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珺 作品数:15 被引量:65 H指数:5 供职机构: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陕西省中小学生近视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了解2020年陕西省中小学生近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10—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陕西省10个地市的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3178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远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查。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陕西省中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为69.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448)、学校类型(与小学相比,初中OR=2.364,普通高中OR=5.636,职业高中OR=1.850)、课后读写时间≥1 h(与<1 h相比,1~<2 h OR=1.130,2~<3 h OR=1.136,≥3 h OR=1.196)、视屏时间≥1 h(与<1 h相比,1~<2 h OR=1.167,2~<3 h OR=1.152,≥3 h OR=1.235)、父母一方近视(OR=1.738)和双方均近视(OR=2.689)、视力检查次数(与不检查视力相比,检查1~2次OR=1.181,检查≥3次OR=1.104)与中小学生近视高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郊县(OR=0.891)、做眼保健操(OR=0.791)、在户外进行课间休息(OR=0.938)、眼睛与书本距离≥33 cm(OR=0.830)、家长限制看电子产品时间(OR=0.913)与中小学生近视低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陕西省中小学生近视率相对较高,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应重点关注女生、城区、高年级、视屏时间及课后读写时间过长、父母近视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 王妍昕 史伟 王甜 陈萍 王倩云 赵璐 赵静珺关键词:近视 环境因素 陕西农村学生维生素A与维生素D水平现状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 了解陕西部分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维生素A、维生素D营养现状,为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陕西省参加“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点监测县扶风县、旬阳县、勉县中小学学生,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同位素稀释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血清维生素A、25(OH)D进行测量。结果 调查儿童青少年血清维生素A的水平为(110.0-640.0)ng/m L,均值为(293.0±65.4)ng/m L。第5百分位、第95百分位数和中位数分别为200.0,413.0和284.8 ng/m L。总的维生素A缺乏率为3.8%,亚临床缺乏者为59.2%。随年龄的增长,血清维生素A水平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09,P〈0.05)。25(OH)D的水平为(2.70-43.40)ng/m L,均值为(16.7±6.8)ng/m L。第5百分位、第95百分位数和中位数分别为7.6,29.1和15.3 ng/m L。学生的25(OH)D缺乏率为14.7%,亚临床缺乏者为55.6%。随年龄的增长,血清25(OH)D水平呈下降趋势,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维生素A及25(OH)D的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陕西部分地区农村学生维生素A、维生素D微量营养素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处于亚临床缺乏状态。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大营养改善力度。 赵静珺 常锋 王林江 徐增康 王辛关键词:农村人口 维生素A 维生素D 陕西省中小学校教室环境与学生筛查性近视的关联 2024年 目的 了解陕西省中小学教室环境与学生近视的关联,为制定有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陕西省10个地市所有区县抽取中小学校,以整班为单位对386间教室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对3 760名学生采用对数视力表和非散瞳电脑验光进行视力检查,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小学校教室环境与学生筛查性近视的关联。结果 有2 299名中小学生筛查出近视,检出率为61.14%。调整性别、学段、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电子移动设备使用时间和放学后作业时间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黑板面平均照度、黑板面照度均匀度不合格教室中小学生发生筛查性近视的风险分别是合格教室的1.24(OR=1.24,95%CI=1.08~1.43)和1.31倍(OR=1.31,95%CI=1.06~1.60)(P值均<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黑板面平均照度不合格教室男生检出筛查性近视的风险是合格教室的1.26倍(OR=1.26,95%CI=1.04~1.54),黑板尺寸不合格教室女生检出筛查性近视风险是合格教室的1.55倍(OR=1.55,95%CI=1.19~2.02),黑板面照度均匀度不合格教室女生筛查性近视的检出风险是合格教室的1.38倍(OR=1.38,95%CI=1.01~1.89)(P值均<0.05)。结论 陕西省中小学教室环境卫生合格率有待提高,黑板尺寸、黑板面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不合格与学生筛查性近视发生风险的增加有关。 李敏敏 赵静珺 王妍昕 米白冰 贺文香 史伟关键词:近视 基于降秩回归的膳食模式与中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状的关联性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通过降秩回归法了解中国5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状相关膳食模式及其与抑郁症状关联程度。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2019年在河北、浙江、陕西及湖南四省选取11497名参加"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基线调查的55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67.3±7.6)岁,其中男性占43.1%],收集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疾病史及用药情况等个人信息,利用食物频率表收集膳食摄入信息,利用老年抑郁量表筛查是否具有抑郁症状,切点值为11。采用降秩回归法,分性别提取抑郁相关膳食模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程度。结果在男性中,抑郁症状相关膳食模式以油炸面食、畜肉、加工肉制品、动物内脏、松花蛋摄入频率较高,液态奶/奶粉/奶酪、蛋类(除松花蛋)、坚果摄入频率较低为特征。在女性中,抑郁症状相关膳食模式以油炸面食、畜肉、加工肉制品、动物内脏、松花蛋摄入频率较高,杂粮、水果、液态奶/奶粉/奶酪、蛋类(除松花蛋)摄入频率较低为特征。该膳食模式评分最高的四分位组有抑郁症状的风险显著高于最低的四分位组(男性:OR=3.498,95%CI 2.624~4.663,P<0.001;女性:OR=3.853,95%CI 3.002~4.944,P<0.001)。结论2018—2019年中国5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状相关膳食模式以油炸面食、畜肉、加工肉制品、动物内脏、松花蛋摄入频率较高,液态奶/奶粉/奶酪、蛋类(除松花蛋)摄入频率较低为特征,该膳食模式得分与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 黄绯绯 张继国 贾小芳 黄鑫 吴忠顶 石晓波 赵静珺 刘素念 丁钢强关键词:膳食模式 抑郁症状 硫酸铟遗传毒性机制及Vc拮抗作用的研究 目的:铟(indium,In)是一种稀散金属元素,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近年来已经被广泛地应用,成为现代电子工业中必不可少的功能材料之一。吸收入血的铟迅速转运到软组织和骨骼。胶体状的铟被白细胞吞噬后送到肝和脾的网... 赵静珺关键词:染色体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维生素C 苯酚致V79细胞毒性及DNA损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苯酚(PH)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DNA损伤。方法采用甲基四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 mg/L)苯酚在不同时间染毒(12、24、48h)后对V79细胞的毒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不同浓度(5、10、20、40、80 mg/L)苯酚在不同时间(12、244、8 h)致V79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苯酚对V79细胞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在各浓度和时间组内细胞存活率均随着染毒浓度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25、200、400 m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设置的5个浓度范围内,彗星细胞拖尾率、彗尾DNA%、尾长和OLIVE尾矩随浓度增加而增加,阴性组、低浓度和较高浓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苯酚能抑制V79细胞的增殖,苯酚的细胞毒性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并能引起DNA损伤,主要为单链断裂。 王源源 周建华 赵静珺关键词:苯酚 细胞毒性 V79细胞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大学生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了解大学生抑郁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干预和防治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填式网络在线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基本信息、健康相关行为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9题简版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 魏潇琪 赵静珺 赵丽云 于冬梅 蔡姝雅 姚帆 琚腊红关键词:抑郁情绪 大学生 睡眠 硫酸铟对V79细胞DNA损伤作用的彗星实验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硫酸铟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的DNA损伤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V79细胞为研究对象,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观察不同染毒浓度(0.5、1.0、2.0、4.0、8.0 mmol/L硫酸铟)和不同染毒时间(2、6、12、24 h)的细胞毒性;应用彗星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经不同浓度的硫酸铟染毒不同时间后对V79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当硫酸铟浓度≥0.5 mmol/L时,各染毒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拖尾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硫酸铟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Tail DNA%,尾长,Olive尾矩随染毒剂量增大而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铟可以引起V79细胞急性毒性,细胞存活率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下降。硫酸铟对V79细胞的DNA有损伤作用,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赵静珺 肖卫 刘银梅 王源源关键词:MTT实验 DNA损伤 V79细胞 硫酸铟对V79细胞内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硫酸铟对中国仓鼠肺纤维细胞(V79细胞)内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硫酸铟(0.5、1.0、2.0、4.0、8.0mmol/L)染毒体外培养的V79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2’,7’-荧光素乙二酯和碘化四氯代四乙基苯咪唑羰花青为探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不同浓度硫酸铟染毒12h后V79细胞内ROS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结果]硫酸铟能明显降低V79细胞的存活率;不同浓度硫酸铟作用于V79细胞12h后,细胞内的平均荧光强度从21.60增加到31.10,线粒体膜电位从0.1913降低到0.109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铟能增加V79细胞内ROS的释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对细胞造成损伤。 赵静珺 肖卫关键词:V79细胞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陕西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及遗传度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中小学生近视率,探讨遗传对陕西省中小学生近视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10-12月调查陕西省36939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电脑验光,采用Falconer公式估计遗传度,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近视情况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影响,以分析遗传因素与近视的关联。结果陕西省中小学生近视率为69.4%,女生近视率(73.3%)高于男生(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90,P<0.001),城区近视率(71.3%)高于郊县(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2,P<0.001)。陕西省中小学生近视的一级亲属遗传度为44.2%。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父母一方近视(OR=1.887,95%CI:1.784~1.996)、父母双方均近视(OR=2.917,95%CI:2.630~3.230)均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近视与遗传存在关联,父母近视的学生更容易发生近视。 王妍昕 王甜 赵静珺 惠彤 史伟关键词: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