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开容
- 作品数:20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基于专业学位教育的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学术化倾向突出、理论教学偏多、实践训练偏少、与行业接轨不够等问题,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基于真实项目和行业案例的工作坊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学生主体性等特点,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本研究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翻译工作坊"课程中开展教学探索,确立了培养学生专业精神、合作精神和学习精神的课程理念,选取真实翻译项目,按照翻译工作流程和不同工作角色实施教学。基于"翻译工作坊"教学实践,提出在相关专业开展工作坊教学的建议:课程设计应模拟真实工作场景;项目的设定要将阶段性任务和最终要求明确化、具体化;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
- 肖开容易云丽
- 关键词:工作坊专业学位教育翻译工作坊
- 从京剧到话剧:熊式一英译《王宝川》与中国戏剧西传被引量:9
- 2011年
- 戏剧翻译中常常存在着为适应目标语文化而采取的改写。熊式一英译中国戏剧《王宝川》在中西文化交流失衡的语境下,按照西方文化习惯对戏剧内容、主题和戏剧形式进行"适应性"改写,将真实的中国文化元素"化"在译剧中,巧妙地实现了中国文化的渐进性传递。
- 肖开容
- 关键词:戏剧翻译改写文化适应文化策略
- 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探讨:以林纾“融合”话语为鉴被引量:11
- 2020年
- 近来,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人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对外话语构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突显。面对中西文化交流失衡和中国话语在全球话语“失语”的现实,当前对外话语构建要避免自我怜悯、过度激进、对抗冲突思维,将当前的“走出去”与近代以来的“引进来”话语构建放在同一个逻辑时空坐标体系中,以异向同构思维探索对外话语构建的有效路径。林纾的“引进来”话语构建,在话语形式、叙事模式和价值观承载方面体现出“融合”话语特征,对“走出去”话语构建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参考。基于“融合”思维的对外话语构建包含以下内涵:以具有中国特质的中国英语为话语表达手段,以中国传统和当代实践为基础并具有全球化思维的言说方式为叙事模式,以中西方价值观的互补互鉴为思想共载。这种融合话语构建方式旨在避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直接冲突,以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自信为基础,以世界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为路径,以多元话语的共存为核心,以全人类的共同关切为终极目标,对人类文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 肖开容
- 关键词:话语话语构建中国英语
- 小学教师课堂用语情态及人际意义研究
- 2022年
- 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情态理论为基础,结合汉语情态研究成果,从情态类别、情态值和情态隐喻三个维度对小学教师课堂用语的情态资源使用特征及人际意义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教师使用义务情态最多,情态较多服务于提问和命令的表达;教师通过低值的义务情态、纯能力情态的意态化疑问形式和显性主观情态隐喻实现委婉提议;他们倾向于通过使用高值概率情态来维持命题的可协商性与导向性之间的平衡;不同类别的教师间还存在一些情态使用上的显著差异。
- 王家锋肖开容
- 关键词:小学教师课堂用语情态人际意义
- 翻译中的再概念化认知操作:以中国古诗英译为例被引量:7
- 2023年
- 翻译转换反映原文与译文在语言形式上的非对应性,其背后有何认知机制?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意义理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化过程。翻译涉及原文理解的概念化、译者的再概念化操作和译文理解的概念化,其中的核心是译者的再概念化认知操作。以中国古诗英译为例,译者通过识解操作、隐喻操作、转喻操作、范畴化操作等进行概念重构,在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之间建立概念对接,促进目标读者的理解。认知操作是译者翻译策略选择和翻译转换的内在认知机制,其外在表现为译文与原文语言形式的偏离。对译者认知操作的分析既可揭示翻译转换背后的深层认知机制,也有助于让译者的主体性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关注点。
- 肖开容文旭
- 关键词:中国古诗翻译转换
- 林纾的小说翻译话语模式
- 林纾的小说翻译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不仅让国人开始接触西洋小说,更促进了中国近代小说主题、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的转变。然而,林译小说是一种"矛盾的"多元化存在,林纾以古文译西洋现代小说,在翻译中自觉与不自...
- 肖开容
- 关键词:翻译话语林译小说中国近代小说
- 契合与“共谋”:全人教育与认知语言学视野下的外语教育观探索
- 全人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一切内在可能发展”,实现人的生理、智力、情感与心灵的全面发展,注重整体、整合、协调与自由的教育。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心智的产物,与其他认知域密切相关,也是心理、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相互作用...
- 肖开容
- 关键词:全人教育认知语言学外语教育
- 近代翻译对中国现代观念的塑造被引量:7
- 2010年
- 中国近代翻译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总体上是沿着科学技术翻译、社会科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线索而发展。这一阶段纷繁的翻译活动书写了中国现代性源起的轨迹,引发了中国现代性中地球模式、民族协同观的形成,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制度转型、道德规范与价值体系重构、人权观念革新、中国旧文学思想颠覆与新文学形式生成以及现代白话文建立等中国现代性的核心元素和特征。翻译的这一历史渐进性书写,发生在中西古今的交叉坐标体系上,经由全球现代化趋势和中国特定文化本根性共同作用而完成,塑造了中国的现代观念。
- 肖开容
- 关键词:科技翻译文学翻译
- 知识系统与中国侠文化语际传播——从框架理论看金庸武侠小说英译被引量:14
- 2013年
- 武侠小说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信息,武侠小说英译因多重文化信息的负载而更为困难,而背景知识的缺失是译文读者阅读翻译小说最大的障碍。从知识系统表征的框架理论视角来看,武侠小说的译者可通过框架操作,实现源语言文化知识系统与目标语言文化知识系统的对接,以框架对应而非语言对等为原则,实现知识系统的渐进性传递,使目标读者以较小的认知负担,获得接近于原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而为中国侠文化的广泛传播及产业化提供借鉴。
- 肖开容
- 关键词:中国侠文化武侠小说金庸小说《鹿鼎记》英译
- 认知翻译学理论阐释
- 认知翻译学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一个翻译学研究新分支,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学界对认知翻译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界定还不够清晰。本论文将简要论述认知翻译学的哲学基础、理论主张和主要研究议题。就哲学基础而言,认知翻译学作为认...
- 肖开容
- 关键词:翻译学情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