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俊玮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电子信息
  • 2篇电子信息产业
  • 2篇信息产业
  • 2篇投入产出表
  • 2篇区域间
  • 2篇区域间投入产...
  • 2篇产出表
  • 2篇城市
  • 2篇城市群
  • 1篇地产
  • 1篇中国电子
  • 1篇中国电子信息...
  • 1篇区域间投入产...
  • 1篇全球电子信息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演化
  • 1篇立面
  • 1篇贸易网络
  • 1篇京津
  • 1篇京津冀

机构

  • 5篇中央财经大学
  • 2篇广西城乡规划...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李俊玮
  • 4篇高菠阳
  • 2篇廖建红
  • 1篇刘红光
  • 1篇常远

传媒

  • 2篇沿海企业与科...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工程管理学报
  • 1篇工业经济论坛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建筑立面设计初探被引量:1
2008年
建筑设计经过了一次次的变革与进化后,从原始的居所逐渐升华为一种艺术的载体和标志性象征物,新的建筑艺术观正在不断发展。而奥运会给予中国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使中国人的现代建筑理念发生历史性的提升与嬗变。文章主要对目前公共建筑立面作一个粗浅的探讨,以寻求公共建筑立面未来的发展途径。
廖建红李俊玮
关键词:建筑立面奥运机遇
产业转移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关于产业转移就业效应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运用计量模型探究区域就业与产业转移的关联性。本文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建立区域间产业转移就业效应模型,定量测量产业转移对区域各部门的就业效应,为定量化研究产业转移就业效应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依据驱动力的不同,将就业效应分为消费驱动效应、投资驱动效应、出口驱动效应和其他驱动效应四类。基于2007年及2010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实证测算我国2007-2010年产业转移就业效应。结果表明,我国产业转移就业正负效应并存,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增趋势,各驱动因素呈现不同效应特征。
李俊玮高菠阳
关键词:产业转移就业效应
浅谈对广西边境口岸镇规划的思考——以广西宁明县爱店镇为例
2008年
广西边境口岸镇地区的发展相对同类地区处于落后水平。文章分析口岸镇的现状与不足,探索这些地区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努力提高并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水平。
李俊玮廖建红
城市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2015年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明显,城市群已经成为众多国家发展的主要区域经济模式,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单元。与国内相比,国外城市群发展历史较为悠久,相对成熟。文章通过对国际著名成熟城市群分析,总结其形成原因、产业结构等,探讨其共性,从而为我国城市群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李俊玮
关键词:城市群产业结构
城市群内城市产业辐射效应测算被引量:3
2015年
作为“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对象,城市群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构建城市产业辐射力模型和城市产业辐射断裂带模型,测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特定产业的辐射能力与范围,并利用2000~2012年数据实证测算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市对周边地区房地产业的辐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辐射断裂带呈微缩趋势,影响因素源于城市群机理、宏观经济背景、行业特征、政府政策、供需双方行为5个方面。该研究为测量城市群内城市特定产业的辐射力强度与范围提供了理论方法;有助于政府部门全面掌握城市产业辐射力表现,为科学制定城市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与依据。
李俊玮常远高菠阳
关键词:城市群京津冀房地产业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被引量:23
2015年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对N区域间产业转移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对区域间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量、转移路径进行测算,分析投资、消费、出口三因素对产业转移的驱动效应,并通过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的对比研究将产业转移类型区划分为综合增长型、优化调整型、适当保留型和综合转出型四种类型,根据实证研究对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分为宏观国际形势、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地区产业政策、市场核心因子等四个方面,为定量化研究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深入分析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高菠阳李俊玮刘红光
关键词: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电子信息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演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4
2017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各产业贸易逐渐呈网络模式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对促进社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WTO统计数据库1993年~2012年的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数据,通过贸易区位熵测算国家间贸易集聚程度,从而刻画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及其演化特征,在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机理。研究认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历了由"单极化"向"多极化"的演变历程,子产业贸易网络遵循"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口集聚、进口分散"的特点。处于产业链低端、中端和高端的产品贸易网络存在较大差异,低端产品基本实现了向发展中国家的全面转移,而高端产业目前仍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处于演化初期。研究表明,影响贸易网络演化的因素分为政策环境、经济水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电子信息贸易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带动贸易活动向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集中,廉价生产要素为发展中国家贸易网络发展提供优势,高生产水平国家保留价值链高端产业贸易网络。此外,政策要素同样为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对自身贸易网络扩张有引导性作用。
高菠阳李俊玮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