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洺逸

作品数:1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专利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11篇巨核
  • 10篇分化
  • 8篇核细胞
  • 7篇巨核细胞
  • 5篇干细胞
  • 4篇微囊
  • 4篇细胞活性
  • 4篇活性
  • 3篇祖细胞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血小板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细胞分化
  • 2篇核酸
  • 2篇核苷酸
  • 2篇核苷酸序列
  • 2篇分化潜能
  • 2篇泊洛沙姆

机构

  • 1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华南生物医药...

作者

  • 12篇曲洺逸
  • 11篇裴雪涛
  • 11篇谢小燕
  • 7篇岳文
  • 7篇陈琳
  • 5篇房芳
  • 3篇王静雪
  • 3篇何丽娟
  • 2篇张秀媛
  • 2篇李艳华
  • 2篇刘大庆
  • 2篇张博文
  • 2篇习佳飞
  • 2篇吕洋
  • 2篇范增
  • 1篇张文成
  • 1篇刘一鸣
  • 1篇南雪
  • 1篇贾雅丽
  • 1篇姚海雷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泊洛沙姆在诱导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或巨核分化中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泊洛沙姆在诱导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或巨核分化中的用途。在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或巨核分化体系中添加泊洛沙姆,能够诱导、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或巨核分化,且增殖快,巨核分化效率高。
裴雪涛陈琳谢小燕岳文张秀媛吕洋王静雪刘大庆李艳华何丽娟姚海雷曲洺逸
文献传递
microRNA-125b促进巨核系造血细胞分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目前血小板需求量大,而来源紧张及潜在的血液传播疾病使得血小板的临床应用面临严峻挑战,为寻找更为安全充足的血小板替代品,许多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技术。然而目前体外诱导生成巨核系细胞及血小板仍有很多技术问...
曲洺逸
关键词:血小板巨核细胞细胞分化
微囊泡在诱导干细胞巨核分化中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微囊泡在诱导干细胞巨核分化中的用途、用于诱导干细胞巨核分化的培养基以及促进干细胞巨核分化的方法。在干细胞向巨核细胞培养分化的体系中添加微囊泡,能够有效提高巨核分化效率和获得的巨核细胞或血小板的细胞活性。
裴雪涛谢小燕曲洺逸
文献传递
泊洛沙姆188对体外三维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泊洛沙姆188(P188)对体外三维(3D)培养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接种于细胞瓶和细胞培养袋中,后者采用WIGGENS摇床模拟生物反应器进行3D培养。在巨核细胞诱导培养基中加入P188体外培养14d,观察细胞形态、计数细胞数并计算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巨核细胞表面标志表达情况。结果与采用传统的细胞培养瓶二维(2D)培养诱导巨核细胞相比,2D+P188培养组巨核系CD41+、CD41+/CD61+、CD61+细胞数明显增加(P值均〈0.01);在3D培养中加入P188,细胞体积变大,核形状不规则,胞质含紫红色颗粒,细胞分化更接近成熟。2D培养、3D培养及3D+P188培养组组间巨核细胞表面标志CD41、CD41/CD61、CD6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SD—t检验两两比较显示,与2D培养相比,3D培养诱导巨核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数均降低(P值分别为0.018、0.027),3D+P188培养组细胞数、细胞存活率与2D和3D培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3D培养组巨核细胞CD41/CD61表达水平为(36.30±1.27)%,高于2D培养组的(23.95±1.34)%(P=0.002),3D+P188培养组CD41/CD61表达水平更高[(59.45±1.20)%]。结论3D培养有利于巨核系祖细胞诱导分化,但细胞存活率低,加入P188,细胞生存状态好,且诱导效率更高。
陈琳岳文谢小燕张秀媛吕洋刘大庆习佳飞曲洺逸范增房芳裴雪涛
关键词:巨核细胞泊洛沙姆诱导分化
核酸在提高细胞巨核分化效率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出了核酸在提高细胞巨核分化效率中的用途以及提高细胞巨核分化效率的方法,所述细胞具有巨核分化的潜能,所述核酸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在细胞中过表达具有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的核酸,...
裴雪涛谢小燕曲洺逸岳文房芳陈琳何丽娟张博文
微囊泡在诱导干细胞巨核分化中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微囊泡在诱导干细胞巨核分化中的用途、用于诱导干细胞巨核分化的培养基以及促进干细胞巨核分化的方法。在干细胞向巨核细胞培养分化的体系中添加微囊泡,能够有效提高巨核分化效率和获得的巨核细胞或血小板的细胞活性。
裴雪涛谢小燕曲洺逸
文献传递
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分化为不同阶段红系祖细胞的动力学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不同阶段红系祖细胞的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用0.5%甲基纤维素沉降脐带血红细胞及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单个核细胞,在含EPO、SCF、IGF-1等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体系中诱导其定向分化为红系祖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存活率、细胞集落形成情况,并检测不同阶段细胞红系特异性表面标志CD71和CD235a的表达。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逐渐增多,14 d细胞可扩增140倍左右,收集诱导后的细胞进行瑞氏吉姆萨染色,可见大量红系祖细胞,诱导后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强,形成的克隆大部分为红系集落。诱导过程中,14 d前CD71、CD235a的表达逐渐增高。按细胞表面标志表达的不同可将诱导的细胞分为4群,分别对应红系祖细胞的不同阶段;随着诱导天数的增加,各时间点细胞对应的早期红系祖细胞群(P2、P3)比例逐渐下降,中晚期红系祖细胞群(P4、P5)的比例逐渐上升。结论:无血清培养基添加细胞因子组合的红系诱导培养体系可较好地诱导扩增红系祖细胞,流式分选可获得相对均一而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红系祖细胞群体。获得了红系祖细胞体外分化的动力学数据,为今后进一步优化红系诱导分化体系获得均一的红系祖细胞奠定了基础,并对未来利用干细胞制备均一的红系祖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王金明习佳飞曲洺逸王静雪刘一鸣陈琳谢小燕李艳华南雪岳文裴雪涛
关键词:脐带血红系祖细胞单个核细胞细胞动力学
核酸在提高细胞巨核分化效率中的用途
本发明提出了核酸在提高细胞巨核分化效率中的用途以及提高细胞巨核分化效率的方法,所述细胞具有巨核分化的潜能,所述核酸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在细胞中过表达具有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的核酸,...
裴雪涛谢小燕曲洺逸岳文房芳陈琳何丽娟张博文
文献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分化为巨核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共培养对体外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生成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得到骨髓和脐带2种来源的MSC,并对它们进行表面标志和多向分化能力的鉴定,同时通过实时定量PCR及对RT-PCR产物的电泳分析,对比相同培养代数下2种MSC表达造血因子的情况;用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通过直接接触或Trans-well分隔的方式分别与MSC共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检测巨核系特异性的表面标志和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骨髓和脐带来源的MSC均分泌对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的造血因子,与造血干/祖细胞直接共培养,对于巨核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化效果不明显;在非接触共培养的条件下,对巨核细胞的增殖及分化都产生促进作用,且骨髓来源的MSC较脐带来源的MSC效果更加明显。结论:MSC与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非接触培养,对其向巨核分化和增殖的促进作用明显,本实验所用的骨髓来源MSC促分化效果更好。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优化巨核系诱导分化体系奠定了基础,并对未来体外大规模制备巨核系祖细胞应用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曲洺逸王静雪王静雪王思涵房芳陈琳张文成贾雅丽岳文谢小燕
关键词:巨核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共培养
微囊泡在诱导干细胞巨核分化中的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微囊泡在诱导干细胞巨核分化中的用途、用于诱导干细胞巨核分化的培养基以及促进干细胞巨核分化的方法。在干细胞向巨核细胞培养分化的体系中添加微囊泡,能够有效提高巨核分化效率和获得的巨核细胞或血小板的细胞活性。
裴雪涛谢小燕曲洺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