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进科

作品数:22 被引量:150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机械工程
  • 4篇理学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1篇齿轮
  • 13篇修形
  • 10篇斜齿
  • 10篇斜齿轮
  • 8篇承载接触分析
  • 6篇人字齿
  • 6篇人字齿轮
  • 6篇齿面
  • 5篇振动
  • 4篇优化设计
  • 4篇数控
  • 4篇数控磨削
  • 4篇传动
  • 3篇直齿
  • 3篇曲面
  • 3篇面接触
  • 3篇齿廓
  • 3篇齿面接触
  • 3篇齿面接触分析
  • 3篇齿面修形

机构

  • 22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江苏大学

作者

  • 22篇蒋进科
  • 21篇方宗德
  • 6篇苏进展
  • 6篇王峰
  • 5篇李声晋
  • 4篇李建华
  • 3篇贾海涛
  • 2篇彭先龙
  • 2篇于东洋
  • 1篇王侃伟
  • 1篇高扬
  • 1篇付学中
  • 1篇徐兴
  • 1篇张西金
  • 1篇祝小元
  • 1篇卞翔
  • 1篇宋强
  • 1篇贾超

传媒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振动与冲击
  • 2篇机械传动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机械强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工程力学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回归分析的直齿齿廓修形计算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构造修形齿面,结合齿轮承载接触分析(LTCA)、以轮齿承载接触传动误差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最佳修形参数的基础上,针对大量常用参数和工况下的直齿轮进行齿廓修形计算,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筛选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得到最佳修形量和反映修形效果的传动误差幅值比回归公式。通过算例与现有经验公式进行比较,验证其正确性。
高扬方宗德蒋进科祝小元
关键词:齿廓修形承载接触分析
修形人字齿轮振动测试试验台可行性验证被引量:1
2016年
为验证封闭功率流式修形人字齿轮振动测试试验台的可行性,首先,搭建封闭功率流式人字齿轮系统振动测量试验台,依据试验台建立了包含陪试齿轮、试验齿轮以及加载扭力轴的24自由度啮合型弯-扭-轴耦合振动模型;然后,选用设计的某人字齿轮齿面三维修形的试验齿轮作为计算实例,分析了不同扭力轴刚度下,陪试齿轮对试验齿轮啮合线向相对振动加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工况下,陪试标准齿面人字齿轮对修形人字齿轮的齿面相对振动影响为1.35%,远低于修形齿面18.2%的减振率,因此用该试验台进行人字齿轮传动系统齿面三维修形减振测试切实可行。陪试齿轮对试验齿轮振动的影响程度随着扭力轴刚度增加而增加,故试验中在满足系统强度、传动平稳及布置要求的前提下,应将扭力轴扭转刚度设计的尽量低,应最大幅度地降低扭力轴扭转刚度设计值,以减小陪试齿轮对试验齿轮振动测量的影响。
王峰徐兴方宗德李声晋李建华蒋进科
关键词:人字齿轮振动测试齿面修形可行性
直齿轮齿面闪温最小修形优化设计
2017年
考虑到安装误差及修形齿轮接触线上齿面间隙变化对齿面载荷密度、油膜厚度及局部摩擦因数的影响,提出齿面闪温最小的直齿轮修形优化设计方法,结合TCA、LTCA方法将接触线上的载荷、油膜厚度离散,根据油膜比厚判断润滑状态,确定离散点的摩擦因数,应用Blok闪温公式获得齿面闪温,通过优化确定了最佳修形齿面。算例表明:修形后齿面载荷分布均匀,受曲率半径影响主动轮啮入端闪温下降更明显,但单齿啮合区内闪温变化不明显。
于东洋蒋进科宋强方宗德
关键词:直齿轮承载接触分析闪温
拓扑修形斜齿轮的数控成形磨齿加工被引量:10
2014年
首先,设计齿廓、齿向修形曲线,经过3次B样条拟合为拓扑修形曲面,并与理论齿面叠加设计修形齿面;其次,根据成形磨削过程中砂轮与齿轮之间的运动关系,推导成形砂轮与齿面的接触条件方程,计算砂轮的廓形点,再通过3次B样条拟合得到精确的砂轮轴向廓形曲线;然后,建立成形砂轮磨削斜齿轮5轴联动Free-Form型数控磨齿机模型,根据砂轮位矢的等效转换,推导各轴运动关系;接着,建立基于数控机床各轴敏感性分析的齿面修正模型,用6阶多项式表示各轴的运动,判断砂轮与齿面的接触状态,确定磨削齿面的误差,并分析各系数扰动对齿面误差的影响;最后,以齿面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通过粒子群优化方法,得到机床运动参数.结果表明,以齿廓修形齿面反算砂轮截形进行5轴数控成形磨齿加工,可有效降低磨削误差.
蒋进科方宗德苏进展
关键词:斜齿轮成形砂轮
基于切向滚齿加工斜齿轮修形齿面的设计与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提高修形齿轮加工效率,并降低齿轮副振动与噪音,提出切向滚齿加工双鼓形齿斜齿轮设计方法。根据空间啮合原理建立3自由度切向滚齿模型,设计滚刀齿形及修正工件附加转交角与安装中心距,并推导工件修形齿面;其次,结合LTCA技术以承载传动误差(LTE)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获得上述加工参数,并分析LTE幅值与齿轮副重合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加工参数可减小安装误差敏感性,避免边缘接触;齿轮副LTE幅值降低44%,因此,有利于降低振动与噪音;当滚刀有齿向修形时,再增加合理的切向运动,使得滚切过程中,产生沿齿向方向齿形的连续变化,可消除传统加工(改变中心距)产生的齿形扭曲。
蒋进科方宗德
关键词:滚齿承载接触分析
齿面三维修形对人字齿轮振动特性影响分析与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航空、航海等重要场合应用的高精度圆柱人字齿轮,提出对小轮齿面采用四次抛物线式三维修形,并以三次B样条曲线拟合包括修形和误差的精确齿面模型。综合考虑传动误差激励和啮入冲击力激励,建立滚动轴承支撑人字齿轮副啮合型弯-扭-轴耦合十二自由度振动模型,实例分析了齿面修形对人字齿轮齿间振动内激励因素的影响。选取承载传动误差波动幅值、啮入冲击力幅值以及轮齿啮合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多目标动力学优化函数;利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修形设计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修形前后啮合线方向轮齿相对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降幅为20.42%,取得了较好的减振降噪效果。搭建封闭功率流式人字齿轮振动测试试验台,采用海德汉圆光栅对修形前后人字齿轮啮合线向振动加速度进行测量,理论计算与试验测量基本趋势保持一致,最大误差不超过14.5%。
王峰方宗德李声晋李建华蒋进科
关键词:齿轮传动齿面修形封闭功率流试验测量
高阶传动误差斜齿轮修形设计与加工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提高齿面啮合性能,降低磨削误差,设计高阶传动误差与接触路径曲线,并结合承载接触分析(LTCA)通过优化承载传动误差(LTE)幅值最小确定待定的参数,根据齿条展成渐开线齿面原理,求解小轮法向拓扑修形曲面;建立基于成形砂轮轴向廓形与5轴联动CNC机床各轴运动敏感性分析的齿面修形模型,判断砂轮与齿面的接触状态,计算磨削误差,应用PSO优化算法得到机床各轴运动参数与砂轮廓形的修形曲线.算例表明:优化的高阶传动误差在曲线转换点处是相切连接的,其拓扑修形曲面在啮入端近齿根、啮出端近齿顶处有较大的修形量,修形区域近似对角;中部有一定微小内凹的高阶传动误差可降低LTE幅值,减小轮齿振动,其内凹量大小与齿轮副工况有关,随载荷增加,最佳内凹量逐渐增大;经过成形砂轮进行主要的修形磨削及平面砂轮进行辅助的对角修形磨削可实现拓扑修形齿面加工,理论磨削误差小于2μm.
蒋进科方宗德苏进展
关键词:斜齿轮数控磨削成形砂轮
面齿轮副小轮拓扑修形设计及啮合性能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为改善面齿轮啮合性能,设计了小轮齿廓、齿向修形曲线,将3次B样条拟合的修形曲面与小轮理论齿面叠加构造精确的拓扑修形齿面,建立了小轮拓扑修形面齿轮副TCA、LTCA计算模型,并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算例分析表明:小轮拓扑修形能获得开口向下2阶抛物线几何传动误差,接触路径与齿根倾斜,较传统面齿轮副,有效重合度提高了约10%,容差能力提高了400%;各载荷下承载传动误差波动幅值均减小,齿面载荷分布变化均匀,轮齿进入和退出啮合时承受载荷变小。
付学中方宗德李建华蒋进科
关键词:面齿轮齿面接触分析承载接触分析啮合性能
对角修形斜齿轮径向剃齿设计被引量:4
2015年
为减小齿轮振动与噪音,设计对角修形斜齿轮齿面,根据啮合原理推导其径向剃齿刀齿面;根据齿条展成渐开线齿面原理,结合Y7432平面砂轮磨齿机,建立有齿向平移运动的平面砂轮磨齿CNC模型;建立基于CNC机床各轴及砂轮轴向廓形敏感性分析的齿面修正模型,各轴运动用6阶多项式表示,分析0阶及1阶系数变化对齿面误差的影响;通过判断砂轮与剃齿刀齿面的接触状态,确定磨削齿面的误差,以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机床各轴运动及砂轮轴向廓形参数.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结果稳定,降低了磨削误差;对角修形斜齿轮的径向剃齿刀拓扑修形曲面基本为齿向反鼓形与对角修形曲面叠加;沿齿向方向的压力角、展成运动角、螺旋角参数微调可分别实现一定的对角修形加工;砂轮增加齿向运动构成3轴联动,减小了砂轮半径,可用于磨削大螺旋角、大齿宽对角修形斜齿轮.
蒋进科方宗德彭先龙
关键词:斜齿轮数控磨削径向剃齿
应用大碟形刀具加工面齿轮的理论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提高大碟形(渐开线齿廓)刀具(滚刀或砂轮)加工面齿轮的效率,提出了一种无进给运动的大碟形刀具加工面齿轮的方法.设计了碟形刀具,分析了用无进给运动的大碟形刀具制造面齿轮的加工原理,通过坐标变换建立了面齿轮的齿面方程和过渡曲面方程.增加一个转角很小的附加运动以降低齿面误差,避免齿面干涉.应用齿面接触分析说明了面齿轮的啮合性能.计算实例表明:大半径碟形刀具和附加运动能加工出齿面精度较高的面齿轮,最大齿面误差为19μm.齿面接触分析表明这种面齿轮的啮合性能不亚于理论面齿轮的啮合性能.
彭先龙方宗德苏进展蒋进科
关键词:面齿轮滚齿磨齿齿面接触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