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晓冬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遥感
  • 1篇地表
  • 1篇地物
  • 1篇遥感监测
  • 1篇遥感数据
  • 1篇造林
  • 1篇植树
  • 1篇植树造林
  • 1篇适宜性
  • 1篇土地利用
  • 1篇退耕
  • 1篇退耕还林
  • 1篇喀斯特地区
  • 1篇勘误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环境退化
  • 1篇基于GIS
  • 1篇耕地
  • 1篇耕地适宜性评...
  • 1篇覆盖物

机构

  • 4篇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袁晓冬
  • 3篇马良瑞
  • 2篇李龙
  • 1篇安裕伦

传媒

  • 2篇贵州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00-2010年贵州省环境退化与人口超载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017年
人口超载与环境退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对于地处喀斯特地区,且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贵州省而言,人口密度与人类活动强度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及一系列环境退化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利用在GIS、RS技术手段支持下的地理空间数据,结合当地人口数据,对贵州省2000年至2010年近十年间环境退化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进行了时空叠加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出近十年贵州省环境退化与人口超载的格局及变化趋势,并且通过深入的时空对比,发现研究区具有低等级退化主要由自然环境背景要素驱动、高等级退化主要由人口因素催生的环境演化分化特征。
袁晓冬马良瑞
关键词:环境退化
基于GIS的喀斯特地区耕地适宜性评价与可持续发展:以贵州省普安县石古河小流域为例被引量:9
2011年
为喀斯特地区耕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以贵州省普安县石古河小流域为例,选择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石漠化等级、土层厚度、坡度、坡向、灌溉条件、降水量和海拔等指标为参评因子,采用GIS与加权指数法结合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该研究区的耕地适宜性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高度适宜耕地283.55hm2,占耕地面积的24.60%;边际适宜耕地和不适宜耕地占耕地面积的50.07%。耕地质量差,数量少,多表现为有机质含量低,坡度大,土层薄,裸岩比例高,土壤侵蚀重。
袁晓冬安裕伦
关键词:耕地GIS
基于遥感监测的贵州省森林斑块演变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贵州省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高度发育、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山地省,加之大面积原生森林受耕地侵占而消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而成为实施森林植被恢复工程的典型热点区域。基于覆盖贵州省全境的大尺度长时相卫星遥感数据,监测该地区1988—2010年22年间森林及相关植被斑块的结构特征和斑块的迁移转化,并结合驱动因素分析,研究了植树造林、育林和退耕还林三大植被恢复工程在贵州森林及相关斑块演变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于植被增长的效应、效益。研究表明,1988—2010年贵州省新增森林面积11 018.04 km^2,实施造林工程的土地面积至少达到29 049.04 km^2,22年间平均造林成功率最高为67.03%。
袁晓冬马良瑞李龙
关键词: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遥感
贵州省地表遥感覆盖物在名称和分类上的勘误与释义标准
2016年
目前国内应用遥感领域中,所采用的地表遥感分类办法种类繁多、独立性强、命名理由和习惯不一、标准化差:一方面来源于国外传感器所匹配的分类框架在尺度和制度上与国内沿袭不一需要重新拟定,另一方面也来源于研究者疏于严谨、精确的逻辑框架。从而造成各研究中指代不明,数据意义不明确,甚至在统计上出现矛盾和错误,不仅限制了各研究的科学性同时也阻碍了各数据之间的交流、参照和比对。研究以贵州省为案例,统计并分析现有的各类地表覆盖研究中出现的分类系列、名称及其释义,找出并改正各地物分类和命名在逻辑与方法上出现的混乱、矛盾和错误,并将标准化后的地类系列、名称和释义标准拟为意见建议,供其它研究参考和借鉴。
袁晓冬马良瑞李龙
关键词:地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