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强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MSCs移植联合电针刺激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内骨形态发生蛋白、胶质细胞和血管再生的影响
- 目的通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移植联合电针/(electric acupuncture, Ea/)刺激治疗脑出血大鼠,观察出血灶及周边骨...
- 杨国强
- 关键词:电针骨形态发生蛋白-2CD68层黏连蛋白
- 文献传递
- 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功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比较心房颤动(AF)与窦性心律患者心房大小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探讨AF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需行体外循环手术无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患者79例,其中,AF患者(AF组)39例,窦性心律患者(窦性组)40例。术前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及左房的内径(LAD)的变化。术中取新鲜的左心耳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AF组LVDd、LVDs、LVPW、IVS均低于窦性组,而AF组LAD明显大于窦性组,AF组与窦性组IVS和LAD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窦性组相比,AF组心肌萎缩变细,纤维化明显,细胞核变小,HE染色变深。结论 AF的原发病中以风湿性心脏病最多见,同时AF的发生多伴有LAD的增大和心肌结构的变化,说明AF使心脏功能发生改变。
- 范学慧李涛杨国强杨艳曾晓荣
- 关键词:心房颤动超声心动图心脏功能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3年
- 脊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多潜能的干细胞,它被移植入脑缺血灶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成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从而发挥着替代受损的神经组织的功能。脑缺血是一种发病急且后果比较严重的疾病,探索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杨国强范学慧萧洪文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血性脑损伤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电针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BMP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和电针(Ea)联合治疗大鼠脑出血性损伤对脑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尾壳核处注射肝素和胶原酶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并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s组)、电针组(Ea)、MSCs组、MSCs移植联合电针组(MSCs+Ea)共4组,每组25只。术后第3 d分别给予注射生理盐水、电针刺激、MSCs移植、MSCs移植联合电针刺激,每组又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1、3、5、7、14 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到相应时间点时麻醉处死大鼠,取脑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MP2的表达。结果:对各组BMP2阳性细胞数比较显示:MSCs+Ea组各时间点比Ns组相应时间点增多(P<0.05),在1、5、7 d时比Ea组上升(P<0.05),在1 d和14 d时比MSCs组增加(P<0.05);MSCs组比Ns组在3 d和5 d时增多,比Ea组在1 d和5 d时上调(P<0.05)。Ns组和Ea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SCs移植和电针联合治疗比单纯的MSCs移植或电针刺激更能促进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BMP2的表达。
- 杨国强萧洪文范学慧范光碧李振王玉波杨朝鲜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电针BMP2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