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军荣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菲利普·罗斯
  • 2篇犹太
  • 2篇翻译
  • 1篇对等
  • 1篇对等语
  • 1篇新现实主义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手法
  • 1篇译者
  • 1篇犹太身份
  • 1篇犹太文化
  • 1篇语言
  • 1篇语言特征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身份危机
  • 1篇手法
  • 1篇主流文化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差异

机构

  • 6篇南昌大学

作者

  • 6篇郑军荣
  • 1篇李江涓
  • 1篇毛怡旸
  • 1篇施锦芳

传媒

  • 2篇电影文学
  • 1篇中国翻译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时代文学(下...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翻译中译者的开放及细节处理被引量:1
2013年
翻译就是阐释,因而和阐释一样必须面对阐释循环的问题。要打破这种循环所造成的意义的封闭,关健在于处理好意义之整体与细节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译者具备一种开放的态度。意义的完美原则可以有效地帮助译者做到这一点,从而避免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节处理失误.使意义整体趋近最佳状态。
郑军荣
关键词:翻译
论《美国牧歌》中的新现实主义艺术手法被引量:3
2009年
《美国牧歌》是美国当代小说家菲利普·罗斯近20年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其“美国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美国牧歌》是一则关于一个犹太家族衰败和堕落的悲剧故事,展现了美国社会某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信仰。本文通过分析该作品中的叙述方法、蒙太奇和意识流等新现实主义艺术手法,阐述罗斯对美国梦所做的艺术诠释。
郑军荣李江涓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新现实主义
试论翻译中的不可译性被引量:1
2004年
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取决于翻译过程中语言之间的对等语或表达方式是否存在。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特征、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可译的现象在翻译中在所难免。从语言文字特征和文化两个层面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进行了探讨。
施锦芳郑军荣毛怡旸
关键词:对等语语言特征文化差异不可译性
菲利普·罗斯与文化身份认同
2009年
身份认同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后殖民、后现代文化批评关注的主要焦点。本文通过对当代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代表性作品的解读和对典型人物的分析,依据身份认同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犹太身份来阐述美国犹太文学的文化内涵,包括美国犹太人的身份困惑和在传统中寻找自我的历程,从而阐述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体现的犹太文化与现代西方文明的交融。
郑军荣
关键词:美国文学菲利普·罗斯身份认同犹太文化
菲利普·罗斯小说中的身份危机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美国文坛非常活跃而又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是继马拉默德、艾·巴·辛格和索尔·贝娄之后的又一位美国犹太文学作家。他26岁时发表《再见吧,哥伦布》(Goodbye,Co1umbus,1959)而一举成名,...
郑军荣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犹太身份主流文化身份危机美国作家小说创作
文献传递
石黑一雄《千万别丢下我》之文学伦理学解读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分析了作者以克隆人基因科技为背景来探讨"宿命"与自由生存这一永恒的文学命题。通过刻画几个克隆人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的尊严与责任、希望与挣扎,石黑一雄反思了现代人类的生存意义,书写了一则现代寓言。
郑军荣
关键词:《千万别丢下我》文学伦理学批评克隆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