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小平

作品数:28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4篇化疗
  • 4篇PICC
  • 3篇血栓
  • 3篇手术
  • 3篇集箱
  • 2篇单次
  • 2篇等效性
  • 2篇血浆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生物等效
  • 2篇生物等效性
  • 2篇手术配合
  • 2篇痰标本
  • 2篇尿液
  • 2篇尿液标本
  • 2篇皮肤
  • 2篇切除
  • 2篇肿瘤

机构

  • 26篇湖南省肿瘤医...
  • 6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林小平
  • 9篇李旭英
  • 8篇杨农
  • 7篇李坤艳
  • 6篇蒋云
  • 6篇仇宇
  • 5篇罗晨辉
  • 5篇李金花
  • 4篇李洁
  • 4篇张永昌
  • 3篇曾亮
  • 3篇袁忠
  • 3篇谭艳
  • 2篇欧阳取长
  • 2篇陈磊
  • 2篇林琴
  • 2篇周春花
  • 2篇谌永毅
  • 2篇王静
  • 1篇邓富良

传媒

  • 4篇肿瘤药学
  • 3篇当代护士(上...
  • 2篇中国护理管理
  • 2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华护理学会...

年份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化疗不良反应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应用进展被引量:21
2019年
通过对化疗不良反应预警系统构建及应用进行综述,并从化疗不良反应预警系统的概述、化疗不良反应预警系统的具体功能模块内容及护士在预警系统应用的作用方面进行介绍,总结相关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与借鉴。
李旭英谌永毅石汉平王可李星凤李金花胡美华林小平魏涛谭艳
关键词:化疗药物毒性预警模型
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经验总结
2016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经验总结.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化疗置入PICC的32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进行随访监测.临床有症状的可疑PICC相关性血栓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结果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6%,71.42%的血栓发生在置管后7天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在导管型号,置管前D-二聚体值,病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综合多因素进行评估,重点关注置管前D-二聚体值,做好同步抗凝预防;置管后指导患者适当活动、饮水,及时处理化疗反应,密切观察置管肢体的变化,及早发现及处理血栓,谨慎保管及拔管,是降低血栓形成,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林小平李洁蔡想赵姣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
便捷式临床常规标本分类收集箱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便捷式临床常规标本分类收集箱。;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临床标本分类收集。;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5.本外观设计产品包含两个...
张苗苗张永昌曾亮杨农林小平
抗凝治疗血液高凝状态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液高凝状态肺癌患者PICC置管前后抗凝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初次PICC置管的血液高凝状态肺癌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初次PICC置管的血液高凝状态肺癌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在PICC置管期间按常规方法预防静脉血栓发生,观察组在常规预防的基础上增加置管前后抗凝治疗,比较2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和PICC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和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观察组与对照组PICC留置时间分别为95.5(21.00,117.25)d和108(97.000,130.2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9,P=0.025)。结论血液高凝状态肺癌患者在PICC置管前后抗凝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并能延长PICC留置时间。
林小平谌永毅王黎黎夏琼李旭英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血液高凝抗凝治疗
肿瘤外科的无瘤技术和原则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已证实,无瘤操作技术可有效减少根治性手术后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从而改善病人预后,延长病人的无瘤生存期。无瘤技术是肿瘤外科医护人员在手术中必...
林小平陈云芳
关键词:肿瘤外科无瘤操作技术癌细胞医源性扩散
文献传递
HPLC-UV色谱法检测人血浆中左亚叶酸钙浓度
2011年
目的建立在人血浆中测定左亚叶酸钙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色谱法,内标为对氨基苯甲酸,流动相为乙腈:甲醇:磷酸盐缓冲液(50mM,pH4.0)=8:6:86,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90nm,血浆样品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提取。结果目标色谱峰分离效果好,无内源性杂峰干扰。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0%,测定血药浓度线性范围为50.0~10000ng·mL-1(r2=0.9998),最小检出限25.0ng·mL-1。各项稳定性考察均合格。结论本法准确,灵敏度较高,可用于注射用左亚叶酸钙在人血浆中的检测和注射用左亚叶酸钙的人体内研究。
罗晨辉邓富良李坤艳陈本美仇宇蒋云林小平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血浆
跟踪护理在留置PICC患者治疗间歇期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2014年
目的通过对留置PICC患者治疗间歇期实施跟踪护理,提高患者带管的安全性。方法选取104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院内常规健康教育和导管维护,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后跟踪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留置PICC期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通过实施跟踪护理在留置PICC期间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静脉炎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为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6%(P<0.05)。结论跟踪护理的实施明显提高了留置PICC治疗间歇期患者带管的安全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李洁林小平
关键词:跟踪护理PICC安全管理
单次及多次口服奥美沙坦酯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中国健康受试者单剂量或多次口服奥美沙坦酯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特征。方法单剂量实验:12名筛选合格的受试者,采用开放、随机、单剂量、三周期、3&#215;3拉丁方设计方法将试验分为3组,每组4名,每周期分别服用相对应剂量的药物,且每周期服药前经过7 d的洗脱期。多次给药试验:12名健康受试者每天服用20 mg奥美沙坦酯,连续4 d。采集服药前0 h及服药后48 h内的血样,分析体内药物各PK参数。结果单剂量服用奥美沙坦(20、40、80 mg)后体内血浆最大浓度(Cmax)分别为(1016±349)、(1503±266)、(2516±1196) ng/ml;消除半衰期(t1/2)为(5.2±1.2)、(5.6±1.6)、(6.2±0.9)h;多次服用奥美沙坦20 mg后Cmax和t1/2分别为(894±301)ng/ml、(6.4±1.2) h,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间t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剂量试验中,当服药剂量在20∽80 mg范围,AUC0-肄、AUC0-48、Cmax等PK参数与药物剂量呈线性关系。结论奥美沙坦酯20 mg,1 d/次的给药方案在体内不会造成蓄积作用。
李坤艳仇宇仇宇罗晨辉蒋云林小平罗晨辉王静
关键词:奥美沙坦酯药代动力学
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对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提供参考。
彭思意魏涛李旭英袁忠林小平许湘华林琴
关键词:PICC血栓
两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在人体中的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两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在人体中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随机自身交叉试验设计。分别给予受试者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均含单硝酸异山梨酯60 mg),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单硝酸异山梨酯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1)单硝酸异山梨酯参比制剂(R)与受试制剂(A)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 max(772.95±106.68 vs.767.84±108.54)ng/mL、T max(5.78±0.81 vs.5.72±0.83)h、AUC 0-36(11219.57±1731.61 vs.10897.97±1670.59)ng·h^-1·mL^-1和AUC 0→∞(12432.67±2050.36 vs.11865.56±1937.85)ng·h^-1·mL^-1均较为接近;(2)T max经非参数检验,两种制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UC 0-36、AUC 0→∞和C max在不同制剂间和不同周期间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4)受试制剂AUC 0-36和AUC 0→∞的90%可信区间均未超出参比制剂相应AUC 0-36和AUC 0→∞的80%~125%的范围;(5)受试制剂的C max的90%可信区间,也未超出参比制剂C max的70%~143%的范围。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F(以AUC 0-36作为评价依据)为102.9%。结论:受试制剂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等剂量的参比制剂在人体的吸收速度和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药具有生物等效性。
蒋云杨农陈磊李坤艳林小平
关键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生物等效性气相色谱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