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凡
- 作品数:2 被引量:53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生态恢复背景下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以黔中地区为例被引量:19
- 2014年
- 为了揭示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恢复工程驱动下喀斯特地区的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情况,以黔中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的MODIS影像数据,通过NDVI像元二分模型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进行了动态变化评估。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0年,极高植被覆盖度面积持续增长,高植被覆盖度面积持续减少,极低植被覆盖度、低植被覆盖度和中等植被覆盖度面积先增后减,植被覆盖总体呈现转好趋势;此外,植被覆盖景观斑块数减小,平均斑块面积增大,香农多样性指数减小,表明这一时期内植被覆盖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渐降低,生态恢复工程取得良好实效。
- 杨世凡安裕伦
- 关键词:生态恢复植被覆盖度
- 贵州赤水河流域生态红线区划分研究被引量:34
- 2015年
- 为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维持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红线,确定生态红线区分布范围,科学指导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管理,是我国当前在国务院政策指导和学界智力支持下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以贵州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用水土流失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评估作为环境生态本底评估,综合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和禁止开发区,将生态需要和社会服务功能有机结合,通过空间综合叠加分析与处理等技术手段,共划分出9大类生态红线区,总面积为5 030.58k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44.16%。结合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红线区管理建议,期望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后续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
- 杨世凡安裕伦王培彬马良瑞胡锋孙泉忠
-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禁止开发区赤水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