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时舌下微循环与肠系膜微循环的关系,以及舌下、肠系膜微循环与整体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12头五指山近交系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脓毒症组(n=6)。采用自体粪便注入腹腔方法制备腹膜炎脓毒症模型。对照组仅做肠扰动。两组皆连续监测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每小时尿量。实验组猪模型制备完成后,分别于0、4、8、12h采用旁流暗视野技术(sidestream dark field imaging techniques,SDF)采集舌下及肠系膜微循环图像,猪休克后[平均动脉压(MAP)≤65mmHg]分别采集0、2、4h舌下及肠系膜微循环图像,微循环采用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作为观察指标,微循环指标由AVA3.0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同时留取动脉血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乳酸(Lac),相同时间点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结果①脓毒症模型制备8h后实验组猪舌下微循环和肠系膜微循环PPV和MFI与基线比较明显下降(〉30%,P〈0.05),实验组猪在出现感染性休克时舌下和肠系膜微循环PPV和MFI下降更为明显(〉50%,P〈0.05)。PVD较晚出现明显差异,舌下微循环和肠系膜微循环分别在制模12h及休克后0h出现;舌下微循环和肠系膜微循环TVD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实验组猪舌下微循环和肠系膜微循环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MFI:r=0.60,P〈0.01;TVD:r=0.284,P〈0.01;PVD:r=0.492,P〈0.01;PPV:r=0.705,P〈0.01)。③实验组猪休克前,CI与舌下微循环及肠系膜微循环PPV、MFI均存在相关性。休克后CI与舌下微循环及肠系膜微循环各指标均无相关性。休克前后舌下微循环及肠系膜微循环与MAP均无相关性
目的:调查国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脓毒性休克的发生、病死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现况调查方法,分析2002年3月—2005年1月全国11省市、37家三级医院1 087例MODS患者的病例情况。结果:1087例患者中,发生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占39.7%,28d住院病死率为60.4%,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逐渐上升。结论:脓毒性休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年龄≥55岁、黑便、粪便潜血阳性是MODS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的主要高危因素,而年龄≥50岁、血pH值<7.35为MODS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目的观察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及应用中药912液进行干预的效果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共有56只存活Wistar大鼠进入该实验,其中假手术组8只,CLP模型组24只,中药912液治疗组24只,后两组再分为术后3、24和72 h 3个时间点亚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T(TnT)、脑钠素(BNP)〕,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血浆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结果CLP模型组大鼠术后3 h血浆TnT、TNF-α、IL-6、NO、MDA水平即开始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BNP、IL-10到24 h时也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中药912液组的TnT、BNP、TNF-α、IL-6、NO、MDA虽较假手术组升高,但明显低于CLP模型组,IL-10则高于CLP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脓毒症后可出现明显的心肌损伤,中药912液可通过抑制NO和自由基介导的组织损伤改善脓毒症时的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