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学松 作品数:33 被引量:262 H指数:11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周围皮缘坏死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周围皮缘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全膝关节置换382例患者(494膝)中发生切口周围皮缘坏死15例,回顾性分析这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平均60分。结果伤口清创后所有患者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较正常延长3周以上;9例患者术后伸膝乏力伴前膝痛,6个月后明显好转。术后15例患者经平均2年随访,结果显示平均膝关节活动度92°;膝关节HSS功能评分术后提高至平均86分;无继发感染和畸形发生。结论发现皮肤坏死应尽早清创,坚持适当功能锻炼,仍可获得良好疗效。掌握微创技术可预防切口周围皮缘坏死。 高增鑫 邱贵兴 翁习生 林进 金今 赵庆 赵宏 汪学松 杨新宇关键词:微创 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在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中的诊断价值,并与MRI扫描、手术所见相比较。方法:选择2004-01/2007-06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DLSS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经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观察,其中43例同时行MRI扫描。通过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影像进行分析,确定其椎管狭窄部位、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并与术中所见及MRI比较。结果:①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表现:DLSS对硬膜囊或神经根的压迫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复杂,除与关节突肥大增生、黄韧带肥厚、椎间盘退变突出有关外,还与关节突关节半脱位、椎弓根移位压迫神经根等因素有关。②与手术所见的符合率:脊髓造影、CT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6%和92.8%,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正确率为95.3%;对于不同弯度的DLSS,二者的诊断正确率无明显差异。③与MRI比较:在弯度较大的DLSS中,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高于MRI。结论:脊髓造影和与CT脊髓造影的联合应用于DLSS诊断正确率较高,对于弯度较大的DLSS诊断正确率优于MRI。 宋海峰 邱贵兴 吴志宏 王以朋 仉建国 沈建雄 费琦 汪学松 赵丽娟关键词:腰椎管狭窄 脊柱侧凸 脊髓造影 影像分析 单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相邻节段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影响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应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单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相邻节段不同程度退变椎间盘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基于断层cT图像建立L3~L5节段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依据13~L4椎间盘不同退变程度建立轻、中和重度退变有限元模型,以及单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后模型。在模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六个主要生理活动条件下,分析相邻:宵段椎间盘L3~L4髓核和纤维环vonMises应力极值变化。结果行L4-L5左侧椎板肝窗髓核摘除后,相邻13~L4椎间盘为健康椎间盘时,髓核和纤维环基质内yonMises应力极值后伸最大,左侧弯时最小;轻度退变时,应力极值在左侧弯时增加最明显;中度退变时.髓核和纤维环基质vonMises应力极值减小,但仍高于健康椎间盘应力;重度退变时,髓核内VOllMises应力极值均较轻中度椎间盘退变时下降,除轴向旋转运动外,甚至低于健康椎间盘时的应力值;纤维环基质内vonMises应力值较轻中度退变时下降,但仍高于健康椎间盘内纤维环应力,尤以左侧弯时明显。结论当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时,行单侧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后避免同侧侧弯可以减少异常应力的产生,降低椎间盘退变加速的风险。 邢泽军 吴志宏 牛文鑫 阎家智 汪学松 王储 郝东升 樊瑜波 邱贵兴关键词:椎间盘 腰椎 应力 不同矫形力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英文) 被引量:1 2009年 获得1例PUMCIID2脊柱侧11女性患者的CT资料,导入医学建模软件mimics 11.11,得到医学仿真模型。仿真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6.7,建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有限元分析模型(T1-S)。取短节段胸弯(T)有限元模型,分别以单纯凹侧撑开、单纯凸侧加压、同时凹侧撑开凸侧加压、先凹侧撑开后凸侧加压、先凸例加压后凹侧撑开5种矫形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abaqus模拟椎弓根螺钉矫形,于端椎椎弓根内分别赋予50,100,200N载荷,比较T6椎体的Y轴(矢状面)、Z轴(冠状向)位移变化,分别代表后凸和侧凸的矫正效果。T6住Z轴位移:单纯凹侧撑开优于单纯凸侧加压、同时凹侧撑开凸侧加压、先凹侧撑开后凸侧加压及先凸侧加压后凹侧撑开(P〈0.01):同时凹侧撑开凸侧加压、先凹侧撑开后凸侧加坻及先凸侧加压后凹侧撑开三者T6在Z轴位移相同,且都优于单纯凸侧加压(P〈0.01)。T6在Y轴位移:单纯凸侧加压优于单纯凹侧撑开、同时凹侧撑开凸侧加压、先凹侧撑开后凸侧加压和先凸侧加压后凹侧撑开(P〈0.01);同时凹侧撑开凸侧加压、先凹侧撑开后凸侧加压和先凸侧加压后凹侧撑开王者T6在Y轴位移相同,且部优于单纯凹侧撑开(P〈0.01)。结果提示,对侧弯冠状面的矫正,单纯凹侧撑开〉同时凹侧撑开凸侧加压=先凹侧撑开后凸侧加压=先凸侧加压后凹侧撑开〉单纯凸侧加压。对矢状面后凸的矫正,单纯凸侧加压〉同时凹侧撑开凸侧加压=先凹侧撑开后凸侧加压=先凸侧加压后凹侧撑开〉单纯凹侧撑开。单纯凹侧撑开无明显的后凸矫正作用,相反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后凸增大。单纯凸侧加压无明显的前凸矫正作用,相反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前凸增大。 盛林 汪学松 吴志宏 翟吉良 李书纲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有限元分析 经皮骨髓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27例 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探讨经皮骨髓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 :于股骨头坏死区注入新鲜的骨髓干细胞 ,刺激骨细胞的再生。结果 :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扩大 ,尤其是外展功能恢复明显 ,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4~ 1 2个月后 X线表现死骨有吸收 ,坏死区明显减小或消失。结论 :经皮骨髓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损伤小、疗效好 ,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病人可有效的恢复髋关节的功能。 汪学松关键词:早期股骨头坏死 腰椎间盘退变后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腰椎间盘退变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正常腰椎的CT图像进行预处理后,导入ABAQUS软件建立正常椎间盘L3~L4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椎间盘退变后对应的材料属性,建立退变椎间盘L3~L4节段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加0.3MPa均布轴向压缩载荷,比较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的纤维环、髓核、软骨终板、关节突关节的应力。结果与正常椎间盘比较,退变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纤维环周边承受较大应力,髓核的压应力明显降低,软骨终板的应力集中在外周偏后;关节突关节面的应力明显增大。结论有限元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椎间盘退变对腰椎的影响,是对临床研究的必要补充。 闫家智 吴志宏 汪学松 邢泽军 赵宇 仉建国 王以朋 邱贵兴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 有限元分析 退变性脊柱侧弯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总结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共53例,其中男9例,女44例,平均年龄66.5岁(56~80岁),所有患者均行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并记录Cobb角;对照组47例,由部分接受骨密度检测的住院患者构成,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腰椎管狭窄症18例,均不合并脊柱侧弯,男16例,女31例,平均年龄64.7岁(54~83岁);两组患者均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并分别记录股骨颈、Ward,S三角和股骨大粗隆及腰椎椎体(L1-L4)的骨密度值及T值,分析患者Cobb角与对应T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确诊的53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中,平均Cobb角为32.1°±7.3°(11.6°~47.2°),平均T值为-2.87±0.78(-4.81^-0.78),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46例,骨量减少7例;对照组平均T值为-2.08±1.08(-4.76~0.56),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18例,骨量减少2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Cobb角与T值无相关性。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脊柱侧弯程度与骨质疏松程度无相关,骨质疏松症是退变性脊柱侧弯发病的危险因素。 翟睿 汪学松 金传峰 王明民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腰椎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建立腰3-4节段的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有限元模型,评估固定前后系统的应力变化,探讨后路内固定对腰椎和内固定器械的力学影响。方法利用Pro/E三维建模软件模拟脊柱后路的钉棒内固定系统,MIMICS软件模拟手术实际操作,建立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前后的腰3-4节段三维实体,导入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腰4椎体做收敛性分析,建立5种不同网格划分数目的腰4模型进行验证。分析椎体和螺钉系统在0.5mPa轴向压力下的力学变化。结果在均布压力下,腰4模型位移为0.00125815mm,与基准位移的误差只有0.8167%,模型收敛性好。在轴向压力作用下,固定后的椎体、椎间盘和内固定的应力发生明显变化,椎间盘的应力集中部位由后外侧转向前外侧,固定椎体产生的应力明显减小,应力遮挡效应明显。螺钉根部的上下方,存在着明显的应力集中,且上一椎体固定的螺钉要比下一椎体的螺钉承受应力大。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和有限元分析结合的方法,可以模拟腰34节段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较直观地观察脊柱后路固定前后系统的力学变化。 闫家智 吴志宏 徐日新 汪学松 邢泽军 赵宇 仉建国 沈建雄 王以朋 邱贵兴关键词:腰椎 内固定器 股动脉灌注并经皮骨髓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根据股骨头坏死的病因 ,阐明采用股动脉药物灌注并经皮骨髓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选择性的注入某些扩血管、解痉、扩容、溶栓的药物 ,再于股骨头坏死区注入新鲜的骨髓干细胞 ,刺激骨细胞的再生。结果 :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扩大 ,尤其是外展功能恢复明显 ,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4~ 1 2个月后X线片表现死骨有吸收 ,坏死区明显减小或消失。结论 :股动脉药物灌注并经皮骨髓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损伤小 ,疗效好 ,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病人可有效的恢复髋关节的功能。 汪学松 陈丹 胡守成 孙泉 孙桂森关键词:股动脉 灌注 骨髓移植 早期股骨头坏死 籽骨与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相关解剖学关系 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籽骨在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形成中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4例成人甲醛防腐固定标本拇掌指关节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在籽骨部位的肌腱用加压针头分别注入适当生理盐水使腱鞘局部膨胀,制造模拟狭窄性腱鞘炎标本,进行模拟动力学观察。结果:解剖学研究发现,拇长屈肌腱位于两粒籽骨和籽骨间横韧带构成的一个类似于"指环"的封闭式结构里,在此结构中,拇掌指关节在做过伸、过屈时,易导致拇长屈肌腱与籽骨的摩擦加大而受到损伤。而且,籽骨和掌骨之间没有骨性连接,为纤维软骨样软组织连接,导致籽骨和掌骨之间可以微动,拇指屈伸时,籽骨和掌骨间的微动导致拇长屈肌腱与籽骨摩擦进一步加大,籽骨易脱位,产生籽骨嵌顿于掌指关节,造成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损伤。两粒籽骨间存在籽骨横韧带,为"指环"顶部的封口的韧带,如果切断,可以导致拇长屈肌腱自"指环"滑出,产生"弓弦"效应。结论:经临床和解剖学研究证实,籽骨与狭窄性腱鞘炎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籽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或促进狭窄性腱鞘炎的形成。 汪学松 邱贵兴 翁习生 高增鑫 翟吉良关键词:腱鞘炎 籽骨 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