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东颖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信息扩散
  • 3篇扩散
  • 1篇地表
  • 1篇地表热环境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学
  • 1篇灾害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灾害
  • 1篇热岛效应
  • 1篇理学
  • 1篇净初级生产力
  • 1篇空间分异
  • 1篇雷暴
  • 1篇缓冲区

机构

  • 8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瓦格宁根大学

作者

  • 8篇周东颖
  • 7篇张丽娟
  • 3篇范怀欣
  • 3篇张利
  • 3篇刘栋
  • 2篇马艳敏
  • 2篇陈红
  • 1篇李文亮
  • 1篇马骏
  • 1篇张金峰
  • 1篇高玉红

传媒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动态模拟被引量:3
2011年
CLUE-S模型是研究中小尺度规模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模型,哈大齐工业走廊面积为3451044hm2,属于大尺度规模的研究区域。本研究基于哈大齐工业走廊1990、2000、2005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利用CLUE-S模型首先对哈大齐工业走廊所属的7个市县土地利用变化分别进行模拟,然后将各市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图进行拼接,采用面积优先法解决拼接时所遇到的行政区边界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不连续面,实现了利用CLUE-S模型模拟大尺度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哈大齐工业走廊地区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趋势表现为耕地数量将略有增加,约增加2.62%,建设用地将明显增加,约增加24.37%,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较为突出,分别减少11.17%、6.44%、18.04%,未利用地减少约5.58%。
张丽娟李文亮刘栋周东颖P.H.Verburg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CLUE-S模型哈大齐工业走廊
黑龙江省1896年和2009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研究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植被反映陆地植被的碳固定能力,是表征陆地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是理解地表碳循环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估算地球支持能力和评价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
周东颖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
文献传递
黑龙江省区域氧气生产量估算及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MODIS数据产品为数据源,采用ERDAS和GIS等软件,在运用C-FIX模型估算绿色植物净初级生产力(NP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的基础上,以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氧质量比为理论依据,结合ARCGIS空间分析手段,实现了基于栅格数据的氧气净生产量估算及空间分布和差异性的分析。分析了黑龙江省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氧气净生产量、变化量以及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黑龙江省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净氧气产量分别为3.907×108t、3.562×108t和3.241×108t,2010年总氧气净生产量比2000年减少6.662×107t,年均减少率为1.71%;黑龙江省氧气净生产量空间分布以东南部、西北部、中部偏北地区及三江平原的东北部为高值区,西南部为低值区;不同土地类型的氧气净生产量差异显著,产氧量从高到低为林地、湿地、草地、旱地、其他;黑龙江省氧气净生产量在2000—2010年间呈减少趋势,且减少趋势逐渐增大,净氧气量减少主要是因为植被覆盖率减少所致。从行政区的划分来看,哈尔滨、伊春等地区植被退化明显,同时,这些地区氧气产量减少也最为严重,其余地区的植被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黑龙江省中部、东南部和西部2000—2010年间净氧气产量变化率较大,减少率普遍在20%以上,其中,小兴安岭地区净氧气产量减少最为严重,减少率超过40%,而东北部和北部变化相对较小。
马骏张丽娟周东颖马艳敏
关键词:地理学空间分异
哈尔滨市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风险评估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哈尔滨市气象站1971—2005年夏季气温、降水和雷暴资料,运用指标模型及信息扩散理论对哈尔滨市低温冷害、旱涝灾害及雷暴天气进行了规律分析和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发生低温冷害的机率较大,但发生次数及频率在总体上则呈下降趋势;哈尔滨地区是旱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但是从整体来看强度不大,35年来的发生频率都在65%以上,少有强灾害发生;哈尔滨市35年来年平均雷暴日数约为33.54天,全年雷暴日数超过50天的强灾年只有一年,雷暴灾害主要集中在6、7、8月。通过对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哈尔滨市主要气象灾害中,旱涝灾害的发生风险是最高的,其次是低温冷害。
周东颖张丽娟张利范怀欣
关键词:气象灾害信息扩散风险评估
哈尔滨市道路系统与城市热岛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哈尔滨市1989,2001,2007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利用单窗算法对地面温度进行反演,分析哈尔滨市热场的分布情况,并与20世纪90年代地形图结合来分析道路系统间的温度情况及其与城市热岛的关系。结果表明:铁路和公路温度差异显著且处于不同温度区的铁路温度也有显著的差异;铁路沿线地区热岛效应比较显著,铁路能使周围一定区域温度升高;公路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廊道系统,对城市热岛有一定的阻隔、减缓作用;哈尔滨市铁路对热岛的影响范围不超过300 m,公路对城市热岛的降温作用最大值不超过0.4℃,在120 m以外降低作用很小或没有;绿化率的不同也影响道路对城市热岛的作用效果。
张利张丽娟周东颖刘栋范怀欣
关键词:热岛效应缓冲区
大庆市城市扩展与地表热环境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从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着手,选取1990、2001、2006年3年的LandsatTM/ETM遥感数据,采用单窗算法对大庆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通过从热岛强度、不同类型下垫面转换对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重心转移等方面分析了大庆市地表温度随城市扩展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庆市的城镇面积、城镇用地比重与城市的扩展程度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持续增长趋势;同时,大庆市高温区的面积在1990与2006年期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而低温区与常温区面积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在对下垫面热效应贡献研究中,城市用地较其他类型地块对其贡献最大,而在其他类型下垫面地块向城市用地的转换过程中,均表现出正温度效应;大庆市城市扩展方向与下垫面温度场变化方向相同,因此城市地表热环境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用地的扩张。
范怀欣张丽娟马艳敏周东颖
关键词:地表热环境
黑龙江省雷暴空间分布规律及预测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笔者利用信息扩散理论对黑龙江省1971—2005年81个气象站的雷暴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GIS制图技术绘成雷暴日数分别为25、30、35、40天的概率区划图,同时应用灰色GM(1,1)模型针对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重要城市未来50年发生雷暴日数≥30天的多雷暴天气进行预测,以期通过预报和采取适当对策最大程度减少雷暴灾害对城市的影响。结果表明:(1)35年来,黑龙江省年平均雷暴日数,中部及中南部较多,东部平原地区较少。(2)全省雷暴发生概率最高值区位于中部和中南部,最低值区位于东部。(3)在未来50年里,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出现雷暴日数≥30的多雷暴年份的次数分别为9、7、6、4、8次,其出现的概率值分别为18%、14%、12%、8%、16%。
张金峰张丽娟陈红高玉红周东颖
关键词:雷暴信息扩散灰色预测
黑龙江省暴雪时空分布特征与发生风险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暴雪是黑龙江省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基于1970-2006年黑龙江省78个市(县)的逐日降雪资料,对暴雪初、终日分布规律,暴雪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信息扩散理论计算了各市(县)发生不同暴雪日数的概率风险估计值,并结合GIS技术进行风险区划.研究表明:黑龙江省暴雪初始日期和终止日期37 a来变化不大,初始日出现在10月上、中旬,终止日出现在4月的中、下旬;暴雪日数集中在11、12、3月,尤以11月最多.年总暴雪日数的年际变化呈递增趋势;空间上,北部大兴安岭、黑河地区,中北部伊春地区,东北部佳木斯地区年平均暴雪日数多于其他地区.黑龙江省暴雪异常年与厄尔尼诺年有很好的相关性,厄尔尼诺年及前、后年是暴雪异常年频发时期.基于信息扩散理论,以黑龙江省78个市(县)1970-2006年的年暴雪日数为基础,分别对各市(县)发生不同暴雪日的概率风险进行计算,获得出现某一暴雪日数的风险情况为:暴雪日数为≤18 d时,全省均为1 a一遇到2 a一遇的中、高风险区;暴雪日数为≥20 d、≤24 d时,北部以4 a一遇、2 a一遇的轻、中风险为主,西南部、南部以4 a三遇,1 a一遇的中、高风险为主;暴雪日数为28 d、30 d时,全省几乎为4 a三遇至2 a一遇的中风险区;暴雪日数>30 d全省均为轻风险区,可视为无风险.
张丽娟陈红刘栋张利周东颖
关键词:暴雪信息扩散风险区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