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莹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篇电极
  • 1篇电池
  • 1篇多孔
  • 1篇多孔结构
  • 1篇氧化镍
  • 1篇氧化性
  • 1篇英文
  • 1篇氢氧化
  • 1篇氢氧化镍
  • 1篇锂离子
  • 1篇锂离子电池
  • 1篇离子
  • 1篇离子电池
  • 1篇膜电极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多孔
  • 1篇纳米多孔结构
  • 1篇孔结构
  • 1篇环境友好
  • 1篇集流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江苏华富能源...

作者

  • 2篇张鉴清
  • 2篇王建明
  • 2篇张丽莹
  • 1篇曹楚南
  • 1篇徐蕾
  • 1篇皮欧阳
  • 1篇练惠勤
  • 1篇居春山
  • 1篇方文斌

传媒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Transa...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以三维纳米多孔铜膜为集流体锡电极的制备及储锂性能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一种新颖的脱合金方法制备厚度为5μm、平均孔径为200~300 nm的三维纳米多孔铜膜,制备过程涉及铜基体上镀锌层的热处理与酸浸过程。以三维纳米多孔铜膜为基体,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制备纳米多孔结构的锡膜电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线衍射分析(XRD)和恒流充放电方法对所制备的膜电极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所制备的多孔锡电极在0.1 C率下的首次充放电中的可逆储锂容量为864 mA·h/g,该容量已接近锡的理论容量(993 mA·h/g);在50次充放电循环后,可逆容量仍有541 mA·h/g。纳米多孔结构、纳米尺度的锡颗粒及高电子导电性的三维纳米多孔铜膜基体等因素是多孔锡电极显示较好储锂性能的主要原因。
皮欧阳何志顺张丽莹王建明张鉴清曹楚南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纳米多孔结构
一种新颖、环境友好和简易的实现氧化性能量在氢氧化镍膜电极中储存的新方法(英文)
2012年
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一种由氢氧化镍膜电极和氧还原电极组成的电化学电池体系的氧化性能量储存行为。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表征样品的结构和表面形貌。研究发现,当耦合体系中阴极电解液的氧含量较高或pH值较低时,可以明显改善氧化性能量在氢氧化镍膜电极中的储存。氧化?放电循环测试结果表明,在采用1.0mol/LNa2SO4(pH=2)作为阴极电解液的耦合体系中氧化处理600s后,氢氧化镍膜电极在第1次和第12次循环后的放电容量分别为79.0和97.9mC/cm2。这表明设计的氧化性能量储存和转换体系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可逆性。
方文斌练惠勤王建明徐蕾张丽莹张鉴清居春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