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红

作品数:35 被引量:272H指数:10
供职机构:海南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降水
  • 6篇台风
  • 4篇信息扩散
  • 4篇灾害
  • 4篇气候
  • 4篇热带
  • 4篇扩散
  • 4篇雷暴
  • 3篇气候特征
  • 3篇区划
  • 2篇登陆
  • 2篇源区
  • 2篇源区分析
  • 2篇年代际
  • 2篇气象
  • 2篇强降水
  • 2篇强台风
  • 2篇区划研究
  • 2篇污染
  • 2篇课程

机构

  • 19篇海南省气象台
  • 14篇哈尔滨师范大...
  • 4篇南海气象防灾...
  • 4篇海南省气象科...
  • 3篇海南省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海南省环境科...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深圳大舜激光...

作者

  • 34篇陈红
  • 9篇张丽娟
  • 8篇郭冬艳
  • 6篇高玉宏
  • 6篇张金峰
  • 5篇李勋
  • 4篇李文亮
  • 3篇林建兴
  • 3篇陈有龙
  • 3篇杨昌贤
  • 3篇李凡
  • 2篇吴胜安
  • 2篇杨仁勇
  • 2篇张春花
  • 2篇姜涛
  • 2篇丹利
  • 2篇吴春娃
  • 2篇李云艳
  • 2篇周东颖
  • 2篇高玉红

传媒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气象研究与应...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气象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冰川冻土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福建气象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 1篇美术教育研究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中化学“5E学习环”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化学课程是高中学习阶段一门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重要课程。新课程改革提倡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5E学习环”教学模式与高中化学课程契合度较高。基于对学习环模式的研究,对“5E学习环”教学模式的兴趣,以及高中化学的...
陈红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课程改革
文献传递
11月登陆海南岛的两个台风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对台风“尼伯特”和9025号台风环流形势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及风场、T-Td等要素场分析,寻找导致这两个11月登陆海南岛的台风路径相似及其在海南岛造成的降水强度分布不一致的原因。
郑艳周芝锋陈红
关键词:降水分布
文献传递
海口市区臭氧污染变化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海口市作为我国著名的热带滨海城市之一,地理环境特殊,气候资源独特。为深入认识海口市臭氧(O_(3))污染变化规律及污染物潜在贡献源区,也为进一步开展O_(3)污染预报预警和区域联防联控提供技术支撑,利用海口市区4个环境监测数据,结合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后向轨迹模拟、聚类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法、潜在源区贡献因子算法和权重轨迹方法分析了海口市最大8 h平均(O_(3)-8h)质量浓度年际变化、月际变化、日变化及与气象影响因子的关系,影响O_(3)-8h质量浓度的主控因子,并探讨了O_(3)传输路径和潜在贡献源区。结果表明,2013—2020年海口市区4个站点O_(3)-8h质量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龙华站的趋势系数达到了0.929,通过了99.9%的信度检验;O_(3)-8h质量浓度月际变化呈“V”型分布,最大值出现在10月;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5:00附近;平均气温在18—28℃之间,相对湿度位于65%—80%,太阳辐射日总量在6—23 MJ·m^(−2)之间,日照时数位于4—10 h·d^(−1),受4—6 m·s^(−1)之间的东北风影响时,海口市O_(3)-8h质量浓度容易超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10 m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和大气压是主控因子;后向轨迹和潜在源区分析发现,秋季的内陆中短距离气流和沿海长距离气流,春季的沿海中短距离气流和冬季内陆短距离气流容易造成O_(3)-8h质量浓度超标,其中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是O_(3)污染的主要贡献源区。
符传博符传博丹利陈红
关键词:气象因子后向轨迹
基于空间模型和CA的城市用地扩展模拟研究——以大庆市为例被引量:30
2010年
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建模工具,将城市发展适宜性模块、邻域影响模块、约束影响模块、随机影响模块进行集成,实现CA模型的构建,并以大庆市为例对城市建设用地未来发展进行模拟。研究认为:(1)将GIS空间分析和CA模型集成,模型结构清晰,避免二次程序开发;(2)根据大庆市特点,考虑资源开发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人口增长对随机因素的影响;(3)大庆市2015、2020年城市面积将继续扩展,城市重心将明显向北移动,并具有向东移动的趋势。
高玉宏张丽娟李文亮刘栋陈红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
两类季风槽特征及海南岛的强降水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提高海南季风槽暴雨预报水平,深入了解南海季风槽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强降水形成的影响,提高海南季风槽暴雨预报水平,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1°×1°)及海南岛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2001—2020年的5—9月205次南海季风槽活动及海南岛强降水(3站以上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季风槽位置按分为两类(Ⅰ、Ⅱ类),分别对其强降水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进行多样本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海南的季风槽过程年均出现10.3次,年均58.4 d,一次过程平均5.7 d,其中强降水占7.1%,主要发生在8月和9月,Ⅰ类季风槽在8月最活跃,9月最易产生强降水,Ⅱ类季风槽最活跃和强降水占比最高的月份均为9月,两类强降水的暴雨高频区分布差异较大,Ⅱ类更容易出现极端降水。(2)高层南亚高压的辐散作用、中低层强盛的季风和季风槽是发生强降水的前提,但季风槽位置不同导致影响降水的系统配置有区别。Ⅰ类强降水的发生与季风槽切变线位置、结构密切相关,季风将水汽和能量向槽区输送,季风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特征使低层的对流和上升运动得以建立和加强从而产生降水,暴雨高频区与切变线南侧、气旋式环流右侧辐合条件最强的区域对应;Ⅱ类则与季风槽北侧低空急流有关,低层水汽和能量通过低空急流向位于急流左前方的海南岛输送,并在海南岛产生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导致强降水发生。(3)降水强弱分布与海南岛钟状特殊地形结构也有紧密联系,两类季风槽暴雨高频区均与地形强作用区有很好的对应,但由于低层背景风不同,二者存在明显差别。
陈红郭冬艳吴俞李勋
关键词:季风槽强降水环流特征低空急流
一次东风波的垂直螺旋度分析
1°×1°的NCEP资料计算垂直螺旋度,对2008年10月17—18日海南岛出现的东风波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东风波区域中,垂直螺旋度的空间耦合分布是引起降水的重要机制,其强度...
陈红吴春娃黄耀怀
关键词:暴雨垂直螺旋度
哈尔滨市近50年气温的突变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基于哈尔滨市气象站1951-2005年的气温观测资料,应用一元线性回归、高斯九点滤波、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哈尔滨市气温变化的周期性、阶段性、倾向性,不稳定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1)哈尔滨市气温在20世纪50-60年代增温不明显,进入70年代增暖幅度开始增加,到了80-90年代增暖尤为显著;(2)哈尔滨市气温在1964年首次发生突变;春季气温在1957年首次发生突变;夏季气温在1973年首次发生突变;秋季气温在1984首次发生突变;冬季气温在1969年首次发生突变;(3)哈尔滨市气温近50年上升了1.9℃,气温的变化速率为0.38℃/10a;(4)各季节对哈尔滨市气温的增暖贡献以春冬为主,且主要集中在2~3月,夏秋虽有增加,但并不明显。
张金峰张丽娟陈红高玉红
关键词:气温年代际变化
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案例构建研究
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在地理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地理教学在农村中学进行改革,是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乃至高效性尤其显得急切和迫切,能够切实开展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是十分有必要...
陈红
关键词:初中教育地理课程高效课堂教学管理
强台风黑格比的路径和降水诊断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利用1°×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要素、中尺度自动站、地面加密探测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综合分析环流背景对强台风黑格比的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对黑格比影响过程的物理量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路径稳定西北偏西行的主要原因是500hPa副高为带状分布,副高南侧边缘偏东和东南引导气流加强,台风北侧最大东风风速与南侧的最大西风风速之差增大;(2)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分析发现对流单体回波在雨带的上游(海上)发展,移动到下游(陆地)迅速减弱;空中垂直液态含水量对于台风降水的演变趋势、降水量估测和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在台风暴雨系统中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由于液态含水量的密实程度不同,降水效率差异极大,有时可使降水量的差异达到2.5倍甚至更大;多普勒雷达产品1小时降水量与实际降水落区和降水量有较好的一致性,而降水落区的表现最好。1小时降水量产品与雷达反射率以及空中垂直液态含水量产品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3)"黑格比"在西北偏西移动过程中其垂直运动、涡度、水汽通量散度等各物理量场均表现出有利于降水加大的特征。
杨昌贤陈红郭冬艳李云艳
关键词:强台风降水
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偏东气流引发的异常强降水过程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热带低压异常强降水对海南省造成的巨大影响,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此次热带低压缓慢移动且长时间维持而引发的海南省强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层热带低压倒槽的移速快于低层,在暴雨区形成了一支自下而上向西倾斜的上升气流,海南岛暴雨区上空恰好存在着对称不稳定,斜升气流引起了对称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使低层不稳定发展,有利于海南岛暴雨的发生.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北方大陆冷高压与南海热带低压冷暖系统相互作用,热带低压移动缓慢,对流层(副高西南侧)存在的这一支偏南风急流和850hPa的偏东或东南风气流含有丰富的水汽,使得热带低压强度较长时间维持存在.通过对各个物理量场分析表明:海南岛暴雨区域可以从水汽通量相对散度上看出来,且假相当位温的特征说明海南岛暴雨区域中、低层大气具有强不稳定性特征,垂直速度的分析发现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也有利于此次强降水产生.
赵付竹吴春娃杨昌贤陈红
关键词:热带低压强降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