德在集体土地转制、集体公司市场化运营、村民谋生方式和角色认同转变等方面仍面临巨大阻力。因此,这种改造模式只能造成村民的"被动市民化",即被动地接受改造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实质上游离于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之外。最后,分别从观念与实践的角度为推动村民的"主动市民化"提出若干建议。
刘晔刘于琪李志刚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农民市民化社会融合
居民归属感、邻里交往和社区参与的机制分析--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被引量:46
2017年
当前各地城市出现大量城中村改造项目,城中村居民的社会融合问题备受关注。基于2010-2013年广州典型城中村和复建房社区的问卷数据,主要采用计量研究方法,探讨改造对居民归属感、邻里交往和社区参与的作用机制。实证表明,改造对居民社区情感有重要影响,正全面重塑其影响机制:复建房社区的归属感远高于城中村社区,其归属感主要受"居住满意度"影响;邻里熟悉度主要受"与未成年子女同住"、"教育程度"和"居住年限"等因素影响;邻里互助主要受"人均家庭收入"影响;而社区参与度则主要受"户籍"影响。此外,复建房社区中的社区归属感、邻里熟悉和邻里互助三者与社区参与的相互作用力有所减弱。本文指出,城中村改造的后续工作应把重点置于复建房社区内各群体的社区融合之上,着力培育社区情感。
刘于琪刘晔李志刚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社区归属感邻里交往社区参与
邻里环境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广州的实证被引量:35
2018年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流动人口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其主观幸福感的水平是衡量当前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依据。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在城市微观尺度的空间差异性,少有研究探讨邻里环境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文基于2015年广州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广州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重点关注社会支持、邻里建成环境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州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仍然较低,具体表现为:(1)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较低、消极情感偏高;(2)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地理空间异质性;(3)邻里社会环境(如邻里贫困、人口密度)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邻里建成环境(如整洁程度、交通可达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邻里流动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与流动人口的消极情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4)广泛的社会支持能显著提升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因此,减少地区贫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拓展社会支持的来源等都将有助于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刘义刘于琪刘晔李志刚邱婴芝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流动人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