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志林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5篇儿童
  • 4篇形态发生蛋白
  • 4篇骨形态
  • 4篇骨形态发生蛋...
  • 4篇HVEGF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远端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治疗儿童
  • 2篇上骨折
  • 2篇缺损
  • 2篇桡骨远端

机构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儿童...

作者

  • 13篇周志林
  • 7篇孙军
  • 5篇张思成
  • 5篇汪春兰
  • 5篇赵宇
  • 4篇袁毅
  • 3篇刘方
  • 3篇王帮河
  • 2篇丁浩
  • 2篇姚杰
  • 2篇曹东升
  • 2篇韩雷
  • 1篇王兴宇
  • 1篇陈文建
  • 1篇杨兵
  • 1篇袁亮
  • 1篇何金生
  • 1篇张亚鹏
  • 1篇白传卿
  • 1篇杨芳

传媒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5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共表达质粒pIRES-hVEGF_(121)cDNA/hBMP-4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在许多情况下,人体组织修复是多因子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因而共表达多基因载体的构建能够满足多因子基因治疗的需要,是近年来基因治疗的新思路。目的:观察重组pIRES-hVEGF121cDNA/hBMP-4共表达质粒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的表达及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为骨缺损的联合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使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抗原的表达;重组pIRES-hVEGF121cDNA/hBMP-4共表达质粒经酶切鉴定后,在脂质体介导下将其转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茜素红染色检测转染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90表达强阳性,CD45表达阴性;重组pIRES-hVEGF121cDNA/hBMP-4共表达质粒成功转染至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获得有效共表达;转染后第14天,茜素红染色阳性,能够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为骨缺损的联合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周志林孙军赵宇汪春兰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
输卵管显微复通术中较大面积浆膜缺损的整形修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技术修复输卵管显微复通术中较大面积浆膜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绝育术后要求行输卵管显微复通术的患者中,对其中因采用Pom eroy改良法绝育术式而造成输卵管浆膜有较大面积缺损的56例患者,根据浆膜缺损面积的大小分别采用Z成形、旋转浆膜瓣及腹膜游离移植3种不同的修复方法进行修复。结果经随访,56例患者行输卵管显微复通术后,复通率100%(56例),其中宫内受孕率85.7%(48例),异位妊娠率1.8%(1例),至今未受孕患者共7例,行输卵管造影检查显示管腔形态完整、通畅。结论根据整形外科修复原理,应用Z成形、旋转浆膜瓣及腹膜游离移植3种方法可修复输卵管浆膜较大面积的缺损,使输卵管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避免复通术后粘连,有效提高复孕率。
周志林汪春兰赵宇曹东升丁浩王帮河
安徽省部分地区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并制定适合安徽省省情的早期筛查方法和标准化的诊断模式。方法由安徽省部分地区包括合肥市、淮南市、阜阳市、亳州市、六安市、铜陵市和安庆市等13个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利用国家已经建立完善的省市县乡级妇幼保健体系,各地市分别对辖区内所有出生后6~24周婴儿采用体格检查进行初筛,可疑或异常者体征者转诊至市妇幼保健中心及安徽省儿童医院,由小儿骨科医师对转诊患儿进行复筛,复筛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外展试验、Allis征、Ortolani和Barlow试验)和影像学评估(B超检查,并对B超可疑者行骨盆正位X线),以进一步确诊。结果2015年1月~2016年6月,共对73 274(共146 548髋)例婴儿实施初期筛查,共对10.3%(7 545例)的婴儿进行了复筛并行髋关节B超检查,其中136例(152髋)可疑患儿(GrafⅡa型)和142例(176髋)检查异常[Graf(Ⅱb~Ⅳ)型]患儿转诊至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最终有218例(256髋)确诊为DDH,男/女为1/3.74;DDH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在性别、头胎、臀位产、分娩方式、襁褓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徽省部分地区DDH发病率为2.98‰(218/73 274)。结论安徽省部分地区利用国家已经建立的完善的省市县乡级妇幼保健体系,对出生后6~24周的婴儿按照初筛-复筛-确诊模式,可以初步实现对DDH的早发现、早诊断。通过早期筛查,特别是高危患儿,使得DDH患儿得到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
孙军袁毅刘永宁波吴梦琦方继红姚杰杨芳张亚鹏周志林白传卿陈文建张思成袁亮武凤芹
关键词:髋脱位先天性新生儿筛查超声检查放射摄影术
重组共表达质粒pIRES-hVEGF_(121)cDNA/hBMP-4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共表达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重组共表达质粒pIRES-hVEGF121cDNA/hBMP-4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的共表达情况,为骨缺损的联合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使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重组共表达质粒pIRES-hVEGF121cDNA/hBMP-4经酶切鉴定后,在脂质体介导下将其转入大鼠MSCs,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重组共表达质粒pIRES-hVEGF121cDNA/hBMP-4成功转染至大鼠MSCs中,并获得有效表达。结论hVEGF121和hBMP-4在大鼠MSCs中获有效表达,为骨缺损的联合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周志林汪春兰赵宇韩雷曹东升丁浩王帮河
直角钢板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近端截骨术中的应用体会
2018年
目的探讨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外科治疗中股骨近端截骨术的内固定技术及相关问题。方法将直角钢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90例小儿DDH治疗中的股骨近端截骨术后的固定,观察其术后股骨颈干角、前倾角及额状面股骨机械轴的情况。结果术后股骨颈干角平均120度、前倾角25度,股骨远端内移可以保持额状面股骨机械轴的生物力线。结论直角钢板内固定技术是一种特别适合于DDH的外科治疗中股骨近端截骨术的内固定技术,可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股骨粗隆间截骨,便于掌握股骨内翻的角度,直角钢板独特的设计可以使截骨远端内移固定,应用直角钢板进行股骨近端截骨术后可以恢复下肢的正常生物力线,使患儿可以拥有一个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髋关节。
周志林袁毅姚杰孙军
关键词:儿童
重组共表达质粒pIRES-hVEGF<,121>cDNA/hBMP-4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组共表达质粒LRES-hVEGF121cDNA/hBMP-4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的表达及其对大鼠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为骨缺损的联合基因...
周志林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分化骨缺损
文献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协同作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协同作用研究进展,为研究骨缺损的联合基因治疗提供启示。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6-12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协同作用的文章,检索词为"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8-01/2006-12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协同作用的研究相关,选取近年发表的针对性强的文献,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的、较陈旧的或非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63篇相关文献,排除125篇内容较陈旧、重复研究的或非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8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资料综合:①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都有着重要作用。②两者在骨组织工程中的联合应用优势明显,骨形态发生蛋白促进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有助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作用的发挥。③关于两者在骨组织工程中协同作用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构建一种新型的共表达载体是许多研究者热衷的方向。结论:在骨组织工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治疗骨缺损具有广阔前景,但仍有很多方面尚待深入研究。
周志林汪春兰赵宇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拇指拨挡技术在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尺侧穿克氏针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采用闭合复位、拇指拨挡技术尺侧穿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拇指拨挡技术尺侧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58例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男31例,女27例;年龄2~14岁,平均6.4岁。致伤原因:摔伤47例,运动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4.4~70.6 h,平均49.6 h。术中观察尺侧穿克氏针时环、小指抽动情况,术后观察尺神经损伤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评定疗效,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尺侧穿克氏针时均未出现环、小指抽动,患儿尺神经均无损伤。58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9个月。1例患儿术后出现术区感染,局部皮肤红肿,克氏针针眼处脓性分泌物渗出,予以门诊静脉输液抗炎、定期换药后好转,骨折初步愈合后拔除克氏针;2例患儿出现克氏针针尾激惹,经口服抗生素,门诊换药治疗后康复。患儿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严重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4~6周,平均4.2周。末次随访时Flynn肘关节评分评定疗效,达优5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6.6%。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拇指拨挡技术尺侧穿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安全且固定稳定,不会造成医源性尺神经损伤。
周志林马海龙孙军袁毅张思成刘方华中托管之也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儿童
三种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顺行弹性髓内钉固定(ESIN-A)、逆行克氏针固定(KW-R)和逆行精准塑形弹性髓内钉固定(ESIN-RPS)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DRMDJ)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骨科和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DRMDJ骨折患儿资料。男64例, 女48例;年龄(8.4±2.3)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3组:ESIN-A组36例, KW-R组52例, ESIN-RPS组24例。比较三组患儿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复位后即刻正、侧位X线片上骨折对位率与残余成角;比较术后1年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三组患儿手术时间KW-R组[(71.2±9.2) min]最长, ESIN-A组[(65.1±13.1) min]其次, ESIN-RPS组最短[(51.7±17.1) min];术中透视次数KW-R组[(13.9±6.3)次]最多, ESIN-A组[(9.0±2.8)次]其次, ESIN-RPS组最少[(6.4±2.0) min];正、侧位X线片上对位率ESIN-RPS组最佳(93.1%±4.6%、95.2%±3.3%), KW-R组其次(82.1%±11.0%、88.1%±7.4%), ESIN-A组最差(80.4%±9.9%、86.7%±6.9%), 残余成角ESIN-RPS组最小(3.3°±1.8°、2.9°±2.1°), ESIN-A组其次(5.2°±1.0°、5.0°±3.2°), KW-R最大(6.6°±1.6°、7.5°±2.7°), 以上项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IN-A组切口长度[(1.8±0.3) cm]显著大于ESIN-RPS组[(1.4±0.2) cm], 术中失血量[(8.3±2.2) mL]显著多于ESIN-RPS组[(5.5±1.6) 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ESIN-RPS组、ESIN-A组和KW-R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优率分别为95.8%(23/24)、86.5%(31/36)和86.1%(46/5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W-R组和ESIN-A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5.0%, 13/52)和(25.0%, 9/36)]显著高于ESIN-RPS组(4.2%, 1/2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SIN-A、KW-R术式相比, ESIN-RPS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
周志林刘朝宇贾国强孟连蒋健一马海龙孙军徐文强
关键词:儿童骨折固定术骨钉
克氏针重建内、外侧柱骨膜铰链辅助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克氏针重建内、外侧柱骨膜铰链辅助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3例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克氏针重建内、外侧柱骨膜铰链辅助闭合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研究组),22例采用传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侧别以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闭合复位失败改行切开复位例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结果研究组骨折均闭合复位成功,对照组4例改为切开复位后完成手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研究组平均9.0个月、对照组平均9.8个月。影像学复查示两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末次随访时根据Flynn评分标准,研究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2%(20/21)、对照组为86.4%(1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术后2个月内均无感染、克氏针针尾激惹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儿童多方向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重建内、外侧骨膜铰链辅助闭合复位与传统闭合复位技术相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有效避免切开复位的优势,且能获得相似的术后肘关节功能。
马海龙刘方周志林张思成华中托贾国强孙军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